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化(禅者说)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佛教文化(禅者说) > 善女人,佛门中一句绝美的称呼…

印度尼泊尔朝圣

最新线路

更多>>

游记攻略

更多>>

佛旅资讯

更多>>

斯里兰卡

善女人,佛门中一句绝美的称呼…

发布时间:2018/03/09 佛教文化(禅者说) 浏览次数:3337

 

“善男子,善女人”,我们在佛经中常常听到佛陀对善信男女慈悲而殷切的呼唤,其中包含着浓浓的期许。什么是善女人呢?梳理佛教史,可以看到无数的女子以她们特有的坚韧意志与柔软情怀,行进在利乐人群的菩提大道上。

 

 

佛陀在菩提树下悟道后,于鹿野苑教诫五比丘,初转法轮,佛、法、僧三宝具足,象征着佛教的正式创立。随着佛法的传播,僧团也不断壮大起来,佛经中常描述的“千二百五十人俱”的规模,据说是在佛成道四年间就形成了。

佛经记载,佛陀出生七天,母亲摩耶夫人就去世了,佛陀是由他的姨妈摩诃波阇波提抚养长大。

在佛陀成道后的第五年,父亲净饭王也去世,摩诃波阇波提便率领五百释迦族女子到尼拘陀树林,请求出家。

那时候,僧团中并没有女性出家,对于摩诃波阇波提的要求,佛陀并没有答应。

于是,摩诃波阇波提长跪合掌,诚恳地对佛陀说:“我听说女人精进也可以证果,我们愿受持佛陀正法,信奉佛陀言教,以求无上正觉。”

佛陀听后,依然拒绝:“女人在家学道,勤行精进即可。不得出家,因为女人出家得受大戒,佛法就不能久住”

摩诃波阇波提再三请求,都遭到佛陀婉拒。

摩诃波阇波提并未气馁,而是与五百释迦女子自剃长发,着坏色衣,追随佛陀一直至舍卫城,再次请求出家。

佛陀的侍者阿难看到这些女子连日奔波,形容憔悴,深为感动,便代为三次求情,佛陀三次默然。

阿难只好问:“女子出家是否也可证得果位?”佛陀点头。

阿难说既然可以和男子一样修行证果,那就应该同意她们出家。佛陀终于点头应许,但提出一个条件,那就是女性出家,必须尽形寿遵行“八敬法”。

 

这样,在遵行“八敬法”的前提下,比丘尼僧团得以成立。从此,在出家修行的路上,就不再仅是男众,还有无数行走的女性。

当然今天对“八敬法”,议论较多,认为佛陀制戒原则是“随犯随制”,而只有八敬法却是未犯先制,这与佛陀先前制戒原则不同,难免受到后人的质疑。毕竟戒律是佛陀涅槃后由比丘来结集的。

有一个比较中和的说法,八敬法的制定可以从两个方面来体会佛陀的苦心:

一是男女二众僧团必须建立严格的僧团伦理,男女有别,才会避免引起世人讥嫌,保证整个教团的清净,以使正法久住。

二是作为比丘尼僧团第一批出家的摩诃波阇波提以及五百释迦女子多为贵族出身,其身份地位,特别是属于佛陀本族的特殊因缘,会给原有僧团带来压力,为防恃贵骄傲,所以要规定比丘尼要恭敬比丘。其实从后来提婆达多破和合僧时,释迦族僧尼喊出的口号“佛是我家佛”,且讥讽大迦叶为“小小比丘”就是彰显出的一个潜在问题。

两汉之际,佛教东传中国,随着在社会各个层面的传播,发生了许多重要的变化,由早期多由印度或西域僧人为主导的团队,逐渐转变为以中土出家众为主体的僧团。以个人译经为主体的传译,转为多人合作翻译的团体行为。

随着汉人出家的被允许,女性出家也成为社会现实。如早期的洛阳女子阿潘出家、佛图澄门下的安令首比丘尼。但由于戒律未备,她们还不能算是真正意义的比丘尼。

依据《比丘尼传》,中国第一位比丘尼应是净捡,她与24位女子一同从智山和尚受十戒,成为沙弥尼,建竹林寺共修。后经梵僧昙摩竭多“浮舟于泗水”,为净捡等人授比丘尼戒。

但比丘尼二部僧戒的传授,一直至南朝刘宋时才得以完成。当时有师子国比丘尼铁萨罗等到达宋都,与求那跋摩的弟子僧伽跋摩,于南林寺结界立坛,重授比丘尼戒,从此,仪轨完整的二部僧授戒制度才在中国确立。

从宝唱法师的《比丘尼传》到震华法师的《续比丘尼传》为世人雕塑出中国历史上一心向道的比丘尼群像。她们参禅悟道、弘法利生,如璀璨的群星闪烁在佛法的天空,为世人带来心灵的导引与智慧的光明。

 

 

试举两例:

 

唐代有一实际比丘尼,一次行脚至金华山俱胝和尚处。她头戴斗笠,手执禅杖,先围绕俱胝和尚转了三圈,然后说“如果能道得,便摘下斗笠。”如是三问,俱胝均无法回应。实际比丘尼见机缘不契,便要离开。

俱胝和尚说:“日势稍晚,且留一宿。”

实际比丘尼回答:“道得即宿。”俱胝和尚又无对。

等实际比丘尼走后,俱胝和尚感慨说:“我虽处丈夫之形,而无丈夫之气,不如弃庵,往诸方参寻善知识。”

不仅比丘尼法师禅机活泼,悟性过人;在家女居士也是明心见性,十分了得。

《金刚经》中有“离三心,去四相”之说。三心指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四相指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唐朝著名的德山宣鉴禅师未开悟前曾遇到这样的考验。

德山宣鉴禅师于《金刚经》钻研多年,并对《金刚经》的《青龙疏》作注解,书名叫作《青龙疏钞》。

他带着《青龙疏钞》南下访师参学,在途中肚子饿了,见到小店里有一个老婆婆卖茶点,便上前要买点心充饥。

老婆婆说:“禅师!你担子里装的什么?”

德山禅师说:“是《金刚经》的批注。”

老婆婆说:“您是研究《金刚经》的呀!我有一个问题请教,如果能回答出来,今天的点心就由我供养。”

德山禅师一听就说:“好!你有什么问题?”

老婆婆说:“禅师!《金刚经》里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请问禅师:现在您要吃点心,是点的哪个心呢?”

德山禅师被这个老婆婆一问,顿时语塞,无以应对。

 

为妇女祝福!

 

在佛教创立并弘传的两千多年里,有无数善良而杰出的女子坚定地行进在这一条自觉觉他、给世人带来温暖的菩提大道上。

如果设想,有那么一天,建造一座佛国善女人纪念馆,我们一定会被她们深深的感动,因为世界渴望慈悲,人类渴求爱。(文/念君 腾讯佛学)

 

 

china84000@126.com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