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旅朝圣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朝圣意义 > 五台山 > 五台山菩萨顶-蝉友圈 佛旅网 佛教旅游 佛教圣地 佛旅领队 佛教导游

印度尼泊尔朝圣

最新线路

更多>>

游记攻略

更多>>

佛旅资讯

更多>>

斯里兰卡

五台山菩萨顶-蝉友圈 佛旅网 佛教旅游 佛教圣地 佛旅领队 佛教导游

发布时间:2021/07/24 五台山 浏览次数:692

↑扫码进入↑

蝉友圈 佛旅网 佛教旅游 佛教圣地 佛旅领队 佛教导游

菩萨顶

菩萨顶是五台山黄庙的首府庙。1983年被国务院列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庙。2006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菩萨顶坐落在五台山中心区的灵鹫峰上,海拔1797米,因其山形酷似印度灵鹫山而得名。寺宇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471—499),时称真容院。历代不废修葺。宋真宗于景德四年(1007年),敕五台山真容院,重建阁,两层十三间,内安真容菩萨,赐额“奉真阁”。明永乐初,敕建大文殊寺。明宪宗于成化十七年(1481年),勒赐,梵文藏经、朱画横列、御制序赞,并塑造文殊镀金像,高5.2米,供奉于五台山文殊寺。万历九年(1581年)皇帝勒太监李友重修。菩萨顶原为青庙。清康熙年间,改住喇嘛,遂成黄庙。至嘉庆时,五台山已有黄庙26所,黄衣僧千余人,菩萨顶成为黄庙的首府,统管其他黄庙事务。康熙年间,扎萨克大喇嘛老藏丹巴又奉敇重修菩萨顶,按皇家宫室形制营造。

菩萨顶坐北向前,占地9160平方米。有殿堂房屋121间,石碑8通。平面布局分前、中、后三大部分。前面部分呈上升状态,寺庙门前主要建筑有影壁、108台阶、牌楼、石狮、幡杆等。中间一大部分处于峰巅,为主体建筑,横列三院:中院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文殊殿为主体建筑,钟鼓楼、配殿、廊房为四翼。东院是大喇嘛方丈院,西院为行宫院。后一部分呈下降状态,由许多庭院组成,主要院落是大锅院。现存建筑及其它文物多为清代遗物。

蝉友圈 佛旅网 佛教旅游 佛教圣地 佛旅领队 佛教导游

 

石阶与牌楼

菩萨顶前有108级台阶层层向上,气势宏伟,仿佛一架“天梯”,垂直高度为19.5米,宽5.1米,坡度为50度,用花岗岩条石砌成,规格严整,敦实坚固。两旁是一米多高的砖砌花格栏墙,墙顶部呈波浪状。踏完108级石阶,到达“人天相接处”的最高层,耸立着一座雄伟多姿、殉丽多彩的木牌楼。牌楼面宽15米,进深6米,柱高5米,四柱三间,七个楼头,中间高大凸起,四柱石条周匣,前后安设斜戗,立架稳固。檐下斗拱密设,檐上覆以黄绿两色琉璃瓦。前后镶嵌着清康熙皇帝御制牌匾,上书“灵峰胜境”。牌匾阳文凸起,蓝底金字,光彩夺目。牌匾正中上方有御印“康熙之宝”,落款为“康熙甲戌仲夏书”,即书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其字骨力强劲,神韵脱俗,为书法艺术珍品。菩萨顶木牌楼堪称五台山木牌楼之最。

山门

三开间,面宽13.6米,进深5米,五檩四椽。单檐歇山顶,覆以黄色琉璃瓦,正脊中间置铜制宝瓶一个,宝羊一对。上书“敇建真容院”五字,蓝底金字,引人注目。拱形山门位于高台之上,前面围以汉白玉栏杆,栏杆柱头雕寿桃绞龙中间留有供人上下的踏兰。踏兰三阶并到,两旁砌15级台阶,外加石栏杆,中间为斜坡兰,旧称“陛”,亦称御道,铺以汉白玉,上雕九龙戏水,龙体三弯九曲,比例适中,浪花玉溅,雕工精细,脉络清晰,富有动感。菩萨顶的山门,既有石栏杆,又有陛,表示菩萨顶的等级,高于其他寺庙。

 

蝉友圈 佛旅网 佛教旅游 佛教圣地 佛旅领队 佛教导游

 

天王殿

三开间,面宽10米,进深6米,单檐歇山顶,黄琉璃瓦盖顶。正脊中间置铜制的莲花宝瓶,两端置鸱吻,殿内两侧的平台上,彩塑着四大天王,高2.7米。

大雄宝殿

是菩萨顶的主要殿堂,也是庙内喇嘛进行佛事活动的主要场所。该院有古松两株浓荫敝日。还有三通绞龙石碑,一通是康熙十六年(1677年)御制菩萨顶牌,高4.6米;一通是乾隆十四年(1749年)御制菩萨顶牌,高5米,一通是嘉庆十六年(1811年)嘉庆皇帝到五台山时所立清凉山碑记,高4.7米。大殿为三开间,面宽13米,进深12.3米。殿基为石砌束腰须弥座,单檐歇山顶,四出廊,前置重檐抱厦,黄琉璃瓦盖顶。殿门口有一副对联,曰“灵鹫鹫灵灵鹫灵,真容容真真容真”。殿内设置和塑像有着浓厚的藏传佛教风格。梁架上悬挂着乾隆御匾一块,上书“心印毗昙”。佛坛之上,后面横置三座须弥座,中间结跏趺坐着释迦牟尼佛,身穿袈裟,双臂自然弯曲。双手端放胸前,作说法印。左右分立着迦叶、阿难两位大弟子。右面结跏趺坐着阿弥陀佛,右面趺坐着药师佛。三佛被面皆有背光,桃形,上塑火焰、莲花、飞天、小佛等纹样。顶端造金翅鸟,施彩绘,异常华丽。前塑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像和他弟子贾曹杰、克主杰。佛台之下,两侧立着威严的韦驮将军和密迹金刚。

蝉友圈 佛旅网 佛教旅游 佛教圣地 佛旅领队 佛教导游

 

相传,宗喀巴大师就是文殊菩萨的化身,而文殊菩萨的道场又在五台山,所以五台山在黄教中就有极高的地位。据《至尊宗喀巴大师传》记载,明永乐年间,文殊菩萨化成一位汉族僧人从五台山来到青海塔尔寺,转生为宗喀巴大师,出生时院子里的白色檀树每片叶子上都出现了文殊菩萨骑着狮子的形象和文殊心咒“吽啊惹巴杂那底”。大师16岁时到拉萨求学,看到喇嘛们戒律松散,腐化堕落,藏传佛教到了衰落消亡的危急关头。于是挺身而生,以大无畏的精神进行了一系列伟大的宗教改革,制定了严格的清规戒律,确立了严密的修学制度。使藏传佛教重新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和信仰。可以说,没有宗喀巴大师就没有藏传佛教的今天。藏传佛教把大师称为“第二佛陀”,把他创建的宗派叫做格鲁派,“格鲁”的意思是严格的清规戒律。为了和其它宗派相区别。格鲁派的喇嘛都戴着黄色的帽子,因此也称为黄教。宗喀巴大师的两侧是他的首席弟子。第一世达赖克珠杰和第一世班禅贾曹杰,合称“师徒三尊”,他们协助宗喀巴大师克服困难,创建道场,使黄教发展成为藏传佛教的第一大教派。

文殊殿

是一座典型的宫殿建筑。院内有汉白玉雕的石碑坊,两柱中间架额坊,上刻康熙御笔“五台圣境”四个大字,落款为“康熙之宝”印。坊顶雕“二龙戏珠”,柱头饶龙。殿建面宽三间,九檩八椽,单檐四阿顶,四出廊。殿顶覆盖黄色琉璃瓦,正脊中间置铜宝瓶,两端置鸱吻。四条戗脊,前有龙凤、狮子等饰物。这种规格,只有皇宫专用。菩萨顶文殊殿较皇宫略降一等,只用单数。檐下斗拱密设,檐角高翘。正面隔扇12块,一律雕刻着团龙图案。基座为石砌束腰须弥座,并围以1米高的汉白玉栏杆,前面留有供人上下的踏步,中间斜坡亦属御路,铺着汉白玉,雕着团龙,两旁为玉阶拾级。殿前面挂一副对联,上联为“两千年香火断断续续,又是晨钟暮鼓,晚磬清澈,香烟缭绕,胜幡蹁跹”;下联为“五百里道场风风雨雨依然日出东台,月挂西峰,花发南山,雪霁北巅”。写出了五台山佛教的悠久历史和五座台顶的旖旎风光。

大文殊殿最引人注目的是享誉全国的滴水檐。每年的春夏秋之季,不仅雨水如流,就是晴天、旱天也滴嗒不断,在阳光的照耀下晶莹四射,宛如大殿四周挂起了一道璀璨的珠帘,呈现出一派“檐飞花雨阶前落,地涌莲花石上生”的胜景,久而久之竟然水滴石穿,把大殿四周的石阶和石板穿出了一大圈蜂窝状的小坑,最深的地方有5厘米多。然而,在1984年,五台山对大殿进行了一次全面维修,在付出了永远失去这一奇景的惨痛代价后,为我们揭开了滴水大殿的滴水之谜。

蝉友圈 佛旅网 佛教旅游 佛教圣地 佛旅领队 佛教导游

 

形成滴水的原因一是结构,二是气候。滴水殿的屋顶由四个坡组成,四个坡面中位线以下所有的琉璃扁瓦上都留着一些可以渗水的沙眼。下雨的时候雨水就顺着这些沙眼渗到了瓦下,瓦的下面是30厘米厚的泥土层,泥土层的下面是三层各有2厘米厚的石灰层和铁皮。铁皮可以隔水,这样,泥土层中渗漏下来的雨水受到石灰层和铁皮的阻隔,就顺着石灰层坡面缓慢下流,在殿檐外的瓦下渗出,形成了滴水的奇景。

文殊殿内正面塑像三尊,均为喇嘛教的造像艺术风格。正中文殊菩萨,左观音,右普贤,合称“三大士”。均戴五佛冠,金色脸,高鼻棱角,头略左倾,含睇若美,肩膀插花,宽肩细腰,躯干稍长,呈S形,裸露胸腹,饰以璎珞,双手拢于胸前,持重安详。这三尊像,是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清圣祖敕掌仪司员外钟德送来。殿中还悬挂着乾隆皇帝的御匾一块,上书“人天尊胜”四个字。

文殊殿后为札萨克大堪布名咒塔,殿5间。殿内正中置玻璃龛,内放20位扎萨克大喇嘛银质舍利塔,高约60厘米,七宝装饰,精巧玲珑,是1992年大喇嘛章样摩兰请青海塔尔寺制作的。佛龛正中是清凉老人和老藏丹巴塑像。

 

大铜锅

从文殊殿西边的小门穿出去,夹道下行,即可到大铜锅院。院内南房内保存着大铜锅三口,铁锅一口,其一号铜锅,口沿直径2.04米,高1.15米,锅上铸有“大明万历辛丑孟冬吉日造,五台山旧路岭龙泉寺,永远流传,佛全宫造”。此锅为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所铸,原是旧路岭上龙泉寺的庙产,后为菩萨顶寺所有。二号铜锅,直径1.68米,高1.1米。三号铜锅,直径1.7米,高1.04米。四号为铁锅,直径1.2米,高0.9米。这四口大锅过去主要用于六月法会期间。届时全山黄教僧人举行重大法事活动。齐集菩萨顶,所需饭菜、汤水全用此锅制作。另外,每年腊月初八,为纪念释迦牟尼佛成道日,施舍八宝粥一天,也用此锅。

蝉友圈 佛旅网 佛教旅游 佛教圣地 佛旅领队 佛教导游

 

大喇嘛方丈院,在大雄宝殿院东。分前后两小院,中间由过厅相接。过去是历代大喇嘛所在的方丈院,第一道门上曾经有这样一幅对联:“总持至圣宣慈力,都领名山报佛恩。”第二道门上有匾曰:“当朝一品”。在通往后小院的过厅里,立着一通汉白玉四棱蛟龙碑。通高4.81米,由碑额、碑身、碑座三部分组成。通身雕刻着二龙戏珠的图案,四面分别用汉、满、蒙、藏四种文字雕刻着乾隆皇帝八十一岁高龄即乾隆五十七(1792年)三月第六次在五台山文殊寺拈香瞻礼后书写的一首七言律诗,即《灵鹫峰文殊寺瞻礼偶效禅语》。其诗曰:

六度重兹到五台,默符天地数中该。

不期再至却常住,既曰言归底幻来。

大士如如据莲座,金容永永镇华垓。

梵经儒理本无二,七字因缘讵辩才。

乾隆壬子季春月之下浣御笔

全诗的大意为:我这已经是第六次来五台山了,《汉书》中说;五六是天地之数的中间,我来五台山不多不少正好六次,是符合天意民心的。我已经快过80大寿了,有生之年怕是没有机会再来朝台了,但就算我的肉身离开了世界,我的灵魂也要回归这里。因为,五台山是那样的殊胜庄严,文殊菩萨端坐在莲花台上,千秋万代保佑着我大清帝国。虽然有人说佛家思想和儒家的理论在治理国家方面不同,其实它们是相辅相成,没有什么分别的。这岂要用“三世觉母妙吉祥”那巧言善辩的才能来辩通吗。

蝉友圈 佛旅网 佛教旅游 佛教圣地 佛旅领队 佛教导游

 

往后走,我们来到小院,这里也立着一通碑,其形状、大小与前面一通完全相同。碑上阴刻着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即乾隆皇帝七十四岁第五次朝拜五台山时题写的七言律诗《至灵鹫文殊寺既事成句》。其诗曰:

开塔曾闻演法华,梵经宣教率章嘉。

台称以五崇标顶,乘列维三普度车。

萦缪抒诚陟云栈,霏微示喜舞天花。

曼殊师利寿无量,宝号贞符我国家。

乾隆丙午暮春月上浣御笔

全诗的意义是:相当于文殊菩萨在五台山开创道场的时候,天花飘飘,经声朗朗,那祥瑞盛大的场面让人想起了佛祖释迦牟尼在灵鹫山开讲《妙法莲花经》时的精彩。三月初二这天,我怀着虔诚的心灵,第五次朝拜这庄严殊胜的清凉佛国,瞻仰大智文殊菩萨的圣容。我幼时的好友—第三世章嘉国师若必多吉亲自率领全山喇嘛,高诵佛经,齐奏佛乐,迎接我的到来。我在想五台山这个地方真是不一般,五座高大的台顶就象五方如来演教说法的圣法莲台。文殊菩萨端坐其上,根据众生根器的不同演说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这三种教法,就此根据众生各自不同的喜好和特点分别用羊车、鹿车、牛车三种大车带领我们脱离那无比的苦海。我怀着高山仰止的心情登上这高入云天的108级台阶。文殊菩萨大概也被我的虔诚感动了吧!在这佛国天宫般的灵鹫峰上,祥光笼罩着大地,纷纷扬扬的瑞雪从天而降,这是菩萨让仙女抛洒漫天的花雨为我接风洗尘吧!南无妙吉祥菩萨!您的法号和我们大清国的国号相同。这是天降祥瑞,佑我

大清江山永固、万世昌盛,保护我大清子孙幸福安康,香火永续。

每年农历六月十五的“六月大法会”时,除了罗睺寺之外,在菩萨顶也要举行“跳布扎”(俗称跳鬼)。这一天,喇嘛们戴上各种鬼怪面具,身穿各种奇装异服,扮成神佛鬼怪的模样,诵经跳舞。据说是为了驱邪气,也为人祈求吉祥,所以叫打鬼。打鬼、跳神时,掌印喇嘛坐在八台大轿内,鸣金开道,前呼后拥。寺庙内念经、笙管之声齐鸣,热闹非凡。

据藏文经典所记,跳布扎这一“藏传佛教”法事仪式的来历是这样的:为纪念佛教始祖释迦牟尼降服邪道,也为纪念僧人贝多吉刺杀恶王郎达玛,西藏、青海蒙古等地的喇嘛庙,每年都要举行“善原日”法事,同时跳黑衣舞庆祝,以示保护众生平安。康熙五十九年(1720)跳布扎活动。翌年,即康熙六十年(1721),跳布扎活动流传到五台山的喇嘛寺院,这就是菩萨顶“打鬼”的由来。

蝉友圈 佛旅网 佛教旅游 佛教圣地 佛旅领队 佛教导游

 

蝉友圈 佛旅网 佛教旅游 佛教圣地 佛旅领队 佛教导游
广州蝉友圈国际旅行社(佛旅网www.china84000.com)是蝉友圈旗下企业,创建于2007年元月,是中国第一家专业佛教文化旅行机构,也是目前华人世界最具影响力的专业佛教文化旅游单位,历十五年时间探索出了融素食、观光、朝圣、游学为一体的的新型佛旅模式,已开拓印度、尼泊尔、缅甸、斯里兰卡、泰国、日本,以及境内五台山、普陀山、终南山、新疆、西藏等佛旅专线产品,影响遍及两岸四地以及东南亚、北美、澳洲、欧洲等地。
团队成员:全部为佛教居士、素食主义者
企业追求:禅游天下,知了人生
产品特色:观光,朝圣、体验,共修
领队承诺:1、无诱导性购物;2、不增加自费景点;3、不从佛事中赚钱

china84000@126.com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