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旅研究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佛旅研究 > 弥勒信仰的基本特征及其现代意义

印度尼泊尔朝圣

最新线路

更多>>

游记攻略

更多>>

佛旅资讯

更多>>

斯里兰卡

弥勒信仰的基本特征及其现代意义

发布时间:2014/05/29 佛旅研究 标签:何劲松佛旅研究佛旅网弥勒信仰特征现代意义蝉友圈浏览次数:1714

在中国佛教史上,弥勒的影响尤为显著。从现存的佛教遗迹可以看出,有关弥勒的内容不胜枚举。如弥勒菩萨与弥勒佛的单身金铜造像与石窟中的雕塑和绘画都极为多样,尤其是北朝。像四川的乐山大佛、敦煌石窟的南大像、北大像、天龙山石窟大像等即是唐代遗存的实例。从表现净土的角度,敦煌壁画最为丰富。敦煌壁画中有很多弥勒经变,在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早期佛教造像中,弥勒的造像甚至超过了弥陀的造像,和释迦、观音大致不相上下,在各类造像中比例最高。

有关资料表明,自南北朝时期起崇尚弥勒净土的人就越来越多,道安(314-385)与弟子法遇、道愿、昙戒等8人就曾在弥勒像前“立誓愿生兜率”。唐代的玄奘、窥基、灌顶、明代的憨山以及近世的虚云、太虚等高僧都发愿往生兜率净土。

西方弥陀净土兴起后,上生部分的兜率信仰逐渐衰弱,但下生部分的信仰则更加兴盛。汉传佛教寺庙中的弥勒形象原有两种:一作佛像,为三世佛中的未来佛,安置于大雄宝殿;另一种为菩萨装,常戴天冠,多单独供奉。北宋始以大肚弥勒取代天冠弥勒。大肚弥勒的原型为五代时布袋和尚,名契此,形体肥胖,笑口常开,因传为弥勒化身,故后人塑像作为弥勒供奉。佛教寺庙天王殿中的主尊,一般都供奉大肚弥勒,并常在其身边塑两个以至五六个胖童与之嬉戏,极受求子妇女之崇拜,于是又有“送子弥勒”之称。

佛教崇拜佛,佛在理论上不计其数,能够叫得上名字的也至少以千计,此外还有许许多多立志成佛的菩萨等。弥勒在诸佛菩萨队伍中的影响为何如此之大?究其原由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集菩萨与未来佛两种身份于一身,和此土众生的关系最为密切

“弥勒”为梵文maitreya的音译,亦译“弥帝隶”、“梅低梨”、“迷谤隶”等,意译“慈氏”。或以“弥勒”为姓,名“阿夷多”。据佛教经典记载,弥勒

china84000@126.com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