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资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景区资讯 > 灵岩寺遗址下周正式发掘

印度尼泊尔朝圣

最新线路

更多>>

游记攻略

更多>>

佛旅资讯

更多>>

斯里兰卡

灵岩寺遗址下周正式发掘

发布时间:2014/09/19 景区资讯 标签:时讯浏览次数:1649

  目前,灵岩寺遗址发掘的前期清理工作已经完成,发掘考古队伍正在等待发掘证的正式批复。据悉,发掘证将在下周内批复完毕,届时,备受关注的千年遗址将会在一步步的发掘过程中露出其庐山真面目。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位于灵岩寺大雄宝殿东侧的古建筑遗址前,只见待发掘遗址区域南北长50米左右,东西宽20米左右,原先地面上的垃圾、废弃物已经被考古人员清理干净。在古遗址区域的南侧,4根高约2米的八棱石柱特别引人注目。

  “这四根柱子都是宋代所建!”灵岩寺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副主任米勇对记者说,3月21日在遗址区域清理工作中,考古人员在一处台阶上发现了一块北宋年间的碑刻,该截石碑上面有楷书铭文,铭文讲述故事发生的时间为北宋宣和年间,这与四根柱子铭文落款时间吻合。相对于地面上的建筑而言,地下待发掘的遗址建设时间应该更早。

  而据《灵岩志》等史料记载,待发掘遗址区域极有可能就是在我国唐宋时期的转轮藏、孔雀王殿遗址,这也成为吸引考古专家和普通市民共同关注的主要原因。转轮藏、孔雀王殿两大殿遗址有望近日内重现于世。

  米勇说,本次发掘清理属于今年1月份国家文物局批准的《灵岩寺文物保护规划》的内容之一。按照该规划,在2010年前将投入资金2300万元,分五期工程对灵岩寺寺内文物古迹进行修缮和重建。其间,遗址将不再试图恢复重建,而是在发掘清理之后以原遗址的形象进行展示,游客可沿着特定路线感受历史。

相关链接

  转轮藏与孔雀王殿

  随着灵岩寺遗址发掘工作的即将展开,转轮藏、孔雀王殿两大殿遗址有望在近日内重现于世。记者在日前的采访中了解到,灵岩寺景区内像转轮藏、孔雀王殿这样的大殿在历史鼎盛时期有36处,目前只剩下了金刚殿、天王殿、大雄宝殿、千佛殿、御书阁、东西厢房、钟楼等7处大殿。

  根据清代康熙年间的《灵岩寺原貌图》所载,待发掘的遗址很可能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转轮藏、孔雀王殿。济南市佛教协会会长、灵岩寺监院觉映法师表示,转轮藏、孔雀王殿两座大殿均为当年讲授和传播“唐密”的地方。

  作为佛教的一种,“唐密”发源于唐代长安,曾得到武则天的支持,在佛家道场影响很大。“唐密”与来自西藏的“藏密”相对。而孔雀王殿主要供奉孔雀明王,是老百姓祈求消灾去病、风调雨顺的地方。

  其中,“轮藏”是佛寺中一种可以回转的佛经书架,又称转轮藏。所谓“转藏”,就是转读大藏经之意。为轮藏设立的专殿,俗称为“藏殿”。

景点介绍

灵岩寺

 

灵岩寺旅游区位于济南市东南,方山下、泰山西北麓,长清县万德镇境内,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佛教圣地,总面积约50万平方公里,以其悠久的宗教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驰名于世,素有“游泰山不游灵岩,不成游也”之说。

  灵岩寺初建于东晋,兴于北魏,盛于唐宋,列全国四大古刹之首(当阳玉泉寺、南京栖霞寺和天台国清寺)。灵岩寺峰峦奇秀,风光旖旎,以风景幽深、泉石秀丽著称于世。寺周群山环抱,深奥幽邃。寺内外摩顶松、千岁檀、朗公石、“镜泄春晓”、“方山积翠”、“明孔晴雪”等胜景别具情趣。寺内古木苍翠,怪石林立,殿宇峥嵘。灵洞曲涧、青峰翠峦环绕着古刹精舍,构成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

 

  灵岩寺内的主体建筑是千佛殿,也是寺内保存最好、规模较大的一座古建筑,因殿宇周壁供置众多佛像而得名。千佛殿始建于唐代,现在是明代重建的木结构建筑。殿内最引人入胜的是40尊宋代彩色泥塑,距今已近千年了,仍保存完好。它表现了40位高僧的不同形象和性格,尊尊动人,个个传神,无一雷同。梁启超曾有“海内第一名塑”的题字;艺术大师刘海粟有“灵岩名塑,天下第一,有血有肉,活灵活现。”。 

  寺内的另一胜迹是辟支塔,它挺立于千佛殿西北。此塔始建于宋代,塔高54米,是八角九层的楼阁式砖砌建筑。造型奇特,塔身上下不一。一至三层是重檐,四至九层为单檐。古朴的门窗、富有变化的塔檐和纤巧挺拔的塔身,使人感到庄严大方中不失玲珑奇巧。不少名胜古迹大都流传着美丽动人的传说,如辟支塔基装饰的浮雕“地狱中的莲花”、“最后的半庵摩勒罘”,反映的是阿育王的政治生活。

 

  墓塔林简称塔林,在大雄宝殿的西侧,是由灵岩寺历代住持高僧的墓塔、墓碑组成的。墓区里保存着自唐代至清代的各种墓塔167座,墓志铭石碑81座。规模之大、数量之多仅次于河南嵩山少林寺的塔林。

china84000@126.com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