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学习佛教礼仪的重要性
发布时间:2016/10/13 佛教知识 浏览次数:4066
在佛教中,礼仪又叫行仪、威仪,或律仪等,是一种礼节、节制,具体是指佛弟子们的日常行为规矩、准则。佛教着重仪轨,它象征了佛法的精神,也落实了佛法的教义,所以不仅佛教徒要学习,对佛教有兴趣人士也应该认识佛教的礼仪轨则,从而领会佛教的精神与内涵。
大家都说佛教修行,重在修心,那为什么佛教对表面的行为也这么注重呢?颂云:
守口摄意身莫犯,莫恼一切诸有情。
无益苦行当远离,如是行者得解脱。
从这里可以看出,佛教的“守口摄意身莫犯”之礼仪,其目的就是“莫恼一切诸有情”,从而达到“如是行者得解脱”。正如古大德所说:“形仪敛束,敬道顺俗;内长信心,外生物善故。”这是“佛教礼仪”的真正意义所在。
六祖坛经云: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此句的内涵与密义固然深远难测,但就世俗层面,却说明了佛法并非是很神秘,只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待人接物能够做好平直心便是。如此,做人的礼仪也是非常重要的,无论你是什么人,是否是佛弟子,都应遵守礼仪。同时,礼仪是不受时空的限制,不论古今中外,都讲求礼仪。尤其是佛教礼仪,对随学佛陀的广大佛子,的确是非常的重要!
佛教把一切行为分为三个部分:身业、口业、意业。从外义上讲,佛教修行是对这“三业”进行自我完善与修正的过程,所谓“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佛教礼仪”就是对“身业”与“口业”的一种示范,若身、口、意三业清净,内心会自然流露在外表与行为上,反映出安祥的仪表,使人产生仰慕及恭敬之心。如马胜比丘的威仪行路,感动目犍连、舍利弗归依佛陀,成为佛的两大弟子。
在这末法时代,众生的心特别容易散乱,身则时常放逸,害怕规矩,不喜欢束缚,而凡夫众生无不受制于身心二元的纠缠。心散乱,则身不安,身放逸,则心不净,心不净,无以修学戒定慧。因此,以严谨的佛门礼仪以正身,实在是净心摄意的重要方便之门。
以庄严的身体语言,表达对大慈大悲、以大菩提心救度众生的佛菩萨的敬意,并将凡夫的放逸与我慢俗世习气,慢慢融化在佛教威仪的教化之中,这才符合我们作为佛子的基本要求。
上一篇: 信仰佛教一定要皈依三宝吗?
下一篇: 你知道吗 烟草和毒品源于魔女恶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