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旅研究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佛旅研究 > 开发佛教文化旅游之思考

印度尼泊尔朝圣

最新线路

更多>>

游记攻略

更多>>

佛旅资讯

更多>>

斯里兰卡

开发佛教文化旅游之思考

发布时间:2013/03/13 佛旅研究 标签:开发佛教文化旅游之思考浏览次数:1523

佛教,由于它的长期历史渊源和丰富的人文积累,它既是宗教信仰,而更是包容丰富的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格鲜明的历史文化,因此,佛教文化既是一种抽象的哲学概念,又具体表现在与佛教相关的自然和人文遗产中,其中包括寺院建筑群和与之依存的自然环境、寺院本体及附属群落、艺术品、传说故事等。这就是从旅游学概念上说的旅游资源。

佛教文化的旅游开发:

按现代旅游学定义,旅游资源必须具有可游性和开放性。可游性:包括自然的和人文的,静态的和动态的,表露的和内涵的,硬件的和软件的。佛教文化旅游无不涵盖上述的诸多内容,既可走马观花,又可细品慢读。开放性:即必要的旅游设施和条件。佛教文化旅游,堪称中国最古老、最丰富、最完善的开放性旅游,面向“十方”,善待“众生”。因此,毕生致力于旅游的旅行家徐霞客,把佛教寺院作为他旅游考察的目的地和住宿、导游的基地,他的旅游内容中百分之八十是寺庙。

1. 佛教文化旅游的环境

由于佛教教义的规定和初传中国的印度佛寺模式,佛寺必须“避尘”,即是离开喧闹的人群聚居区,在僻静的环境中“修业”。这种采用自然净化心灵、制造人间净域的文化环境,无论对于宗教信仰者和一般旅游者具有吸引的魅力,这就是所谓“山林佛教”,佛教文化占领了名山秀水,又开拓和渲染了自然景观更有的灵韵和神采。而在唐代以后,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城镇经济的形成,城镇佛教应运而生,因些地处闹市的佛教文化也尽量用园林来装点和制造清净幽静的“净土”气氛。

2. 佛教文化的建筑

任何文化现象都体现人类由无序走向有序的主观努力,佛教建筑的初期原是僧侣的隐居修习场所,原始而简朴。传入中国以后与中国的民族建筑结合而成为对外开放的建筑群体,自唐床以来。逐步完善了一整套既适合与社会沟通,又建立内部严格的科层管理的戒律和程序,即遗存至今的佛教文化建筑群——殿、堂、楼、阁、亭、台、塔、幢、桥、碑、池、山门、古道、墓域、植被等。由于宗教建筑群体曾被人认为是“神人共居”的场所,因此布局上采用曲径通幽或步步渐进,如道道三门,起承转合,是一般山林佛寺的建筑布局特征,而主体殿堂的以中轴线的二翼对称展开,采用层层登高,着意创造佛国神秘气氛,“引人入胜”,这是佛教文化旅游中最具有吸引力的方式。

3. 佛教旅游的文化内涵

佛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又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缩影,经过近二千年以来的积累,中国佛教文化容留了丰富的文化成果,除了建筑构造以外,几乎中国所有文化艺术都可在佛教遗产中找到她的遗存。诸如音乐、美术、书画、雕刻、藏经、歌舞、饮食、服饰、农耕、水利等,民间传说、神话故事与山水故事溶为一体,人文遗迹与自然环境相得益彰。中国的佛教文化犹如一个大型的综合性文化博览馆,尽管旅游者的世态和心态不同,但却全都受到中国文化气息的陶冶,增强爱国心和爱家乡的热情。

在我们步入新世纪之时,回顾和展望佛教文化旅游的资源和开拓前景,将是我们建设新世纪旅游文化的一个重要举措。

china84000@126.com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