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朝圣游学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印度朝圣游学 > 鹿野苑:初转法轮处 感受岁月如歌|印度佛教朝圣

印度尼泊尔朝圣

最新线路

更多>>

游记攻略

更多>>

佛旅资讯

更多>>

斯里兰卡

鹿野苑:初转法轮处 感受岁月如歌|印度佛教朝圣

发布时间:2017/07/04 印度朝圣游学 鹿野苑 浏览次数:2240

印度朝圣:从瓦拉纳西往北开车十公里,到了一个林木葱郁的地方,便是鹿野苑。鹿野苑位于恒河与波罗奈河两大河流之间,树林繁茂,鸟兽温驯,是一个静寂幽雅的修行地。一位国王喜欢到这里猎鹿,鹿群死伤无数。鹿王为了保护鹿群,前与国王协调,每天安排一头鹿,供国王猎杀,其余鹿就躲起来。有一天,轮到一头怀孕的母鹿,鹿王悲悯,自己亲自代替前往。国王见到鹿王,听了鹿王的故事,非常惭愧,于是不再猎鹿,辟出一片森林,供鹿群自由生活。所以鹿野苑又称为“施鹿林”。

鹿野苑是佛陀为五比丘初转法轮的场所。佛陀经过六年苦行后,认为苦行无助于解脱,于是接受牧羊女的供养,在菩提伽耶的菩提树下坐禅,当年的五位修行同伴便离他而去。佛陀觉悟后,便到鹿野苑寻找五位同伴。佛陀为他们开示了四谛、八正道的真理,他们如闻而修,证果而获得解脱。佛陀觉悟宇宙人生的真理,并不以自己的生命达到美满究竟而停止,他将众生的痛苦作为自己的痛苦,因此才会说法教化众生。

鹿野苑在玄奘法师去印度的时代极为繁荣,《大唐西域记》卷七记载:

婆罗尼河东北行十余里至鹿野伽蓝。区界八分,连垣周堵,层轩重阁,丽穷规矩,僧徒一千五百人并学小乘正量部法。大垣中有精舍,高二百余尺……精舍之中有鍮石佛像,量等如来身,作转法轮势。精舍西南有石窣堵波,无忧王建也,基虽倾陷,尚余百尺,前建石柱,高七十余尺,石含玉润,鉴照映彻,殷勤祈请,影见众像,善恶之相时有见者,是如来成正觉已初转法轮处也。

公元13世纪左右,由于受到伊斯兰教徒的入侵与印度教徒的摧毁,此地遂成废墟。经近代多次考古发掘,有阿育王时代(西元前3世纪中叶)到十二世纪所建之建筑遗址及甚多雕刻出土。1794年,当时的贝拿勒斯城官吏拆除其中的一座大塔,曾经发现两个盒子,一为沙岩制,一为云石制,里面盛有佛舍利,均被弃掷恒河中,真是十分可惜!

进入鹿野苑的大门,只见一片空阔的土地上,用砖头垒成的种种建筑物的遗址,似乎可以想象当年“台观连云,长廊四合”的盛况。在中央部分,仍然有石头的门槛,精美的纹饰在诉说着久远的历史。在一片残垣内,石头上贴满了金箔,围成精舍的样式,据说这是佛陀雨季安居时的精舍。旁边有一个亭子,里面有一根断残的阿育王石柱,里面刻着阿育王的铭文。眼前的一切都无法让人联想到这是佛教的圣地,除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佛教徒和游客,只有那些本地的成年人或小孩子,手持着一尊小佛像,神秘诡异地告诉你,这是鹿野苑某个地方原来的佛像。一切显得非常冷寂,或许这是佛教创立之初的朴素状态。

佛陀的初转法轮处,是以古老的红砂石砖砌成的讲坛。讲坛边沿,是四个长长的坐墩,或许是五比丘听法的地方。讲坛的砖头随处被虔诚的佛教徒贴上金箔,或被香熏成黑黑的。这是佛教史上最伟大的演讲--初转法轮,古老的砂石承载了太多的真理,阳光照在身上,长长的影子投在台上,会突然想起这是“幻人说幻法”吧!

鹿野苑现存最大的建筑物,是转法轮塔,叫达麦克塔,建于孔雀王朝,笈多王朝时曾予重修。塔的上半部呈黑褐色,下半部是灰白色。因为佛教衰微之后,鹿野苑和塔的下半部都被湮没了,上半部露出地面而蒙上尘垢。塔上雕刻的花纹,有中国式方形雷纹,有印度式卍纹,有阿拉伯式卷涡藤蔓纹,具有笈多王朝建筑的特点。所有人都会来这里绕塔,也会有一些佛教徒在草坪上静坐或拜塔,或在这里诵经。这里没有缭绕的香烟,没有钟声或磬声,没有佛像殿堂,偶尔的诵经声飘过空荡荡的废墟,传往远方。这样的安静,这样的简陋,这样的洁净,似乎在说明佛教的某种理性精神吧。

鹿野苑旁边有考古博物馆,藏品十分丰富而珍贵,大都是鹿野苑发现的文物。最珍贵的是阿育王石柱的柱头,已经成为印度国徽的图标。柱头高约七英尺,上刻四首狮子一个,面向四方,身连一处,栩栩如生,雕刻之纤细优美,令人赞叹不已。石呈青灰色,滑腻如镜,光泽似玉,确如玄奘法师所说“石含玉润,鉴照映彻”。另外是转法轮印佛坐像,两手在胸前,屈指作诀,作转法轮印,仿佛想解开众生心中的千千结;身著薄衣,身体轮廓明显可见,姿势优美而华丽,平静的脸庞露出神秘的微笑,蕴藏着无尽的力量。佛像两目下垂,背有圆光,光上也有图案雕饰。圆光两侧,各有一飞天作供佛状。佛座之前,浮雕五比丘像及一施主像,法轮在其中央。另外,还有观世音菩萨石像和弥勒佛像,都十分精美。

每一个人都在看,每一个人的表情都很美。不一定要知道每一尊佛像的故事,有的会很深沉,有一种滤去激动的理智;有的会很热情,一种久别后的激动。种种的众生心,唯有佛陀尽知尽见。

寂静的鹿野苑,每一个角落都有一个故事;夕阳下的鹿野苑,只有修行者在不断地绕塔,不断地礼拜。一颗颗晶莹的泪珠,会湿透塔下的每一块石头、每一片土地,会滋润每一棵小草,这是来自心灵的礼物,献给自己最伟大的父亲。

印度佛教旅游资讯

来源|网络

关注佛旅网公众号更多精彩

china84000@126.com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