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标签: 佛教知识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找到标签
  • 佛教节日

    发布时间:2012/11/07标签:佛教知识浏览次数:1801

      诸佛菩萨圣诞(阴历)   正月初一日:弥勒佛圣诞   正月初六日:定光佛圣诞   二月初八日:释迦牟尼佛出家   二月十五日:释迦牟尼佛涅盘   二月十九日:观世音菩萨圣诞   二月廿一日:普...

  • 浴佛

    发布时间:2012/11/07标签:佛教知识浏览次数:1772

      浴佛又称灌佛,在古印度原始佛教中即为一种重要仪式,溯其来源,大而言之,其源乃在古印度的社会风俗之中,小而言之,其源则在释迦降生的历史传说之中。从大的方面看,浴佛似乎是从古印度的一种宗教要求传衍...

  • 业力与轮回

    发布时间:2012/11/07标签:佛教知识浏览次数:1733

      一、业的定义   古印度语称为竭摩,梵语(karma),巴利文(kamma),中文翻译为“业”。业有三种含义:一者、造作;二者、行动;三者、做事。在佛陀未出世之前的古印度,人们对业的解释为“做事情”。他们认...

  • 藏族人名的佛教文化内涵

    发布时间:2012/11/07标签:佛教知识浏览次数:1890

      姓名似乎是很平常的东西,我们天天说话,每时每刻都在使用着自己和他人的姓名。人们将它用于日常交际,也是不知不觉,毫不费力的。大概很少有人会意识到藏族人名乃是藏族祖先世代积累起来的极宝贵的财富。数万年...

  • 四圣谛

    发布时间:2012/11/07标签:佛教知识浏览次数:1559

      〖四圣谛的意义〗   “谛”就是如是不颠倒,既是真理。“圣谛”是圣人所知之绝对正确的真理。“四圣谛”说四种真理:一者、苦圣谛;二者、集圣谛;三者、灭圣谛;四者、道圣谛。唯有佛陀才能开示它,其余的人只...

  • 三法印

    发布时间:2012/11/07标签:佛教知识浏览次数:1908

      三法印既是诸行无常、诸法无我以及涅盘寂静。此三法印的教理在佛教中才有,在其它宗教是绝对没有的,这是佛教的特色,与其它宗教最大不同之处。三法印是阐释人生宇宙的三个真理,它可协助我们判断佛教所讲的...

  • 十二因缘

    发布时间:2012/11/07标签:佛教知识浏览次数:1895

      十二因缘是佛教的基本道理,初学佛者要学习佛法,首先就得认识三宝、四圣谛及十二因缘。根据经典的记载,佛陀在菩提树下觉悟时,就是观这十二因缘。十二因缘说明有情流转生死的前因后果,在此流转中唯是烦恼...

  • 烦恼

    发布时间:2012/11/07标签:佛教知识浏览次数:1588

      在四圣谛(苦、集、灭、道)的苦圣谛中,苦的生起因是我们过去所做的业及现前的烦恼。过去所做的业已造,现世要受报;而现前的烦恼决定于我们,可要它生起或不生。那些修行的圣者,证果的圣人,可以把握自己...

  • 五蕴

    发布时间:2012/11/07标签:佛教知识浏览次数:1808

      一、五蕴:   我们念佛经时,经常听到五蕴,《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上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所谓“蕴”译自(skanbha),旧译阴或众。意义是积聚,五...

  • 三皈五戒

    发布时间:2012/11/07标签:佛教知识浏览次数:1907

      一、皈依的意义:   皈依既是皈向、依靠之意。根据佛法说,众生在三界六道中轮回,在生死苦海中浮沉,无依无靠,甚为可怜;这好比从中国飘洋过海来南洋讨生活的人儿,他们离乡背景,举目无亲,无依无靠地...

  • 四念处

    发布时间:2012/11/07标签:佛教知识浏览次数:1771

      在佛教中,一般解脱道的修行方法有三十七道品。在三十七道品中,最重要的有四念处与八正道。   四念处是指四个安顿心念的处所,又称为四念处观。为什么把它称为四念处观呢?因为它并不纯粹在于修定,而是...

  • 四禅八定与灭尽定

    发布时间:2012/11/07标签:佛教知识浏览次数:1815

      一、各种禅定的差别:   佛教很注重戒、定、慧三无漏学。任何人若想修行,首先必须持戒。如果连戒律都不愿意守持的话,要想解脱是很困难的。持了戒后要修定,因为平时我们的心很散乱。散乱的心使我们迷失...

china84000@126.com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