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判断往生去向
发布时间:2014/08/25标签:临终关怀佛教朝圣佛教知识佛旅网往生去向朝圣游学死亡蝉友圈浏览次数:2532
问:请问人死后灵魂从何处往生? 答:佛在经典里面说有很多部位。临命终时,仔细去勘验,如果这个灵魂是从脚心离开,就是堕地狱。怎么勘验?全身都冷了,脚底还有温度,这就是说他从脚底走...
-
为何玄奘大师不愿见阿弥陀佛?
发布时间:2014/08/25标签:佛教朝圣佛教知识佛旅网朝圣游学玄奘蝉友圈阿弥陀佛浏览次数:2054
东方有净琉璃世界,教主名药师佛。 凡是正信的佛教徒,不会希望以生天为最终的目的,这是很明确的,因为除了五净居天及弥勒的兜率内院,生天尚在轮回生死的凡界。凡是正信的佛教徒,都愿解脱生死,这也是很明确...
-
佛教文化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
发布时间:2014/08/25标签:佛教文化旅游产品佛教朝圣佛教知识佛旅研究佛旅网朝圣游学深度开发蝉友圈浏览次数:2522
寺庙具有两个最基本的功能,一是僧人修养身心、参悟佛法,二是普度大众、服务社会。如果“躲进深山成一统”,只管自己修炼佛法,不与社会密切接触,那就没有很好地实现第二个功能。与社会接触的...
-
古代琴曲中的佛曲
发布时间:2014/08/25标签:佛教朝圣佛教知识佛教艺术佛教音乐古琴曲朝圣游学蝉友圈浏览次数:3360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李白的《听蜀僧濬弹琴》,是唐诗里描...
-
静坐是息心法
发布时间:2014/08/25标签:佛教养生佛教朝圣佛教知识养心朝圣游学蝉友圈静坐浏览次数:2193
1、一切修身修心法门,只有两字诀:曰放下、曰回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只要一放下,一回头,病者顿愈,迷者顿觉。此真无量寿者。 2、心过劳的人,心疲肝旺,心过劳就是心太满,不虚。...
-
净土法门与临终关怀
发布时间:2014/08/25标签:临终关怀佛教朝圣佛教知识净土法门朝圣游学蝉友圈浏览次数:2302
人和其他动物一样都是希望长生不老,但死亡不会因人们的惧怕而消失,这是我们的常识。现代医学的进步,可以减轻许多人患病时的痛苦,但绝不能使人长生不死。某些疾病的确会对濒死的患者带来极...
-
济公“酒肉穿肠过”的历史真相
发布时间:2014/08/25标签:佛教朝圣佛教知识佛旅网历史真相朝圣游学济公蝉友圈酒肉和尚浏览次数:3050
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世人若学我,如同进魔道。 现在许多人喜欢说:“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济公和尚的这句话往往被他们拿来当挡箭牌,成为可以肆意吃肉喝酒的“铁证”。实际上世人仅知...
-
浅谈宗教旅游的类型及特征
发布时间:2014/08/25标签:佛教朝圣佛教知识佛旅研究佛旅网宗教旅游朝圣游学类型特征蝉友圈浏览次数:2755
摘要:宗教文化源远流长,发展至今天已有多种形式,宗教旅游就是其中的一种。宗教旅游主要指非宗教信仰者围绕宗教文化资源进行的各种旅游活动,包括考察、观光、游憩、休闲等。宗教作为旅游的...
-
一定要看破红尘才能学佛吗?
发布时间:2014/07/01标签:佛教朝圣佛教知识学佛朝圣游学看破红尘蝉友圈浏览次数:2221
出家只是少数,在家才是佛教徒的多数。 必须看破红尘才能学佛吗?这是一个似是而非的问题。“红尘”二字并不是佛学的名词,实出于中国文学的辞汇。它的意思是形容飞扬的尘埃,或是繁华的生活景象。西汉班固的《西...
-
解析佛教徒的感情生活
发布时间:2014/07/01标签:佛教徒佛教朝圣佛教知识感情生活朝圣游学蝉友圈浏览次数:1869
佛教徒并不需要排斥感情生活所谓感情,是指男女之间、亲子之间和朋友之间的关系,亦即爱情、亲情和友情。佛教徒仍是凡夫,不可能没有父母,也不可能没有朋友,而除了出家人之外,佛教徒也应有个人的配偶。佛把众...
-
文奎:文殊信仰的兴起和流布
发布时间:2014/07/01标签:佛教朝圣佛旅研究文殊信仰朝圣游学蝉友圈浏览次数:1851
摘要:佛教信仰的主要标帜是制作、礼拜佛塔和佛菩萨像。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时,印度出现了桑奇大塔等佛教艺术品;公元1世纪顷犍陀罗始作佛菩萨像;公元2—3世纪时马图拉制作的佛菩萨像运往印度各佛教圣地;公元4世...
-
中国佛教音乐漫谈
发布时间:2014/07/01标签:佛教朝圣佛教艺术佛教音乐朝圣游学蝉友圈浏览次数:2172
佛教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遗产。 佛教传入中国后,逐渐与中国固有文化融合而最终形成中国化的佛教。佛曲随佛教传入中国后,也经历了大体相同的过程。中国佛教音乐史大致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