-
佛教教育的价值取向
发布时间:2012/11/07标签:佛教知识浏览次数:1488
今天我们在这里一起探讨佛教教育,这个问题呢,其实很早就受到了重视,早在1986年、1992年曾经召开过佛教教育工作会议,这是由中国佛教协会召开的。两年前,我们在苏州又举行了佛教教育研讨会。时隔不久,今...
-
佛学与学佛
发布时间:2012/11/07标签:佛教知识浏览次数:1512
有好多朋友都曾这样问过我:“佛学与学佛究竟有什么不同呢?”这虽然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但是,在没有接触过佛教的朋友们看来,仍然是莫名其妙的!我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这个问题也不太清楚,所以我不妨就以...
-
印度大乘佛教思想的特色
发布时间:2012/11/07标签:佛教知识浏览次数:2069
提要 本文旨在检讨现代学者的说法,和就有关经论自身的说法,来看印度大乘佛教思想的特色。作者以为,此种特色为“不舍世间”。此种对世界的态度,贯通一切大乘经论(尤以大乘经为然),而表现于空、佛身...
-
中国佛教的特色——禅与禅宗
发布时间:2012/11/07标签:佛教知识浏览次数:1933
提 要: 中国佛教的特色,是在于把传自印度的佛教的基本精神,融会了中国的儒家的伦理思想及道家的放任自然,所以用清规来替代戒律,以适应中国人的道德生活;以重视智慧的开发替代印度的禅观,来诱导...
-
六祖坛经的思想
发布时间:2012/11/07标签:佛教知识浏览次数:1674
坛经的思想系统,虽用般若经,实则是沿袭如来藏的观点,用般若的空慧,实证真如佛性,即是明心见性。坛经中引用。《金刚般若经》者凡五见,引用《文殊说般若经》者一处。其目的是在证明相无而性有,强调本心...
-
佛法 宗教 哲学
发布时间:2012/11/07标签:佛教知识浏览次数:1589
佛法是宗教,是哲学,还是什么?佛教对这个问题,也有它自己的看法。 学佛的人具有宗教信仰,行着宗教仪式,怎能不说佛法是宗教?佛教诞于印度,从诸古宗教中挺出,与印度婆罗门教、印度教相消长,传至...
-
佛法僧三宝详解
发布时间:2012/11/07标签:佛教知识浏览次数:4834
佛法僧三宝,为学习佛法的人应该具有的根本认识,所以这里首先提出来解说。 一、世间最初有三宝 佛陀在菩提树下成等正觉以后,三七日间,唯自受用解脱的妙乐。自念所证法理,寂静微妙,甚深难见,...
-
地藏王菩萨
发布时间:2012/11/07标签:佛教知识浏览次数:1730
(一)地藏圣号的由来 梵语乞叉底檗沙(ksitigarbha),译为地藏。地即土地,具有七义:(一)能生义,土地能生一切生物、植物,喻菩萨能生一切善法。(二)能摄义,土地能摄一切生物,令安住自然界中。...
-
观世音菩萨
发布时间:2012/11/07标签:佛教知识浏览次数:2752
(一)菩萨因何名观世音 阿缚卢积多伊湿成罗,汉译观自在。指菩萨观有不住有,观空不住空;闻名不着于名,见相不惑于相,心不能动,境不能随,动随不乱其真,自在无碍之智慧。旧译阿那婆娄吉低输,汉译...
-
普贤菩萨
发布时间:2012/11/07标签:佛教知识浏览次数:1791
(一)菩萨为何称名普贤 梵语输跋陀,或三曼跋陀,汉译普贤。菩萨因何名为普贤?《悲华经》说:‘我行应当胜诸菩萨。宝藏佛言,以是因缘,今改汝字。名曰普贤。’对普贤一名的解释,历代大师各抒己见,今...
-
文殊菩萨
发布时间:2012/11/07标签:佛教知识浏览次数:1658
(一)文殊的事迹 文殊师利,梵文manjusri的译音,略称文殊。新译‘曼殊室利。’汉译为妙德,义为万德圆明,皆彻性原。又译妙吉样,因他出生时,家里出现十大吉祥瑞兆。(一)天降甘露,(二)地涌七珍,...
-
弥勒菩萨
发布时间:2012/11/07标签:佛教知识浏览次数:1769
(一)弥勒的事迹 弥勒,全译梅达丽(maitreya),又译为慈。弥勒是姓,名阿逸多,义译无能胜。西元前六世纪人,与释迦牟尼同时。生于印度波罗奈国劫波利村,波婆利大婆罗门家。他生而相好庄严,聪慧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