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资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景区资讯 > 少林寺延展文化版图

印度尼泊尔朝圣

最新线路

更多>>

游记攻略

更多>>

佛旅资讯

更多>>

斯里兰卡

少林寺延展文化版图

发布时间:2014/09/19 景区资讯 标签:少林寺文化浏览次数:1592

“想到未来,我心里挺激动的。再过10年,洞林寺可能就会恢复它往日的辉煌,真正进入弘法阶段。”27岁的释延若坐在落成不久的大雄宝殿前满怀喜悦地说。
  洞林寺坐落于河南省会郑州的西南郊,迄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在历史上,洞林寺曾被认为是与少林寺、相国寺和白马寺同等重要的寺庙,但自清末开始衰落。到了“文革”结束后,洞林寺只剩下了天王殿和一座修建于明代的无缘真公禅塔,游客和香客都很少来洞林寺。
  释延若一直对他的师父、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心存感激,因为“他给了洞林寺新的定位”。
  1999年,释永信被礼请为洞林寺住持,并着手在洞林寺的废墟上重建一座规划完整合理的寺庙,这不仅比原来的面积大了许多倍,而且其功能将更能满足当地信徒的需要。
  洞林寺的复兴,少林寺功不可没。而在过去的20多年中,少林寺这座中原名刹迅速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复合体,并不断拓展自己的文化版图。
  2007年,少林寺与天津蓟县签订协议,计划打造一个新的北少林寺。
  2008年11月,释永信的弟子们又应云南省昆明市的邀请,南下接管了昆明官渡区的妙湛寺、法定寺、观音寺和土主庙。根据双方签署的协议,在未来的20年里,少林寺的僧人们将负责管理这4座寺庙。
  近些年,少林寺还在俄罗斯、德国、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家建立了分院或者少林功夫中心。
  但释永信否认这是一种扩张。他说:“我们只是按照宗教政策,帮助具有重要历史文化遗产价值的地方恢复活力,让信徒们多一处道场而已。”
  作为中国禅宗的祖庭,少林寺因为兼修“禅和武”闻名天下。20世纪80年代,少林寺的名字因为一部由李连杰出演的同名电影而家喻户晓。电影《少林寺》直接促进了当地的旅游发展,前往少林寺的游客从70年代末的20万人增加到了1985年的300万人。
  释永信1987年成为少林寺管理委员会负责人,他开始思考如何挖掘少林寺文化的精髓。
  “一千多年以来,少林寺之所以能够保持活力,是因为它一直对外来文化保持着开放的心态——少林寺自身就是文化交流的产物。我们必须‘走出去、请进来’。”他说。
  释永信认为,少林寺的文化精髓在于禅、武、医以及其背后严格独特的传承制度。“但是,空洞地讲授这些概念没有意义,我们必须通过文化产品的载体将这些理念传播出去。”
  务实的释永信很快将其想法转化成了行动。
  少林寺首先重建了少林武僧团,在国内外进行大量巡演交流。2002年,少林功夫申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必须依靠各种现实有效的手段保护和提升少林文化。”释永信说。2004年,历史上著名的少林药局被恢复。之后,《禅宗少林·音乐大典》、中国功夫之星全球电视大赛等一系列活动不断打破着人们对寺院的固有认识。
  2008年,少林寺加快了文化拓展的进程。5月12日,少林寺开办“欢喜地”,这个商业实体由纪念品、素斋和少林文化体验课程组成。
  “欢喜地”的设计师、来自台湾高雄的宓雄说:“我试图把少林寺的传统文化跟现代元素结合在一起,从而让现代人接受少林寺的传统文化。”
  “欢喜地”执行长王世发说,来自台湾树德科技大学设计学院的学生们将来少林寺展开一次研修活动,他们的创意将可能变成“欢喜地”的产品。
  释永信希望,明年能有更多的人来少林寺体验禅文化。今年早些时候,少林寺开办了4次针对企业家和管理人员的禅修班,每次都有几十人参加。
  释永信自豪地说:“在全球化对传统文化构成冲击的时候,我们必须让自己的文化保持自信和自尊。现在来看,少林寺的文化发展模式是成功的。”
  释永信的言行也受到了一些批评。郑州大学旅游管理学院副院长龙京红认为,禅宗强调内省和觉悟,讲究面壁悟道,需要静心修炼,而产业化是热热闹闹,心浮气躁的事。“少林寺所代表的禅宗文化不必产业化。”
  但释永信决心按照其思路,不断延展少林寺的文化版图。他拿着一本“欢喜地”的宣传折页说,“禅宗的精髓正是在于解放思想。”而这本册子的封面上印着五个字“动身不动心”。

china84000@126.com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