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标签: 佛教知识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找到标签

印度尼泊尔朝圣

最新线路

更多>>

游记攻略

更多>>

佛旅资讯

更多>>

斯里兰卡

  • 四威仪

    发布时间:2012/11/07标签:佛教知识浏览次数:1926

      佛门中的威仪,即是戒行清净,僧相威严,仪表端庄,举止合度。因欲了生死,先要循规蹈矩,如孔子之制礼作乐,亦无非教人规矩,与佛弁律威仪无异。如此才“堪作人天师范,普令神鬼钦伏”。执身即除习气,身得自...

  • 进入大殿应有的礼仪

    发布时间:2012/11/07标签:佛教知识浏览次数:1663

      1.缘左右两侧而入,不可行走正中央,以示恭敬。若靠门左侧行,则先以左脚入,右侧行则右脚先入。   2.除佛经、佛像及供物之外,其余不可带入。   3.唯有诵经、礼佛、打扫、添油香时方可进入,不可:以...

  • 木鱼——警醒佛教徒不可贪图安逸

    发布时间:2012/11/07标签:佛教知识浏览次数:2006

      木鱼,佛教乐器、法器,属打击乐器,多以桑木或椿木制成。中间镂空,用木槌击之,发出“笃笃”之声。   大体分为两种:一种为圆形,大者往往用木架支托,直径几十厘米;小者仅寸余,主要用于念经、唱诵之时...

  • 三武灭佛

    发布时间:2012/11/07标签:佛教知识浏览次数:2757

      【简介】   佛教自汉明帝传入中土以来,曾几度辉煌。佛教最兴盛的时候是在南北朝时期和中唐、晚唐时期。当时人们对佛教的狂热毫不亚于一场全国范围内对某些人的极端崇拜。如有人当着大众面前割取自己身上...

  • 略谈学佛大要

    发布时间:2012/11/07标签:佛教知识浏览次数:1881

      学佛法宜慎始要终。古人云:‘打头不遇作家,到老反成古董。’是故初学应慎之于始也。又云:‘出家之人,出家一年,佛在眼前;出家三年,佛在西天。’即不慎始要终也。故曰:‘勇猛心易起,长远心难发。’此皆善根...

  • 佛的九大象征

    发布时间:2012/11/07标签:佛教知识浏览次数:2021

      佛教起源于公元前6—5世纪的古印度,是迦毗罗卫国释迦族的王太子悉达多·乔达摩所创立。佛教于公元前1,世纪左右传人中国。佛教分北传、.南传两种。北传佛教为大乘佛教。主要流行于印度、中国、日本、朝鲜、越...

  • 论三因佛性

    发布时间:2012/11/07标签:佛教知识浏览次数:1847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堪作佛,而不能成佛者,迷真逐妄,背觉合尘故也。   三因佛性者,谓正因、了因、缘因也。佛者,觉也;性者,不改之义。此三因佛性,人皆本具。而佛与众生,心行受用,绝不相同,此...

  • 佛说阿难同学经

    发布时间:2012/11/07标签:佛教知识浏览次数:1779

      佛说阿难同学经   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   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只树给孤独园。尔时舍卫城。有比丘名掘多。是尊者阿难。少小同学。甚爱敬念亲昵。未曾恚怒。然不乐修梵行。欲得舍戒还为白...

  • 佛说力士移山经

    发布时间:2012/11/07标签:佛教知识浏览次数:2168

      佛说力士移山经  西晋天竺三藏竺法护译  闻如是。一时佛游拘夷那竭国力士所生地大丛树间。与比丘千二百五十人俱。临灭度时。时国臣民皆出来会。佛问阿难。斯国大众何故云集。贤者阿难白世尊曰。有大石山...

  • 应当怎样学佛

    发布时间:2012/11/07标签:佛教知识浏览次数:1663

      佛法垂秋的日子,不是佛教弟子,不消谈得。就是佛教徒,但因为善根浅薄的原故,皈依佛法的人虽多如牛毛,而毕竟成佛的仍稀如麟角。佛教原是选佛场,怎么叫选佛场呢?无论何人,只要肯用功,而又用得相应的,...

  • 《大唐西域记》

    发布时间:2012/11/07标签:佛教知识浏览次数:2844

      《大唐西域记》,略称《西域记》,十二卷,是由唐代玄奘法师口述,大总持僧辩机撰文,成书于唐贞观二十年(646)。玄奘法师,洛州缑氏县(河南偃师)人,俗姓陈,名祎,世称唐三藏。是我国杰出的译经家。贞观...

  • 千手观音的由来

    发布时间:2012/11/07标签:佛教知识浏览次数:1723

      古时候,有个妙庄国,国王叫妙庄王。他有三个女儿,大公主爱打扮,天天浓妆艳抹,穿红戴绿;二公主一天到晚轻歌曼舞,吃喝玩乐;三公主却穿布衣,吃素食,在房里读诗文。   妙庄王年老了,他想,这王位传...

china84000@126.com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