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知识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佛教知识

印度尼泊尔朝圣

最新线路

更多>>

游记攻略

更多>>

佛旅资讯

更多>>

斯里兰卡

  • 发布时间:2015/01/07标签:蝉友丨佛旅网丨佛家养生丨浏览次数:1533

      大修行者能代众生消业吗? 是的,有人作如此说,大修行者能代替有缘的众生受报。比如有人说,虚云老和尚遭受云门事件,拷问毒打,遍体鳞伤,几乎致死,是代全大陆的中国人受难。又有说某某大喇嘛或...

  • 发布时间:2015/01/07标签:佛旅网丨佛教知识丨丨浏览次数:1718

      佛教相信在劫难逃、在数难逃之说吗? 佛教不相信定命论,但是相信因果论。因果是可以改变的,过去已造的因加上现在的因,可以改变它的结果。但是佛说:定业不可转,重业不可救。所谓定业,是造了极...

  • 发布时间:2015/01/07标签:佛教知识佛旅网蝉友圈浏览次数:1697

      命相、星相以及风水地理,起源很早,以星相家的传说,可以推到太古以前,天地始成之时,也就是当宇宙存在的同时,就已形成了他们的原理。 以佛教的观点看来,对于命相、风水之术,既不否定也不肯定...

  • 发布时间:2015/01/07标签:佛旅网丨佛教知识丨往生丨浏览次数:1277

      带业而去,消业而还 所谓带业往生,是净土行者的观念,但在净土经典里面,不曾出现过这样的名词。所以,数年前曾有密教的瑜伽士和显教的净土行者之间,发生了一场“消业往生”和“带业往生”的论战。不...

  • 发布时间:2015/01/07标签:佛旅网丨佛教知识丨佛陀教诲丨浏览次数:1782

      佛陀在一生中提供了内容十分丰富的教诲,可供人一生享用。虽然我们自认为是现代人,但在日常生活中仍然可以从佛陀那里学到很多东西。我们在这里谈的轻松一些,不讨论精神上的教诲。我只想作为一个普通...

  • 发布时间:2015/01/07标签:佛旅网丨佛教知识丨佛教辨别丨浏览次数:1237

      离经一字,即同魔说 佛经真伪的问题,可以分成两个方向说:一是翻译史上无法查证其时代和译者的经典;另一是从鸾坛或者乩童以降神托梦的方式,传授出来似是而非的佛经。第一类是正式的经典,与佛法...

  • 发布时间:2015/01/07标签:佛旅网丨佛教知识丨打坐观想丨浏览次数:1771

      问:打坐中如何观想?​ 惟贤长老开示:在打坐中要做到三结合,念佛、观想、数息。你从一数到一百,心静下来之后你就做光明想,想佛。光明照到自己,照到自己的六亲眷属、大地众生,乃至三途:地狱、...

  • 发布时间:2015/01/07标签:佛旅网丨佛教知识丨佛家养生丨浏览次数:1515

      问:经典里经常讲的开悟、顿悟的悟是动词,悟的对象是什么?我们要悟什么?​ 大安法师答:谈悟,无论是渐悟还是顿悟,不要有一个“能悟”和“所悟”,在能、所里面就永远不悟——就是耽误。实际上归无所得...

  • 发布时间:2014/12/04标签:佛教知识寺院馈赠蝉友圈浏览次数:1465

      依比丘戒及比丘尼戒而言,若以十方信施所供的常住物品,私自馈赠、取用,不论对象是谁、理由如何,均犯偷盗戒,而且是偷了十方僧物,至少也是现前僧物。所谓十方僧物,是属于十方所有、一切僧众所有的...

  • 发布时间:2014/12/04标签:佛教知识寺院馈赠居士蝉友圈浏览次数:1460

      依比丘戒及比丘尼戒而言,若以十方信施所供的常住物品,私自馈赠、取用,不论对象是谁、理由如何,均犯偷盗戒,而且是偷了十方僧物,至少也是现前僧物。所谓十方僧物,是属于十方所有、一切僧众所有的...

  • 发布时间:2014/12/03标签:佛教知识蝉友圈浏览次数:1627

      问:学佛是否必须放弃现有生活的享受? 不一定,要看情形,无目的的享受,应该收弃;有理由的享受,必须维持。 佛要金装,是装给众生看的;人要衣装,是装给一定的社会层次的人看的。享受的本身...

  • 发布时间:2014/12/03标签:佛教知识杀生蝉友圈浏览次数:2014

      养成慈悲心,才是不杀生的重点 原则上说,不杀生戒的重心在不杀人,所以,杀人是重罪,杀其他动物是轻罪。众生固然一律平等,但唯有人类能够造恶业(或称为黑业),而堕为鬼道或下地狱;也能修善业...

china84000@126.com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