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旅研究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佛旅研究 > 刘成有:汉藏佛教的民族性格初探

印度尼泊尔朝圣

最新线路

更多>>

游记攻略

更多>>

佛旅资讯

更多>>

斯里兰卡

刘成有:汉藏佛教的民族性格初探

发布时间:2014/05/29 佛旅研究 标签:佛教朝圣佛旅研究佛旅网区别民族性格汉藏佛教蝉友圈浏览次数:1517

作者简介:刘成有,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

“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佛教是印度文明的重要载体之一。这一优秀的人类文明成果,自产生以来,一直表现出向周边地区和平辐射的良性传播状态。这种状态的具体表现,一是印度僧人以普度众生的慈悲心怀向周边地区的人民和平传播佛法,二是印度之外的各个地区的人民前往印度求取“真经”。这种双向互动在佛教传入中国的过程中,表现得最为明显。佛教与中国之间的双向互动,造就了中国佛教的特殊性表现,此即佛教的中国化或中国的佛教,从中可以看出中国佛教的民族性格。与此同时,中国佛教的不同表现形态,并没有完全消融在佛教传入中国以前中国固有的本土文化如儒道或苯教之中,反而在儒道思想不断更新并逐渐占据意识形态主导地位的情况下依然保持着佛教的独立性,或者取代苯教成了藏蒙等民族的主体信仰。换句话说,中国的佛教始终体现着佛教的核心思想,也就是“普遍性佛教”的基本特征。所以,唐代创立的禅宗,近代兴起的人间佛教,作为中国佛教的标志性理论形态,均是既契机又契理的佛教,始终体现着佛教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之间的辩证关系。

一、中国佛教的特殊性表现

打开世界地图观察当今佛教信仰人口的空间分布,中国是重中之重;打开中国地图观察中国佛教的空间分布,中国也是世界三大语系佛教共存共荣的典型地区。佛教经籍卷帙浩繁,内部派系林立,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在不同的地区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在不同的时代也表现出鲜明的特征。中国佛教虽然语系齐全、派别众多、历史悠久,但总体上却呈现出和谐共存的文化形态,这是中国佛教特殊性的典型表现。

(一)汉传佛教的特殊性表现

汉传佛教特殊性的表现,有以下三点特别值得关注。

一是大乘佛教“普度众生”的思想与儒家“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抱负,极为相似。自公元前传入汉地以来的两千多年中,与汉地原有的儒家、道家或道教思想不断冲突、融合,有过隋唐时期开宗立派式的辉煌,也有过宋代以后逐渐被边缘化的“衰落”,逐渐渗透到中国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当中,具有明显的“客随主便”似的文化特征。也正是这种“客随主便”,使得

china84000@126.com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