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 第五届世界佛教论坛隆重开幕(精彩发言)
发布时间:2018/10/30 佛旅资讯 浏览次数:3083
2018年10月29日,第五届世界佛教论坛在福建莆田隆重开幕,论坛备受海内外关注,是当前最具代表性的全球佛门顶级盛会。
来自55个国家和地区的三大语系各宗派佛教界领袖、重要国际佛教组织代表、佛教学者、政界人士千余人,见证了以“中道圆融、交流互鉴”为主题的第五届世界佛教论坛开幕式。
视频:开幕式直播现场
点亮“如意”,现场祈福
梵音供养,普皆欢喜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致信祝贺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向大会发来贺信,向出席论坛的海内外高僧大德和各界朋友表示热烈欢迎和诚挚问候。
汪洋在贺信中说,佛教传入中国后,同中国本土的儒家、道家文化相互促进,相互融会,丰富了中华文明的智慧宝库,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当前,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但世界面临的不稳定、不确定性也十分突出。佛教倡导众生平等、慈悲圆融、中道和平等理念,应该为促进世界和平、增进人类福祉作出积极贡献,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共同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
汪洋指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从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的历史,说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中国政府支持中国佛教与各国佛教开展友好交流,推动民间往来,促进民心相通,共同建设“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美好世界。
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统战部部长尤权会见部分代表、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28日,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统战部部长尤权在福建莆田会见参加第五届世界佛教论坛的部分代表时表示,中国政府坚定奉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一如既往支持中国佛教界在独立自主、平等友好、相互尊重的基础上与世界各国佛教界加强交往。
29日,尤权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他说,希望佛教人士深入发掘佛教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慈悲平等、中道和平等价值理念,为增进人类福祉、维护世界和平贡献智慧,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贡献力量。
来自55个国家和地区的千余名佛教界人士、专家学者和其他社会知名人士出席开幕式。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斯里兰卡总统西里塞纳、缅甸总统吴温敏等外国政要,日本、韩国、加拿大、美国、俄罗斯、柬埔寨、菲律宾等国佛教组织领导人来函、来电致贺。
论坛首日部分精彩观点分享
29日上午,第五届世界佛教论坛大会发言,作为论坛开幕后第一场正式交流活动,成为广泛关注的焦点。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斯里兰卡大僧正、总统顾问委员会委员难达长老,联合国卫塞节国际理事会主席、泰国最高僧伽委员会成员梵智长老, 韩国佛教宗团协议会首席副会长、天台宗总务院院长门德长老,日本日中友好宗教者恳话会会长持田日勇长老,北京大学宗教文化研究院名誉院长楼宇烈教授,中国佛教协会名誉理事、凤凰卫视董事局主席刘长乐先生先后在第一场大会发言中进行了发言。嘉宾围绕“交流互鉴·中道圆融”的主题,阐扬佛教智慧,共话法门情谊,传播和平理念,展望美好愿景,为大众献上一场精彩纷呈的“法筵”。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明生法师,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珠海学院院长李绰芬教授分别担任汉、英语主持。
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
班禅大师在发言中从佛教的教理精神出发,阐释了佛教在化解人类面临困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世界和平中所能发挥的积极作用。
○缔造高端交流渠道共商人类共存之道
难达长老指出,世界佛教论坛,是世界佛教界高端的思想交流与实践分享的新渠道。斯里兰卡佛教界希望与世界各国佛教界分享、交流促进世人幸福生活、善待众生的共存之道。
○佛教是追求和平、平等的宗教
梵智长老提出,佛教,是世界的宗教,佛教和平、平等、正觉、精进、慈悲等精神智慧应该为人类所共享;正如佛陀所言,“没有比和平更高的福气。”和平、安宁是人类共同追求的美好目标。促进人类和平福祉,是全球佛教徒肩负的使命。而实现和平的关键,在于人心。没有内心的和平,就没有世界的和平。
○世界佛教论坛助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门德长老指出,人类进入 21 世纪以来,共存、合作、平衡、沟通等强调同体、共生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而今,世界佛教论坛已成为佛教与世界各界进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通过多层次、多领域探讨交流,佛教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发展,为佛陀智慧的弘扬、和谐世界的最终实现,作出了重要贡献。
○和谐世界需要信众共同参与
持田日勇长老认为,建设共荣的和谐世界,是需要超越国家、民族、宗教、宗派差异而共同参与的伟大事业。对于佛教而言,不论是僧众,还是普通信徒,都应该平等地加入到实现这一理想的行动中来,通过佛法的圆融无碍,使之早日成为现实。
○中道圆融对人类文明具有启示意义
楼宇烈教授强调,中道圆融,是佛教的根本精神、核心理念之一。中道,意味着远离偏执、超越对立。中者不偏,道者路径;圆者周遍,融者融通。“中道圆融”思想,既可作为文化交流的原则,也可成为文明互鉴的方法。中华佛教文化中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所面临精神困境和发展难题的重要启示,以“和而不同”,崇尚“中道”“圆融”为特点的中华佛教文化,对于当今世界不同文化、宗教、习俗的文明体系之间的沟通,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佛教是中外文明对话的重要载体
中国台湾中台禅寺住持见灯法师提到,佛教,是中印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大法东来,经历几千年的淬炼、交融,时至今日,佛教早已融入中华文化的血脉中,化为宗教、哲学、艺术、文学等多元的表现形式,成为新时代中华文明与世界对话的重要载体。
○包容尊重是佛教对世界的意义
刘长乐先生提出,佛教是活泼的、灵动的,其开放性与现代性是与生俱来的,佛教历来推崇思想的流动,而不是组织的扩张,历来强调各美其美,而不是相互取代。当今世界,文明的冲突根源在于文化中心主义。这是导致文明冲突、冤冤相报的根源。而圆融与中道,包容与尊重,正是佛教对于世界的意义所在。
世界佛教论坛由两岸四地佛教界发起于2005年,已圆满举办四届,旨在为世界佛教徒搭建一个交流、合作、对话的长效高层次平台,为中华佛教提供一个宽广的舞台,为海峡两岸佛教交流提供良好契机。
【首届世界佛教论坛于2006年4月13日至18日在杭州舟山举行】
主题:和谐世界,从心开始
【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于2009年3月28日和4月1日
在无锡市开幕、台北市闭幕】
主题:和谐世界,众缘和合
【第三届世界佛教论坛于2012年4月26日至27日在香港举行】
主题:和谐世界,同愿同行
【第四届世界佛教论坛于2015年10月24日至25日
在无锡灵山举行】
主题:同愿同行,交流互鉴
上一篇: 印度朝圣:恒河上的「阿弥陀佛」
下一篇: 藏族,一个高贵的民族(看完感慨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