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虚云和尚法汇——云水堂规约
发布时间:2012/11/07标签:佛教知识浏览次数:1810
夫负笈担簦。为明己事。勿以形劳而少安。勿以力倦而多懈。云堂禅堂。俱要规模无二。自心自性。何妨随处提撕。其或未然。是自欺耳。所有规约。谨列于后。 一随禅堂钳椎。坐香。上殿。过堂。出坡随众。违...
-
八相成道
发布时间:2012/11/07标签:佛教知识浏览次数:2297
释迦牟尼的一生经历了八个主要的阶段,称为“八相成道”。“成道”是“八相”中最重要的内容,又是释迦牟尼“一代时教”的起点,亦称“八相示现”。据传,释迦牟尼在过去世早已成道,为了度化众生,化身“示现”八种相状...
-
和尚 住持 方丈
发布时间:2012/11/07标签:佛教知识浏览次数:1837
和尚(术语)upa%dhya%ya,又曰和上。律家用上字其余多用尚字。本为印度之俗语,呼吾师云乌社,至于阗国等则称和社,和阇(khosha)等,和尚者其转讹也。罗什三藏翻为力生,以依师而弟子之道力得生故也。晋书...
-
三灾八难
发布时间:2012/11/07标签:佛教知识浏览次数:2432
俗称多灾多难,灾祸接连不断为“三灾八难”。“三灾”和“八难”在佛经上都有确指的内容,与俗语的泛指用法不同。佛教认为,世界从形成到毁坏为一大劫,经历“成、住、坏、空”四个阶段,周而复始。在“住劫”的后期,...
-
什么是荤辛?
发布时间:2012/11/07标签:佛教知识浏览次数:2193
荤而非辛,阿魏是也;辛而非荤,姜芥是也;是荤复是辛,五辛是也。梵网经云:不得食五辛,言五辛者:一[廿/忽]、二薤(下戒切)、三韭(音九)、四蒜、五兴渠。准楞严经:食有五失:一生过,二天远,三鬼近,...
-
三十二应
发布时间:2012/11/07标签:佛教知识浏览次数:2158
指观世音菩萨为济度众生,顺应各种机类而示现之三十二种形相。全称妙净三十二应入国土身。据首楞严经卷六载,其示现之相及应化因缘(应以何种身份得度者,即现何种身相为其说法,令彼解脱)为:(一)佛身应,...
-
历代度牒
发布时间:2012/11/07标签:佛教知识浏览次数:2247
度牒是国家对于依法得到公度为僧尼的所发给的证明文件(度是说度之入道)。度牒在唐代也称为祠部牒,都是绫素锦素钿轴(北宋用纸,南宋改用绢,见《宋会要辑稿》第六十七册《职官十三》),就是品官所用的纶...
-
菩萨道的内容
发布时间:2012/11/07标签:佛教知识浏览次数:1937
菩萨道是大乘行者由发心修行到成佛中间的漫长路程,由于除自修自渡外,渡众生是重要的工作,要完成这种艰困的工作,就必须要有动机,它是渡生的动力,这就是慈悲心(在佛教中以大慈弥勒菩萨与大悲观世音菩萨...
-
早课
发布时间:2012/11/07标签:佛教知识浏览次数:1896
大雄宝殿香烟缭绕,灯烛辉煌,住持僧带领寺院两序大众上殿课诵。僧众们都按自己的位置排班站立,住持站在进门左边,僧值站在进门右边,首座、后堂站在佛像左边,西堂、堂主站在佛像右边,维那站在后堂旁边。...
-
水陆法会
发布时间:2012/11/07标签:佛教知识浏览次数:2322
水陆法会,略称水陆会,又称水陆道场,悲济会等,是中国佛教经忏法事中最隆重的一种。这种法事是由梁武帝的《六道慈忏》(《即梁皇忏》)和唐代密教冥道无遮大斋相结合发展起来的。“水陆”之名,始见于宋遵式...
-
撞钟规则和意义
发布时间:2012/11/07标签:佛教知识浏览次数:3945
梵钟的产生是佛教东来、寺院兴起的产物。梵钟就是佛钟,顾名思义是供寺庙做佛事用的,或召集僧人上殿、诵经做功课,另外诸如起床、睡觉、吃饭等无不以钟为号。所以,不同用途则敲不同的钟。但敲钟的讲究也很...
-
钟的由来
发布时间:2012/11/07标签:佛教知识浏览次数:2252
钟 ‘钟’是佛教的‘犍椎’之一,当初仅仅是作为集众之用的,所以也称为‘信鼓’。—印度在还没有‘钟’的时期,多半是敲击木制的犍椎集众。 ‘钟’也是报时之器。‘钟’本来只有‘梵钟’和‘半钟’两种;‘梵钟’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