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标签: 佛教知识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找到标签

印度尼泊尔朝圣

最新线路

更多>>

游记攻略

更多>>

佛旅资讯

更多>>

斯里兰卡

  • 佛教如何看待灵魂转世之说

    佛教如何看待灵魂转世之说

    发布时间:2013/10/11标签:佛教知识佛旅网灵魂转世轮回浏览次数:1795

    西藏圣湖 佛教从缘起的角度,认为世间不存在固定不变的主体,并因此否认灵魂。但是,否认灵魂并不等于否认轮回,否认生命的相续。在一期生命结束之后,有情还会继续随业力流转于六道。而对于成就者来说,则是按...

  • 佛弟子出家后还能回俗家吗?

    发布时间:2013/10/09标签:佛教徒佛教知识佛旅网出家还家浏览次数:1805

    出家修行,其本意实乃殊胜庄严之意,不解出家修行真谛之辈,往往对出家的动机与意义失去正面的共识,因而臆测错误,或道听涂说,或受传统邪说谬论而导归成邪论,自始至终不得正解出家修行真实义,也因此思想中毒...

  • 佛门中的称谓有哪些?

    发布时间:2013/10/08标签:三藏佛教知识佛旅网和尚法师称谓菩萨浏览次数:2011

    所谓“称谓”也是一种礼仪,也是身份的代表;在佛门里,称谓常代表着职务,也是修持的衡量,不但具有维系佛门纲常伦理的功用,从中更透露出无限的佛法妙谛。 一般人以为,出了家就是“和尚”,其实和尚者,要在六和...

  • 佛弟子礼拜佛菩萨应如何观想?

    发布时间:2013/10/07标签:佛徒佛教知识佛旅网拜佛礼佛观想浏览次数:1750

    我们在拜佛、供佛时,应观想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观想我们所拜、所供的是无量诸佛,正如《普贤行愿品》所说的那样:“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数诸佛世尊,我以普贤行愿力故,起深信解,如对目前,...

  • 为何放生 如何放生

    发布时间:2013/10/06标签:佛教知识佛旅网放生浏览次数:1759

    “放生”典出于大乘佛经,盛行于中国内地,西藏亦然,也流传于日本和邻近的韩国与越南等地。放生的活动是基于众生平等的慈悲精神以及轮回生死的因果观念。所谓“吃它半斤,还它八两”;如果能够既戒杀又放生,当然功...

  • 化解嗔恨心最好的方法

    发布时间:2013/09/30标签:佛教知识佛旅网嗔恨心圣严法师浏览次数:2086

    大家都知道嗔是心中火,不但对自己不好,对别人也不好,常起嗔心就如同慢性自杀一样,所以都希望能好好控制自己的脾气。然而,勉强控制嗔恨心的结果,反而会愈控制,就愈嗔恨自己,因为你会发现根本没有办法控制...

  • 通常读诵的佛经有哪些

    发布时间:2013/09/28标签:佛教知识佛旅网佛经诵读浏览次数:2064

    读诵的佛经,但视为了什么目的,再看能有多少时间。通常佛教徒们读诵的经典,不出《心经》、《普门品》、《阿弥陀经》、《金刚经》、《药师经》、《地藏经》,一部分有较多时间的人,可以读诵《法华经》、《华严...

  • 如何看待欲望?

    发布时间:2013/09/27标签:佛教知识佛旅网善恶欲望生命浏览次数:2056

    自古以来,无论是世间道德还是出世间宗教,大多对欲望持否定态度。宋明理学甚至将欲望和道德对立起来,提出“灭人欲,存天理”的主张。而以佛法观点来看,欲望从伦理角度可分为善、恶、无记三性。其中,善的欲望需...

  • 如何看待欲望?

    发布时间:2013/09/27标签:佛教知识佛旅网善恶欲望生命浏览次数:1261

    自古以来,无论是世间道德还是出世间宗教,大多对欲望持否定态度。宋明理学甚至将欲望和道德对立起来,提出“灭人欲,存天理”的主张。而以佛法观点来看,欲望从伦理角度可分为善、恶、无记三性。其中,善的欲望需...

  • 农历八月二十二日 燃灯古佛圣诞

    发布时间:2013/09/26标签:佛教知识佛旅网燃灯古佛浏览次数:1652

    2013年9月26日,农历八月二十二日,燃灯佛圣诞。燃灯佛,原作然灯佛,民间俗称燃灯古佛。梵文音译提和竭罗,《瑞应经》译作锭光佛,《大智度论》则译作然灯佛。《大智度论》:“如然灯佛,生时一切身边如灯,故名...

  • 学佛后就该对一切看得很淡吗

    发布时间:2013/09/25标签:佛教知识佛旅网修行学佛浏览次数:1839

    作为学佛者,首先要尽到家庭和社会的责任。在家庭中,应孝顺父母,当好父亲、丈夫或是母亲、妻子;在社会上,应做好本职工作,搞好人际关系。除了这些责任外,我们该以什么心态看待世间呢?平淡,只是一个笼统的...

  • 佛教所说“慧”的含义

    发布时间:2013/09/24标签:佛教知识佛旅网修行戒定慧浏览次数:1619

    慧是包括知识范围的“认识心”和“检择力”,知识不能涵盖慧的内容,从知识可以升华到慧的领域,佛教不是知识的宗教,却是使知识升华为智慧的宗教,那是因为除了肯定世间的知识之外,更着重在超知识的“悟”的经验下而...

china84000@126.com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