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旅资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佛旅资讯 > 面对“无常”的世界 需要一颗不动的心

印度尼泊尔朝圣

最新线路

更多>>

游记攻略

更多>>

佛旅资讯

更多>>

斯里兰卡

面对“无常”的世界 需要一颗不动的心

发布时间:2020/02/19 佛旅资讯 浏览次数:1569

最近频频发生的重大灾难让大家处于一片愕然之间,仿佛一夜之间,生活的这个世界不再保险,我们基于良善的同情去关注他人,但却不能肯定,下一个轮到的是否就是自己。

大多数人从媒体得到这些消息,当人们看到反复播放的图像,病毒的肆虐,焦黑的残骸,亲人的哭喊。你可能会突然发现,无论你是事业如日中天,还是身体健壮如牛,自己可能一样随时遭遇不测。

突然之间似乎处处充满了危险,世事变得无常,这个世界究竟怎么了?小时候父母给我们保证呵护我们的安全,现在长大成人,和想像完全不同却也再回不去?

当人突然体会到这些冲击,不同的人会有不同反应,有的人会继续无视,有的人努力修通,很多人会伤及内在安全感而失去平衡。

因此有人会突然变化,甚至与平常印象相反;有人惶恐,焦虑、愤怒、抑郁、麻木等等。陷入这些情绪本身就使人活在灾难之中;无论是外表平静还是突发暴怒,人际关系的恶化,让自己在亲人、朋友、伙伴面前失去原本承担的责任,爱人间不再相互支撑;为人父母者非但不能提供孩子应有的情感呵护,甚至连照顾孩子基本的饱暖都成问题。

用失常、冒险、退避、麻醉、密封的方式将自己脱离于现实社会,细细体会,这本身就是活在异界而非人间。

若你已有这样的表现,那该如何是好?难道这世界当真只得无常,你我都在这人间地狱万劫不复?

但请抬起头向四周找寻,同样的无常世界中,你一定能看到淡然处之、自在从容之人,若能与他们深入交谈,便会知道他们的经历更加跌宕坎坷,他们走过放下,在面对世事无常时,有一颗“不动”的心。

那么,从佛教的角度来理解,我们应当怎么面对“世事无常”,拥有一颗不动的心?

如何理解佛教的无常观

所谓“常”就是永远不变、不会衰败、甚至也不会消灭、死亡,永恒长存的,叫做“常”。既然是无常,就表示它是会改变、转变、衰变的,甚至到最后也一定会消灭、死亡的,这叫做“无常”。

世间凡是存在的都是无常的,不是永恒存在、永远不变的。所谓“凡是存在”的,那就无所不包,因为宇宙之间所谓的存在,有属于有形的物质存在,我们眼睛看得到,耳朵听得到的都是;再来就是无形的、精神方面的,也是属于存在的一种,譬如我们的思想、观念、学问、学识、念头,都不是永远如此,永不改变;我们的心念时时刻刻、刹那刹那不停的转变,我们即使拥有固定的思想观念,可是遇到某种机缘,思想观念也会改变,这是属于无形、抽象方面的无常。

那么,心外之物,譬如我们的身体,属于物质界,也是无常的,是由细胞组成,而细胞却是不停的在新陈代谢,因此我们的身体当然也会跟着无常。我们的身体从初生的婴儿体,到童年、少年,经过了青壮年,然后就会趋于衰老,甚至病变,到时候一定会死亡──所谓肉体的生、老、病、死。其它譬如桌子、椅子、田地、房子等种种器具物品,时时刻刻也都在衰变当中,不可能永远保持固定的形状,这就是所谓器物的“生、住、异、灭”。至于山河大地、地球、太阳系、银河系,甚至整个大宇宙,也都是时刻在转变衰败,最后也会趋于毁灭,这就是“成、住、坏、空”。不管是精神界还是物质界,都是无常的,人最后会死,物最后会灭,这就是无常的道理。

佛教讲的“无常”,往往是指人的死亡,所以佛教的无常观,其实就是对“死”的看法及观念。这里引用一些譬喻故事来解说:

在佛陀的时代,佛陀就强调无常感的重要,并常引用“四种马”来譬喻众生感觉“无常”程度的不同。

第一种是“良马”,所谓“良马见鞭影而跑”。这种马很聪明,看到主人的马鞭,就知道要跑,不可以再慢吞吞的走了。

第二种是“好马”,虽然没有像良马那么聪明,可是主人的马鞭碰到它尾巴的毛端,它就知道要跑。

第三种是“庸马”,这种马就比较迟钝了,必须等到马鞭打在身上觉得痛了,才吓到、晓得要跑。

第四种是“驽马”,这种马最迟钝,马鞭打在身上痛入骨髓,才晓得要跑。

四种不同程度的无常感

这四种马譬喻四种对“无常”不同程度感觉的人。

第一种人,他看到花开花落,就体会到人生的无常,看到火葬场烧死尸的浓烟,就感觉到生死事大,就会去思惟“人,生从何来?死往何去?死了还有没有死后的世界?如果没有,那就一死百了;如果还有,死后会是怎样的世界?是苦?是乐?”他会去思惟这个问题,而想要去了解它。如果真有死后的世界,那么他要追寻绝对安乐的世界。这种人在佛门是根器比较敏锐的,只要看花朵开了,虽然生命非常灿烂,可是经过一段时间,花朵枯萎了、凋零了、掉落了,他当下就感觉自己跟花朵一样。

第二种人,他看到送葬的人群、或是棺木、灵车经过,就体会总有一天自己也会这样,所以引起学佛修行的心。

第三种人,必须让他看到自己的邻居或朋友的死亡,或者参加了朋友的葬礼,才体会到总有一天也会轮到自己,因此想到非修行不可了。

第四种人,必须等自己最亲近、最关心、疼爱的人,譬如自己的父亲、母亲或兄弟死去了,他才会警觉到自己不久也会像他们那样。如果连亲人死亡,也没有深切的感受,直到自己年纪衰老,重病在身,才感觉无常,这是比较迟钝的人。若是连自己老病来临,也不觉得无常已经迫在眉睫,那真的是毫无无常感的人。没有无常感的人比较没有宗教情操,也不会去追求宗教的信仰并进一步修行。

在佛门里面所谓老实学佛、老实修行的人,必定有一个重要基础,就是无常感很重;所谓“生死事大,无常迅速”,并不是等到人老或者重病才想到无常,即使年纪轻轻,身体健康,他也会觉得无常就在眼前,这就是无常观深厚的人。他会积极的去学佛、修行,如果不精进的话,是不可能成就的,何况要在今生今世解决生死轮回,那非修行不可,因此可知无常观的重要。

在此用“阎罗王的来信”作譬喻:有一位老人家去世了,他的神识(一般世俗人讲的灵魂)来到阴府阎罗王面前,阎罗王根据老人家的生死簿而判定他的罪业,阎罗王告诉老人家:“你在世的时候,可说恶多善少,应该受某种刑罚。”老人家当场惊吓的不得了,就哀求阎罗王说:“阎罗老王爷啊!你如果早通知我的话,我就可以改过,行善积德,也不至于今天来到这里受你的审判啊!”阎罗王就说了:“我早就通知你了,而且不止一封信、二封信,好多封啊!当你头发白的时候,是我通知你的第一封信;当你牙齿摇动,是第二封信;当你眼睛模糊,耳朵听不太清楚的时候,是第三封信了。我通知你已经很久了,是你自己没有注意到!”当阎罗王说完这些话,跪在老人家旁边的这位年轻人就说:“阎罗王啊!你通知他好几封信了,可是你还没有通知我呀!怎么也把我叫来呢?”阎罗王就说:“我通知你的信也已经好几封了,你还记得吗?当你同班某同学被水淹死,那是我通知你的第一封信;当你的邻居、跟你同年龄的某某被火烧死,是我通知你的第二封信了;当你的表兄几年前遇到车祸死亡,是第三封信啊;你村庄的某位年轻人刀伤而死,某一位少年人因患重病而死,是第四封、第五封信啊!我通知你的几封信,老早就寄出去了,你怎么没有警觉呢?”

“莫谓老来方学道,孤坟都是少年人。”我们常以为人老才会死、生病才会死,其实不然,无常来临就会死,不论健康、生病、老年、少年都一样。何况,死本来就是必然的现象,有生就有死。跟死没有缘份的人,世界上一个也没有,这个地球上大约有六十多亿人口,在一百年之内都会死,当然会有少数还活着,但再多过几年,也非死不可。一般人对死都非常忌讳,有人看到死、听到死、想到死,都说是不吉利的,所以大楼电梯很少有四楼的号码,医院里面也没有四号病房,这就表示人对死的恐惧。但是再怎样恐惧,也非面对不可,逃避它最后会被死所逼迫而痛苦;如果积极的面对它,就有可能解决它、超越它。

“世间皆虚假,弥陀独真实。”世间的一切,无论是身体也好,物质上的、精神上的也好;或是时间、空间,所有的人、事、物,凡是存在的,看得到、听得到、想得到的,一切皆假,一切都不是真的。虽然眼见的当下是存在,但那是一时的因缘和合,业缘到了,才有那种现象。既然是“缘”,无论善缘、恶缘,好缘、坏缘,是“缘”就总有离散的时候,一旦离开,当下成空,不再存在。

我们学佛的人,最基本就是要了解一切都是因缘和合,因缘的假相。因为那不是真实,无有本体,所以不能永远存在。人的一生,成、败、得、失、穷、通、祸、福,都有他的因缘,而且也只是一时,不是永恒性的,不是不变化的。

在无常中发现自己真正珍惜的东西

人人心中皆有弥陀佛性,所以我们要认清这点,了解世间苦、空、无常。在无常中发现自己真正珍惜的东西,并从现在开始以行动去珍惜。知道自己的生命无常,你可追问自己,假设马上遭遇不测,什么是你最为珍惜的?在无常中发现自己真实的生命意义,意义是融化无常的最好处方。你出现的那些外在状态或者情绪问题,失衡原因都是内在安全感受到损伤,如何可以修复?

最终你会发现,原来无常的拷问,你才会更珍惜拥有,才会努力活成自己,才会像理解和接纳自己一样理解接纳他人。而无常并非只是灾祸,它一样也是自己的良师益友。

若能如此,无常的世界中,你定能活得平和优雅、淡定从容。

china84000@126.com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