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史人物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佛史人物 > 耶律楚材居士

印度尼泊尔朝圣

最新线路

更多>>

游记攻略

更多>>

佛旅资讯

更多>>

斯里兰卡

耶律楚材居士

发布时间:2010/06/22 佛史人物 标签:邬坚巴.仁钦华浏览次数:1473

耶律楚材居士(西元1190~1244年)

耶律晋卿,名楚材,号湛然居士,燕京(今北京)人。其父耶律履依据《左传》上的话∶「虽楚有才,晋实用之」,为其取名「楚材」,隐含希望儿子能为异国贤君服务的愿望。耶律氏本是契丹人,辽的皇族,後又转为金人。耶律楚材三岁丧父,由母亲杨氏抚养成人,自幼读书用功,弱冠便博览群书,又善作汉文。按当时的金制,楚材不经考试就可以授官,他却要求坚持参加考试,结果中甲科进士,授开州(今四川开县)知事(一县之行政长官,同「知县」)。

成吉思汗攻陷金都後,听说到楚材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便召来接见。一番长谈,宾主都很高兴。最後成吉思汗说道∶「你是辽的皇族,辽、金是世仇。我们打下了中都(今北京,时为金的都城),还要直捣汴京(今开封,原为北宋都城,时为金所占),活捉完颜(金国统帅),可为你报仇雪恨。」面对元太祖成吉思汗的拉拢,楚材老实地说∶「谢谢陛下好意,不过我的父亲在金官至尚书右丞,我自己也仕金开州知事。我是金的臣属,又是耶律家的後辈,那敢有叛逆之心,以君父为仇呢?」这番坦诚的话,反而使成吉思汗大为感动,以为楚材有忠孝之心,是个深明大义的人,於是决定留他在身边。楚材从此开始了承担辅佐元朝征伐,统治的使命。太宗即位後,又拜为中书令(宰相),军国大计,都听取他的意见。「元得抚定中原者,晋卿之力也。」(《居士传》卷三十六)

楚材於学无所不窥,尤倾心佛道。自幼喜佛,十七岁时拜当时名僧万松行秀为师,修习佛典。「屏绝人事,息心参究」无昼夜、寒璁三年,尽得其道(见《湛然居士文集.序》楚材自己描述同万松和尚受学的感受时说∶「一遇万松师,驽骀蒙策鞭;委身事洒扫,抠衣且三年。」(同上卷十二)其後楚材虽然出仕,历官高位,日理万机,但从不断学佛。在他看来,治国以儒,治心以佛,且治心乃是治国的根本。楚材深得佛学修养,显贵之时,仍然是神明淡泊,如处深山之中。《居士传》《本传》中记载,这样一件事∶万松和尚一日路经楚材家门口,见楚材「执菜根,醮油盐,饭脱粟(「脱粟」即糙米。只去壳,未加精制的米)」便说,「这样不觉得太俭苦吗?」楚材回答说,「过去中都被困时,六十天未进粒米,仍忠於职守,如同平常,後来从军西征,六万馀里,历尽险阻困苦,仍志气高昂,从不沮丧;如今俯瞰天下,而志不加大。这些都是博大的佛法给予我的力量和修养。」这是说心苟能志佛,则乐在其中,不觉其苦,万松感叹道∶「世谓佛法可以治心,不可以治国,证之如湛然!」他从楚材的成功经验中得出,佛法不仅可以治心,也可以治国,苟正心修身,则家肥而国治。(详见《湛然居士文集·序》)

楚材不仅自己能遵照佛法修行,同时还极力维护佛教和僧侣的利益与尊严。在率领蒙古军队西征的过程中,有人建议社会咒术和武术的僧人从军征伐,楚材止之说∶「释氏守不杀戒,奉慈忍行。高行者必能遵守,而不能遵守者亦必无志行可言。在彼既违佛旨,在此岂能忠於王事?故不可以从军。」时又有人上言∶沙门不事征伐,不服劳役,安坐而食,耗国累民,於国无益,要求灭除佛教。楚材对此作反驳,他主要从命定论出发,认为人生有命,社会上所以万状不齐,皆是天命所定,非人力所能移。沙门也是社会上一种,自有其天命,天且容之,人何以难容?楚材的驳论未必能服人,但其护佛的态度是坚定的。(见《居士传》卷三十六)

楚材对社会上种种不彻底的好佛者也提出了批评∶「吾儒中喜佛乘者,固亦多矣,其全信者鲜矣。或信其理而弃其事者,或信其理事而破其因果者,或信经论而诬其神通者,或鄙其持经,或讽其建寺。..亦何异信吾夫子之仁义,诋其礼乐;取吾夫子之政事,舍其文学者耶!或有攘窃相似之语,以为皆出於吾书中,何必读经然後为佛。此辈尤可笑也!且窃人之财犹为窃,况窃人之道乎!」(《湛然居士文集》卷十三)社会的好佛者大多是从己出发,或先入为见,於佛教取其所爱,除其所不爱,这些都不是真正的好佛者,楚材的批评可以说是点到了实处,在批评的方法上运用了推己及人的儒家之道;同时也坚持了他的儒、佛并用,各有其道的思想。

楚材五十五岁病逝时,蒙古国朝野哀伤,天下儒生更是涕泣相吊,朝廷追 「文正」。

china84000@126.com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