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养生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佛教养生 > 佛家养生——养性(3)

印度尼泊尔朝圣

最新线路

更多>>

游记攻略

更多>>

佛旅资讯

更多>>

斯里兰卡

佛家养生——养性(3)

发布时间:2012/08/29 佛教养生 标签:佛家养生养性浏览次数:1512

     3.持戒为本,求得人生幸福
     佛教认为,人的行为可以通过某种神秘的东西对今后的生活和命运产生影响,这种神秘的东西叫做“业”。业常常被理解为是一种力,但不是牛顿力学所说的力,而是一种神奇的力,它超越于时空之上。物理学的力可以超越空间,但不能超越时间,它可以对遥远的物体产生影响,如地球引力,但不能直接影响将来的事物。从某种意义上说,业力更像是一种能量,它可以储存起来,过一段时间以后再释放出来。但是,谁也不知道它到底储存在哪里。也许它是扩散在宇宙中间的一种能量,无所不在。
     从作用时间上看,业力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短期的,一种是长期的。短期的作用表现为一个瞬间发生的行为对下一个瞬间产生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前件就成了后件的条件和原因。佛教认为,任何事物的发生都是有原因的,任何原因都有结果。事物的发展就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因果链,环环相扣。改变其中的一个环节,就会影响事态的发展。这种思想构成了佛教的缘起论。由于事物的发展受每一个环节的影响,所以结果是无法预知的。“诸行无常”所表达的就是这种意思。佛教不相信命运,不承认存在着预先安排好的秩序,认为一切都是不可预料的,一切都是可能的,而且一切都是合理的。这是因为,每一个事物的发生都是有条件的,当条件成熟时,该发生的事就会发生;当条件不成熟时,不该发生的事永远不会发生。
     业力的长期作用表现为当前的行为对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甚至来世产生作用。按“轮回说”,今世的命运是由前世的行为所决定的,今世的行为又会影响来世的命运,这种现象称为“业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前世做好事,后世幸福;前世做了缺德的事,后世受苦。最苦莫过于地狱,最幸福的可能是天堂。地狱和天堂是六道轮回中的两个极端,中间(由下而上)还有饿鬼、畜牲、阿修罗和人。佛教把人放在第二位,仅次于天堂,这是很乐观的。在人之下是阿修罗,相当于神话传说中的“巨人”、“神怪”,他们的本事比人大,但地位比人低,经常受到某些有法力的人如巫师的控制。畜牲就是动物。饿鬼是还没有进入地狱、到处游荡、无家可归的小鬼。六道轮回说认为,六道是可以转变的:前世为善,后世升级;前世行恶,后世降级。以人为例,如果今世做了许多善事,来生可能会成为天神;如果今生多行不义,采世可能会变成阿修罗、畜牲或饿鬼,甚至直接下地狱。同理,畜牲行善也可以变成人,天神行恶也可以下地狱。所以,为了来生,人必须控制自己的行为,多做好事,少做坏事。
     因为行为对命运有短期或长期的影响,所以佛教非常重视行为修持;即使是心理活动对命运也有短期或长期的影响。
     佛教把业分为三类:意业、口业、身业。意业就是心理活动,口业就是言语,身业就是行为。这就是说,业不仅指行为,还包括心理活动。因此,佛教修习不只是针对行为的,也有针对言语和思维的。一般认为,行为和言语的修习属于戒,思维方面的修习则属于定和慧。
     佛教的戒律非常多,如五戒、八戒、十戒等,下面分别予以介绍:
     (1)五戒
     五戒就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是最基本的戒律,不论出家在家都要遵守。
     (2)八戒
     在五戒的基础上再加上“不做任何赏心悦目的娱乐活动和不任意装扮自己、不眠坐高广华丽的大床、不食非时食”,合为八戒。八戒是针对那些无法稳定地持戒的在家信徒设立的,又叫八关斋戒。八戒只需受持一昼夜,虽然要求较高但时间较短,因而容易修持。八戒的具体内容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不坐高广大床,不装饰、打扮及观听歌舞,不食非时食。
     (3)十戒
     把八戒中的“不做任何赏心悦目的娱乐活动和不任意装扮自己”一分为二,再加上“不蓄金银财宝”就成了十戒。十戒针对已出家但未受具足戒的沙弥、沙弥尼而立,具体内容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不坐高广大床,不装饰、打扮,不观听歌舞,不食非时食,不蓄金银财宝。
     (4)具足戒
     具足戒是比丘戒、比丘尼戒的总称。之所以称具足戒,有两层含义,一是使比丘、比丘尼离一切应该远离的身语业;二是受戒时,要具足人、法、事、界四个条件,缺一不可。同时,佛教戒律又规定未受具足戒者,不得阅读、旁听具足戒的内容,可见对具足戒的尊崇。

china84000@126.com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