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法中提到的苦与我们平常理解的苦有何不同
发布时间:2012/11/07标签:佛浏览次数:1709
佛经中,除了说空外,还常说到苦。那么,世界上到底有那些苦呢?原来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名娑婆世界,娑婆义为堪忍,意思是我们这个世界里,充满了众苦和烦恼,生活于这个世界的里众生,必须安于十恶,忍受...
-
佛法与科学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2/11/07标签:佛浏览次数:1861
佛法有佛法解决的领域,科学有科学解决的领域,不要把它们掺合在一起谈。科学是一种工具,而佛法是一种精神,是一种观念,是一种智慧。科学作为工具,需要健全的精神去运用它,去指导它。如果没有心灵健康的...
-
佛法对是非善恶的判断是依何为标准
发布时间:2012/11/07标签:佛浏览次数:2012
答:善和恶,在佛教里是如何来定义的呢?一种行为不仅是对我们的现在有好处,还能惠及未来的生命,才可称为善的行为。如果仅仅是对现在有好处,但对未来却是有害的,就不能称为善行。比如抽烟的人,当下是很...
-
佛法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发布时间:2012/11/07标签:佛浏览次数:1886
答:前面说过释迦牟尼当初出家的目的是为了寻求解脱生老病死等痛苦之道。当时印度许多教派都是有最后解脱的理想的。佛教教义的基本内容简单地说来,就是说世间的苦苦谛和苦的原因因谛或称集谛,说苦的消灭灭谛和...
-
非佛教徒进入寺庙应注意什么
发布时间:2012/11/07标签:佛浏览次数:1788
佛寺被佛教徒视为清净的圣地,所以,非佛教徒进入寺庙衣履要整洁,不能着背心、打赤膊、穿拖鞋。当寺内举行宗教仪式或做道场时,不能高声喧哗干扰。未经寺内职事人员允许,不可随便进入僧人...
-
释迦世尊传略
发布时间:2012/11/07标签:佛浏览次数:2390
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以合乎理智的教说,示导人们转迷开悟;其目的在于实现净化社会的理想,以超越阶级、种族为特色。因经典中常记载佛有“十力”。故又称佛教为“十力教”。 公元前5世纪,古印度...
-
佛学释疑
发布时间:2012/11/07标签:佛浏览次数:1933
一、通问 问:佛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大事是何等事? 答:大事者,生死也。请细思想,人间之事,尚有大于此者乎?惟此事独佛能了之,所以应世,来为众生解决此事也。 &nbs...
-
佛教普及知识
发布时间:2012/11/07标签:佛浏览次数:1815
佛教是世界性的宗教,诞生于公元前五世纪。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原姓乔达摩,名悉达多,公元前620年诞生于古印度,成道后被称为佛陀,意为觉者。因他的家系属释迦族,一般称为释迦牟尼,意为释迦族的圣者。 ...
-
佛教法器
发布时间:2012/11/07标签:佛浏览次数:2239
法器又称为佛器、佛具、法具或道具。就广义而言,凡是在佛教寺院内,所有庄严佛坛,以及用于祈请、修法、供养、法会等各类佛事的器具,或是佛教徒所携带的念珠,乃至锡杖等修行用的资具,都可称之为法器。就内义...
-
大乘佛教的基本教理
发布时间:2012/11/07标签:佛浏览次数:1645
一、五乘佛法的组织 释迦世尊成道之后,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普度众生。惟以众生根器不同,如果只说一乘法,将使小根小智之流,不能获得法益。故说种种权巧方便法门,适应种...
-
净宗大德法语开示
发布时间:2012/11/07标签:净宗浏览次数:1602
一、信 1、 修净业者的十种信根 若人修行,未能顿悟,当深植信根,不惊不动。一者信金口成言,决定当生故。二者信自心广大,具有如是清净功德故。三者信因果如形影,决定相...
-
净宗问辨
发布时间:2012/11/07标签:净宗浏览次数:1698
净空法师讲述 古德撰述,每设问答(2),遣除惑疑,翼赞净土,厥功伟矣。宋代而后,迄于清初,禅宗最盛。其所致疑,多原于此。今则禅宗渐衰,未劳攻破,而复别有疑义,盛传当时。若不商榷,或致诖乱(3)。故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