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旅研究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佛旅研究 > 浙江佛教资源对旅游影响

印度尼泊尔朝圣

最新线路

更多>>

游记攻略

更多>>

佛旅资讯

更多>>

斯里兰卡

浙江佛教资源对旅游影响

发布时间:2013/03/13 佛旅研究 标签:影响旅游浙江佛教资源浏览次数:1921

    佛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就是感到不能支配自己命运的人们,崇拜佛祖的力量,寻求命运依托和精神归宿的自我意识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社会制度和行为,佛教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一个地区的佛教,往往能找到这个地区的文化中某些本质的东西,乃至文化的源头。旅游与佛教有着密切的关系,佛教文化已经成为人文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佛教资源,对推进当地的旅游有积极的作用。而浙江拥有丰富的佛教旅游资源,研究浙江的佛教资源,对开发浙江旅游有其重要的意义。
    一、浙江佛教旅游发展现状
    浙江佛法盛行,古寺名刹遍布,信众云集,作为一个佛教大省,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佛教资源,同时与浙江绮丽的山水风光一结合,不得不说是我们另一种丰富且宝贵的旅游资源,尤其在改革开放之后,宗教政策进一步得以落实,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也进一步得到重视,因此浙江的佛教旅游有了飞速发展,兴起了众多佛教旅游胜地,如海天佛国普陀山、杭州灵隐寺和净慈寺、天台国清寺、宁波天童寺和阿育王寺、新昌大佛寺、奉化雪窦寺,这些佛教胜地成为了全国佛教徒旅游者甚至非佛教徒旅游者魂牵梦绕的胜地。同时许多原来遭破坏的佛教资源也因着旅游开发得以修复,像南宋被评为禅宗“五山十刹”之首的余杭径山寺得以恢复重建,杭州灵隐佛教文化景区的灵隐古寺、飞来峰石刻造像得以保护。佛教带动旅游,旅游促进佛教,浙江佛教旅游正蓬勃有序地发展着。
    1、浙江佛教吸引了国内外众多游客前来参观。在浙江各个佛教旅游区中,有众多佛教旅游资源已成为国家级,乃至世界级的旅游胜地,如杭州灵隐寺,新昌大佛寺随处可见游客们在拜佛旅游之余,竞相“请”佛,如佛教的木鱼、进香袋、念珠、雕像、佛书佛经等,为当地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而其中最成功的例子就是“蓬莱仙境”普陀山,普陀山富有佛教资源,结合了当地优越的区位条件,丰富的旅游资源,良好的接待设施,便捷的交通运输,豪爽的好客习俗,每年吸引国内外游客近600万,并以15%的速度逐年递增,使这里成为了华东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2、浙江佛教旅游资源正在得到重视和保护。随着佛教旅游的发展,许多佛教文物得到了恢复和修缮。如在南宋时被评为禅宗“五山十刹”之首的余杭径山寺得以恢复重建,杭州灵隐佛教文化景区在灵隐古寺、飞来峰石刻造像得以保护、有“天竺佛国”之称的天竺三寺渐次恢复重建的基础上,规划中的新灵隐景区将由现有的16公顷扩大为226公顷,成为全国最大的佛教文化景区之一。此外,许多信徒和游客也大量捐赠钱物,为佛教文物的保护和修缮提供了大量的资金。
    3、浙江旅游充分利用了佛教资源进行开发。全省各地旅游景区中几乎都有佛教景点,如最著名的我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舟山普陀山,我国禅宗五山中就有杭州的灵隐寺和宁波的阿育王寺,天台宗的发源地天台山国清寺,此外还有宁波的七塔寺,天童寺,新昌的大佛寺,温州的江心屿,奉化雪窦寺,而这些只是目前浙江境内发展较成熟的景区,其他一些刚兴起的佛教旅游区更是不胜枚举。
    二、浙江佛教旅游存在的不足之处
    1、旅游项目不够规范,宣传口号类同
    个别旅游景区的寺院,没有正信的出家人,戒律松弛,没有秩序,对于正宗佛法一知半解,却一味附庸其他迷信的色彩,搞得不伦不类,丢弃了佛教的传统,使佛教文化成为旅游的附属品。甚至在寺庙周围出现了许多为旅游者服务的宾馆商店和游乐场,旅游汽车的轰鸣,商品兜售者的吆喝,以及大喇叭的喧闹,将晨钟暮鼓诵经的悠悠意境一扫而空。这既有损于佛教事业的声誉,也不利于旅游事业的发展。在景区宣传上,景区没有做好特色宣传,重点发挥当地特色吸引游客,只是千篇一律,单靠一些庸俗的活动,丝毫引不起游客的兴趣。
    2、导游宣传水平和职业道德低下,服务质量差
    景区内,导游只讲一些佛教常识,完全没有结合所处景区特色,讲解内容肤浅,枯燥的语言引不起旅游者的任何美感,有的三言两语敷衍了事,更使游客望而生厌。导游对当地景点特色不了解,便以虚代实,夸夸其谈,胡言乱语,让许多不信佛教的游客更是产生抵触情绪。因为导游对工作的懈怠,佛教文化知识的匮乏,对游客的冷淡,使得游客也只能“白天看庙,晚上睡觉”,有了全国各地寺庙都一样的误解,对佛教景区的游览完全失去了热情。更有甚者,部分“黑导游”利用人们信佛的善良心理欺诈游客、牟取高额回扣,只把拜佛当成他们赚钱的工具和途径,这些无疑对佛教与旅游业的长足发展都是非常大的阻碍。
    3、佛教文化内涵挖掘不够
    以余姚的径山寺为例,虽然现在通过修缮和宣传,有了大幅度发展,但目前香客与游客并没有达到预期的规模,更无法与历史上曾有过的盛况相比。因为径山寺历史上很多丰富且宝贵的佛教文化遗产没有得到充分挖掘,在历史上径山寺曾因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数代帝王将相、文人骚客、中外僧人,苏轼、范仲淹、陆游等留下不少诗文,且径山茶可与龙井茶媲美,径山茶宴为日本茶道之渊源……但如今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并没有充分地体现在当地旅游特色上。
    4、景区基础设施不完善
    浙江佛教资源丰富,经济发达,然而“天下名山僧占多”,寺院一般都建在深山幽谷之间,周围层峦叠障。这是一个优点,但另一方面,这样的环境也限制了当地的交通和住宿环境。一些原本期望住宿继续游玩的游客望而却步,寺庙虽有客房,却完全达不到一般旅游团的人数要求,而周边小店,设施简陋,极不正规。不少“黑商黑店”,“宰客”现象时有发生,一碗青菜面能卖到40元,要是不事先问价,等吃完了,要价还会更高。
    5、节日游客过多,素质不高,造成破坏
    来佛教景区游览的游客大部分对佛教生活有一定幻想,希望了解出家人的日常生活和各种宗教仪式及所包含的意义,同时希望通过敬香拜佛来消灾祈福,使自己生活更多美满。这种心态是积极的,但是毕竟作为一个旅游者,对佛祖的敬虔远不及他们自身对山水或者宏伟的寺庙建筑的欣赏游玩之情。因此在寺庙中不尊重佛像,互相嬉戏,不经意间打破了深山古刹的寂静,使佛门清净之地变得喧哗,没有秩序。
    三、佛教旅游进一步发展应采取的对策
    1、加强佛教文化遗产保护,发挥当地特色
    加强文物保护,需要同时重视保护周围大环境,保持佛教旅游产品与环境的和谐一致。建筑方面,在游览区周围不要建过于高大的,更不要古今混杂,中外混杂,造成风格不统一。无论寺庙大殿建筑或其他功用的房屋,在建筑风格,形象上上仍要保持佛教特色。文物维护时,需妥善维护,修旧如旧,并完善周围环境。在日常维护和对外开放中,寺院要有正信正行的僧人住持,按教律严谨,道风纯正,开展规范的宗教活动。在宣传方面,重点在于当地特色文化。以天台山为例,佛教天台宗在日本、朝鲜半岛、港澳台等地甚为流行,开发天台山佛教旅游资源,就要打好天台宗祖庭这张牌,放眼到上述地区,吸引客源。
    2、对导游进行正规培训
    祖国山水美不美,全凭导游一张嘴,在游览过程中,导游起到的作用是关键的。因此,必须抓好导游素质建设,可以适时举办导游知识大赛,提到高导游对景点特色的了解,便于导游创作出对游客具有吸引力的导游词。然而较一个能说会道的导游,其实游客更需要也更喜欢一个为他们真心服务,而不是想尽方法搜刮他们的导游。因此,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导游的职业道德建设,对此可以举行关于职业道德的讲座和导游先进事迹的学习,评选职业风尚上的先进导游。   
    3、重点培养佛教僧才,增强文化内涵
    作为一个旅游者,人们前往佛教名山名寺,并不是要去皈依佛教,而是去追寻凝聚于佛教之中的文化内涵,领略其美好的精神文化熏陶。对此,景区就需要重点培养既要精通佛教思想,又懂得如果让一般游客更好地接受这些思想的僧才,有了这样高质量的僧才,才能让游客既满足其猎奇的心理,又能充分领略深厚的佛教内涵。在这方面,景区必须重视其佛学教育制度,以正规、严格的教育态度来对待寺庙的僧侣。
    4、加大个商铺管理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严厉打击不法商贩,做到规范经营,明码标价,倡导诚信经营。可在当地营造一家大型平价购物商场来平抑当前价格与价值完全背离的状况。建设或改造一,两家宗教型旅游饭店,针对目前旅游饭店宗教气息不浓的情况,突出宗教色彩,将宗教文化引入旅游饭店经营中,在操作中要切实解决交通问题,要充分考虑到饭店与景点之间的交通情况。
    5、做好游客提醒,营造宗教旅游氛围
    游客进入景区游览,导游必须说明,游客游览可以不信佛,但是都要尊佛,因为这也是尊重一切信佛之人。而这些工作并不只是导游的,或景区的宣传,而是全社会的任务,提高公民素质,任重而道远。其次,景区应重点营造宗教旅游氛围,吸引游客注意力,适当开发一些佛教仪式表演,山水野趣游玩,各类棋艺竞赛。可邀请佛乐队作专场表演,佛教音乐的唱、赞、念、诵,其韵幽雅,美而动听,清悦的经声佛号润入肌肤,沁人心脾,是很有吸引力的人文动态旅游资源。再以普陀为例,游客至此食的是斋饭,住的是僧舍式旅馆,听的是晨钟暮鼓,经声喃喃,观的是香烟缭绕,法相森严。使游客在一种肃穆、崇敬的心态中摒绝杂念,忘却烦恼,达到一种心灵的松驰与净化以及精神的超脱,使游客在安静祥和的氛围中,主动约束自己。
    6、整合专项产品,开发浙江佛教旅游线
    浙江作为一个文化大省,有甚为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拥有全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普陀山,然而全省各地佛教文化特色繁多,有的甚至已成为该地的一种标志。若将各地特色相连接,将大大增加浙江旅游吸引力。如将杭州的佛教文化旅游与周边的新昌大佛寺,天台国清寺、高明寺、方广寺,奉化县的岳林寺,宁波七塔寺,鄞县的天童寺、阿育王寺、舟山的普陀山普济寺、法雨寺、悲济寺,绍兴的嘉祥寺,建德的大慈岩悬空寺,温州的江心寺等佛教文化资源连成一个网,那浙江将成为名符其实的“东南佛国”。那样势必能吸引更多的海内外游客,也必将促进浙江旅游业的大发展。
    面对当今旅游发展,我们应不断地总结经验,提升每一个佛教景区的品位,使浙江佛教旅游文化显现其应有的光华。而在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宗教与旅游都进入了发展的最好时期,党的宗教政策的实施为佛教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创造了极好的条件。“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中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礼修让。”佛经中的这段话既是佛教发展的理想,也是旅游发展的理想。处理好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中的问题,就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当前形势下的各种有利因素,使佛教和旅游业互促互利,都得到新的发展,实现“双赢”。

china84000@126.com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