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化(禅者说)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佛教文化(禅者说) > 纪录片:《千年菩提路》峨眉山

印度尼泊尔朝圣

最新线路

更多>>

游记攻略

更多>>

佛旅资讯

更多>>

斯里兰卡

纪录片:《千年菩提路》峨眉山

发布时间:2018/03/26 佛教文化(禅者说) 峨眉山朝圣资讯 浏览次数:2160

 

 

 

《千年菩提路》33峨眉山(上)

 

《峨山图志》中有这样一段话:凡伟大民族之历史,每与其山岳有密切之关系。奥林帕斯山之于希腊,昆钦景加山之于印度,关乎中国,何独不然?有五岳名山,亦有佛教圣地。

 

峨眉山,耸立在四川盆地西南边缘,是大峨、二峨、三峨山的总称。北魏时,郦道元《水经注》记载,“去成都千里,然秋日澄清,望见两山相对如峨眉,故称峨眉焉”。由于峨眉山的高度及地理位置的原因,从山脚到山顶就是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峨眉山抚摸星辰,积蓄云雨,神秘无比。据史料记载,西周时期就有高人到此寻仙问道,搭茅建屋,视为峨眉山民间宗教的开始。

 

山因佛而兴盛,佛因山而扬名。正是佛教传入峨眉山后,重新赋予了深厚的佛教文化,才使峨眉成为闻名遐迩的天下名山。依托于四大名山的四大菩萨信仰一直香火兴旺,长盛不衰。从佛教传入中国后,峨眉山几乎享有了千年的盛名,寺院最多的时候有一百多座,可谓三里一庙,五里一寺。峨眉山寺院建筑布局是依山取势,或隐没于苍翠之中,或耸立于高峰之上,或巧架于危岩之畔,与峨眉山水融为一体,具有浓郁的川南民居风格。

 

那么峨眉山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成为了普贤菩萨的应化道场呢?

 

峨眉山在东汉魏晋时期是道教人士修行的场所,中国道教创始人张道陵曾经在这里著书立说。这片遗址上的几块石碑告诉人们它曾经的历史,相传它是吕纯阳修道成仙的地方。中峰寺曾经是峨眉山最大的道观,东晋以前叫乾明观,是因为道教的始祖老子在这里传道而发展起来的,所以中峰寺与佛道两教都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从道教到佛教名山的转变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隋唐以后,随着佛教的兴盛,许多道观纷纷改为寺院。这块石碑的道教八仙图,清楚地记载了峨眉山曾经的道教文化踪影。到清朝顺治年间,山上最后一座道观纯阳殿也被僧人改建,从此峨眉山就成了佛教的圣地。

 

据佛典《华严经》记载,普贤菩萨率门人三千,在西南方大光明山普度众生,佛经中把峨眉山称为大光明山。

 

峨眉山通永长老:峨眉叫大光明山。

 

记者:那么古代呢,这个普贤菩萨道场叫大光明山。

 

峨眉山通永长老:普贤菩萨向大光明山而去,骑着六牙白象

 

相传公元63年,即东汉永平年间,峨眉山华严顶下面住着一个老人,名叫蒲公,祖祖辈辈靠采药为生。他认识宝掌峰下的宝掌和尚。一天,蒲公在山上采药,忽然看见一头麋鹿,便紧紧追逐,追到金顶绝壁处,那头麋鹿忽然不见了,只有紫云升腾。蒲公很惊奇,于是向宝掌和尚询问。宝掌口诵佛号说:你见到的就是在末法时代守护如来,普度众生的普贤大菩萨的应化之身啊!宝掌和尚让蒲公去洛阳询问摩腾、法兰两位法师,两位法师肯定了宝掌的说法。于是,蒲公就回到峨眉山建立了普光寺,专门供奉普贤菩萨,这也是峨眉山第一所专门供奉普贤菩萨的佛家寺院。

 

位于峨眉山海拔 2070米高度的洗象池,相传就是普贤菩萨骑着白象登山的时候,从池中汲水洗象的地方。

 

蒲公开山说年代过于久远,已经很难证实。在峨眉山最早建寺的历史记载有两个:一个是西晋时,有西域僧人阿罗婆多来到峨眉山,见这里山水环合,很像西域化城寺的地形,就在这里建立了道场;其后,东晋时,慧持法师于公元399年来到峨眉,并在这里修建普贤寺,专门供奉普贤菩萨。从二人同是千里迢迢到峨眉山瞻礼而后建寺的记载,不难想象当时的峨眉山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菩萨是帮助有情众生觉悟的人。大乘佛教强调,菩萨不仅拥有智慧而且要发大心,就是不单自己觉悟成佛,而且要引导他人觉悟成佛。所谓“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在中国佛教中最有名的是观音、地藏、文殊和普贤四大菩萨信仰,四大菩萨已经成为中国人佛教信仰的象征。

 

(峨眉山唯清长老:文殊是大智,普贤菩萨是大行,观世音菩萨是大悲,地藏王菩萨就是大愿,这是四大菩萨。)

 

(峨眉山昌明法师:普贤他又称为遍吉祥菩萨,那么普贤菩萨他所代表的就是行愿,那么简单的理解,愿就是愿望,行就是实践,也就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但关键在一个行字上。为什么普贤菩萨他的坐骑是大象,我们都知道大象一步一个脚印,是稳重,踏实。)

 

在《大藏经》中,记载普贤菩萨事迹的经典大致有十几种,主要见于一部部轶庞大的大经《华严经》。阐述普贤菩萨核心思想的《普贤行愿品》就出自该经,而普贤菩萨的十大行愿又是《普贤行愿品》的精华所在。

 

在佛教的娑婆世界中,普贤菩萨和文殊菩萨是释迦牟尼佛的两大助手,始终努力地帮助着如来教导度化众生的事业。作为如来的左膀右臂,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不仅在空间位置上两相对应,更在德行上相互依存。两者密切融合,意味着佛法最圆满境界的完成。

 

古往今来,信佛的人千千万万,但究竟什么是佛教?有些人把它复杂化了,说得很深奥很玄妙;有些人又把它简单化了,只是进庙烧香拜佛,求得保佑。

 

(峨眉山通永长老:众因有因就必有果,所以说成了恶因,我们必定要得恶果、得恶报;成了善因,我们必定得善报。意思就是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大家拜拜佛,也诵诵经。普贤菩萨有十大愿: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法錀;七者请佛住世;八者常随佛学;九者恒顺众生;十者普皆回向

 

山中不定是清静,庙宇在参天的大树中间藏着,早晚间存的是风,松有松声,竹有竹韵,这就是天然的笙箫,时缓时急地搀和着天地间种种的呜鸣,静似不静,但山中的声响不论是泥土里的蚯蚓叫,还是轿夫们低低的喘息,自有它的特别处。居住于山间,这样的天籁之音摇着你入梦。清早,你也会从这天籁的怀抱中苏醒。在峨眉山如织的游客中,有不少人是专门为拜普贤菩萨来的。在他们的心目中,既然峨眉山是普贤菩萨的道场,那么只有到了峨眉山,拜过峨眉山的普贤菩萨才是最虔诚的。

 

(峨眉山昌明法师:我们从世间的角度来谈,那么你的工作、你的人生目标,这就是一个远大的目标,这就是你的愿望,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都有自己的愿望,对不对。那么你有了愿望过后呢,只是一个空架子,如果你不做,只是白说,但是你把它付诸于实践行动,一个目标又一个目标地去完成,你的理想你的愿望就成了现实。)

 

这里是万年寺,明代以前叫古白水寺。寺中有一个不大的水池,名叫白水池。假如你与佛有缘,就会听见池里的青蛙弹琴诵经的叫声,人们叫它弹琴蛙。唐代的时候,万年寺里住着一位高僧广浚和尚,喜爱弹奏古琴。有一年,李白遭到朝廷贬斥,为求精神解脱,到峨眉山拜佛。一天,李白来到万年寺,如天籁之音的古琴声飘然而至,乐曲瞬间震慑了他的心灵,仿佛受到从未有过的抚慰。李白在万年寺里每天傍晚和广浚和尚就在这池边席地而坐,抚琴而唱。琴音缭绕山谷,久久不绝。李白问广浚:“你的琴声里是否有诵经的声音。”广浚和尚指着漂浮的白云、奔流的溪水说:“佛陀无处不在,一切生灵皆有佛性,佛法无边。”他轻轻拨动琴弦,白水池里的青蛙柔声合唱,令李白惊叹不已。

 

一千多年过去了,生生不息的小青蛙代代传诵着广浚法师的琴音。

 

峨眉山作为一个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普贤菩萨道场,佛教不但存在于寺院,而且存在于这些修行人身上。他们过着淡泊简单的生活,就像山中的一棵树、一块石、一滴水,遍布在各个角落,已成为这座山的一部分。

 

从进山门、弥勒殿、大雄宝殿、藏经阁,高低起伏,暮鼓晨钟,经声佛号,是一个恬静沉思的境界,可以彻悟人生,在这里做一个心灵净化的人。

 

峨眉山佛学院尼众班,位于伏虎寺一处幽静的角落,它是比丘尼学习和修行的地方。早在三百多年前,伏虎寺刚刚落成之时,寺内就建起了峨眉山第一座僧人学校,称为学业禅堂。如今的伏虎寺,虽然由比丘寺院变成了比丘尼寺院,但是寺内的学堂里学习和修行的声音一直延续至今。

 

大诗人白居易曾经求教于鸟窠禅师:什么是佛法。

 

禅师回答他: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白居易哑然失笑:这有谁不知道。

 

禅师说出了看似简单却又极深刻的话:三岁孩子能懂得,八十老翁行不得。禅师的回答出自《法句经》,这句话说明佛教的教义是实践的、行为的。不论做与不做,都在乎一个行字。

 

普贤菩萨以十大愿行,告诉众生学佛要行,行佛所走的解脱之路。《华严经》在《普贤行愿品》中,将十大愿与临终时能往生到阿弥陀佛净土世界联系起来,深受净土信仰者重视。

 

这个阿弥陀佛念佛是佛教的最简便易行的修行方法,也是一个捷径,就是我们有没有信心,有没有愿力,有没有行持,有没有精进心,长远心,念阿弥陀佛。所以居士也可以念佛,出家人更要念佛。师父一天可以念十万声阿弥陀佛,那祖师大德也有这个记载,一天十万声阿弥陀佛。这就是实实在在的修行,很简单,但你可以试一试,你来念一下,你坐得住不?你能不能把思想冷静的下来?刚才师父说让你冷静。

 

从唐代以后,由于净土信仰的普及和流传,普贤菩萨在佛教中越来越受到重视。特别是《普贤行愿品》被列为净土五经,成为净土宗修行的根本经典,推动了普贤菩萨信仰的普及。

 

根据《普贤行愿品》,如果按照这十大行愿修行,就能度化一切众生,圆满成就如来的功德。

 

现在,峨眉山有很多位年近百岁的老僧人。今年已九十七岁高龄的惟清老和尚从出家以来,每天坚持抄写经文,从未辍笔。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坚定和坚持。

 

(惟清老和尚:写经书的时间,这个心啊它是单独一个心,你打妄想就是写不好。)

 

般若智慧从哪里来?当然不能凭空产生,而是修行的结果,并且所谓修行也不是独善其身,而是在正信指导下的实践。其步骤是依教奉行,深心信仰,依凭信力,起发真解,得证菩提,入于涅槃,每年的阴历二月二十一日是普贤菩萨的诞辰日。2008年的这一天,峨眉山的金顶,一大早,师傅们就开始忙碌起来,为晚上即将举行的纪念普贤菩萨诞辰典礼做准备。

 

峨眉山的永寿大和尚也早早地来到了金顶。

 

(永寿大和尚:千百年来,在峨眉山演绎着这种多姿多彩的佛教的文化和佛教的修行活动,同时也积淀了丰富的历史文化的底蕴。)

 

这就是峨眉山,普贤菩萨的应化道场,但在佛家的眼中,如用大行普贤与之相比,峨眉山就太微渺了,甚至只有沧海之一粟,而峨眉之有普贤,则如同在极微小、极平凡的事物中,放入了巨大无朋的东西。这就是佛家眼中普贤菩萨与峨眉山的关系,也正因为这层关系,作为普贤道场的峨眉山虽地处偏远,但其名声却高过非菩萨应化道场的五岳,取得了与普陀山、五台山相同的地位而令世人崇奉。

 

《千年菩提路》34峨眉山(下)

 

 

千年菩提路字幕版45集全·第三十四集《峨眉山(下)》解说词

 

钟声唤醒了整座山,山水树木,山里生活和修行的人们,唤醒了一切有情众生。现在的峨眉山,大大小小的比丘和比丘尼寺院三十多座,从山脚到山顶,它们分布在峨眉山的各个角落。目前有近四百位僧人在峨眉山修行和学习,同时也为来往的香客答疑解惑。

 

在伏虎寺出家的比丘尼真然每天做完早课,就来到这座珍贵的塔前做清洁,开始她在寺院的工作。

 

(我外婆是信仰佛教的,她是很正信的那种,不是一般的信仰,我家有很多佛教方面的书籍,我觉得这些书籍里面都透着我在其他学科里面找不到的一种智慧,我觉得从宗教意义来说呢,佛教的智慧更是一种博大精深吧,所以我就愿意把我自己奉献到佛教里面。)

 

这里有令人心驰神往的风景,一花一草是风景,穿着打扮是风景,风情婉转的成都化是风景,时尚精致并不乏闲情逸致的慢生活,也是不多见的风景。

 

三十三岁的马达是一个证券交易所的经济分析师,金融市场大开大合,大起大落,瞬息万变的行情变化,意味着财富的得失。和许许多多生活在城市的青年一样,工作的压力需要每个人自己去承受。每当夜幕降临,经过了一天喧闹繁忙的工作,成都人喜欢以这样的休闲方式来排遣和释放压力,独步天下的茶馆文化俨然形成了这个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标志之一。

 

马达的妻子杨丽,是自由职业者,这几年一直在家炒股,在旁人的眼中,他们与当今中国的许多白领一族并无二致,但他们自己却有着一份独特的生活,他们俩养了一只会说话的鹩哥,鹩哥的名字叫亲亲。

 

真然高中毕业以后,因为对佛学的崇敬,毅然选择了剃度出家的道路。出家后的真然考取了佛学院,对佛教经典《华严经》进行了系统学习,并取得了佛学硕士学位。回到峨眉山伏虎寺后,真然更加投入于佛教的学习中。她的愿望是希望通过自己学到的知识,能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佛教的关怀。

 

也许是离成都的文殊院不远,五年前,马达和杨丽在偶然的一次烧香许愿过后,也许是佛缘的关系,让他们聆听到了佛法的声音。

 

大家在学佛法的过程中,一定要有这个观念,佛法是干什么的,我个人的看法是:佛教是研究人的,研究人性的,要把人性研究透了,看透了,并且最后要想办法解决这个人性的问题。成佛是干什么,就是转变你的人性。

 

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多少年来,一直为生活奔忙,难以放下匆忙的脚步,也没有时间认真思考过生命的意义。当有一个声音告诉他“学会放下,才会自在”的时候,马达和杨丽决定去佛法里找寻生命的答案。

 

峨眉山距离成都不远,对于已经皈依佛教的马达夫妇来说,到峨眉山不仅可以学习佛法,还可放松身心,因此一旦有了空闲,他们就收拾行装到峨眉山的寺院小住一段时间。

 

出成都,往北一百五十多公里,便来到了峨眉山,马达夫妇和真然法师就结识在峨眉山下的伏虎寺。伏虎寺是峨眉山最神圣的寺庙之一,清朝康熙继位以后,曾秘密前往峨眉山伏虎寺,为探究父亲顺治皇帝遁入空门的谜底,康熙与伏虎寺结下了不解之缘。密林中的伏虎寺终年绿荫掩映,纤尘不染,在探访完伏虎寺之后,康熙皇帝亲题“离垢园”。

 

在伏虎寺里,马达夫妇从真言法师这里第一次听到了普贤行愿品。

 

(我觉得现代人要学会的方法,就是要释放自己的压力,不管怎么学佛,不管多少年,烦恼还是你的烦恼,你没有学习到佛法的精髓,就是智慧的话,去解决和对症你这个烦恼的话,你就不能真正的得到欢喜心,可是这个欢喜心,它是从平常心来的,而平常心是一颗无所求的心,就像世俗所说的人到无求品自高,平常心也就是一颗知足的心。)

 

在真然法师的建议下,马达夫妇决定去参拜峨眉山的各个寺院,去了解普贤菩萨思想的真谛。

 

“如月印千江,一勺一渧,无不见月,似春来大地,一草一木,莫不逢春”天上有一个月亮,无论是江河、湖泽,还是一滴水珠,都有了无数个月亮。它们都缘自同一个月亮,却又化身千万,为人世带来光明。春天来了,一草一木都沐浴其中,哪怕是一株小小的野草,这是形容普贤菩萨随缘感化无处不在。

 

马达和杨丽来到了位于峨眉山凤凰坪下的报国寺,寺院建立于明朝万历年间,原是山中第一大寺。在这里,他们聆听法师阐释普贤十愿的意义。

 

(普贤十大愿就告诉了我们成佛的一个历程,一者礼敬诸佛;我们很多时候要想别人能够尊重我们,在现实生活当中,可是我们有多少时候去尊重他人呢,那我们所谈的佛,佛在哪里,佛就在人世间,我们所有的众生皆是佛。二者称赞如来,就是赞扬他人。第三是广修供养,那么从佛教的角度来说,为什么我们要供养?娑婆世界当中,我们不知道谁是菩萨,谁是罗汉,谁是众生,但更不谁是佛,因为我们被无悯所蒙蔽,造了这么多烦恼所遮蔽,正因为如此,我们不知道,所以我们才广修供养——普通供养。无论他是菩萨也好,罗汉也好,还是佛也好,还是众生也好,我们都有一个平等的心去面对。)

 

清音阁,寺庙虽小,但因为地势险要,依山势而建,又有山水环绕,被誉为峨眉山自然风景最美的一座寺院。来到这里,潺潺流水声不绝于耳,让人充分感受到自然之美。

 

听了法师的解释,马达和杨丽了解到有情众生所有的烦恼和痛苦都缘于贪、嗔、痴,佛法以戒、定、慧来对峙众生的贪、嗔、痴。只有深刻的反省、忏悔,才能真正的改过、自省。

 

(我们有固执,非常坚固的这种我见和我执,我们不正确的知见,都是我们的业障,这个业障存在了。这个障碍,所谓业力的障碍,这个障碍存在,就像高速公路不通畅一样,不能有序的进行,所以说忏悔业障是一个前提。)

 

在对寺院探访的过程中,马达和杨丽还知道了普贤行愿的第五愿,随喜功德,就是说一个信佛的人看到别人做了有功德的好事,不但不会心生嫉妒,反而就像自己做了好事一样欢喜,不止自己心生欢喜,还要努力去成就那些做功德好事的人。忏悔业障是认识自己的罪过,并发誓改正;随喜功德是认识别人的善,并由衷认同,都是通过行为和实践对自己心灵的净化。

 

(我们学佛的话,就要学它的大德、智慧,这种大智慧所流露出来的是一种大爱、博爱,不是小小的带有执著心的爱。因为我觉得如果我们不明白身边的真意去生活的话,就是物质再丰裕,但我们自己还是觉得有空虚的一个层面,那就是精神上的。)

 

普贤行愿,行之所以难,是因为难在坚定的信念上,同时也难在正确的认识上。世间生活因为无常而变化万千,因为有我执,会常生妄念,但若有坚定的信念,那难行也能行。

 

来到峨眉山六大古寺之一的万年寺,马达和杨丽听法师讲解了请转法轮、请佛住世、常随佛学的含义,就是在每个人的生活中,用自己的语言、行动和思想传播佛法,弘扬佛法。

 

普贤行愿的第九大愿恒顺众生,充分体现了佛教众生平等的慈悲精神,对于一切众生,不管差别,都要如敬父母,如奉师长,令众生欢喜也就是令如来欢喜。

 

(我们现在呢,已经到达了金顶,在普贤菩萨的十大愿里面,最后一愿就是我们要普皆回向,为什么要普皆回向呢,因为我们要发普贤菩萨这样的大愿,把我们所有的功德都回向给天下的芸芸众生,让所有的众生都能够成佛,这样子就能够脱离烦恼,证得真实的如来智慧。修行过程当中,回向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因为它也体现了我们的慈悲精神,因为有了大的慈悲,才有大的智慧,智慧和心性都是从慈悲中来。)

 

最后,来到位于峨眉山脚下的大佛禅院,原名大佛寺,它始建于明朝万历三十七年。几百年来,几经战争洗礼,大佛寺已无昔日的辉煌。1996年,大佛寺改名为大佛禅院,开始重建。整个禅院的布局分为三个部分,北为朝拜区,中为园林区,南为文化教育区。按照佛教佛、法、僧的理念,大佛禅院正好比是普贤菩萨道场的“脚”,是“僧”的象征,因此也是弘扬佛教文化和培养人才的中心。

 

在永寿方丈引导下,马达和杨丽参观了这座弘伟的禅院。

 

(峨眉山永寿大和尚:我们这个大雄宝殿呢,在佛教里面是最高规格的殿堂建筑。这个普贤殿呢,因为峨眉山作为普贤菩萨的道场,普贤殿,它就是我们整个大佛禅院建筑群这个坐标的交汇点。它这个建筑的造型,从外边来看,就是普贤菩萨的帽子。为什么建这么大一个寺院,就是把它作为教育和文化的平台。从内部大抓教育,就是培养一批跨时代的有正知正见,有正信正行的新一代佛教人才,从另一个层面来说,需要加大对在家两众佛弟子的培训,所以要做到这些,我们不管办教育也好,大办培训也好,最终它的落脚点、关注点就是对人类、对大众的心灵关怀和终极关怀。)

 

有的人舍小爱为大爱,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佛教事业,正所谓修行无处不在,有的人带着一颗修习、精进的心,回到那个原本属于他们的生活。他们会有所不同吗?生活会因此而改变吗?也许我们不知道答案,但生活会随着时间的移动,把谜底写在每一个人的心里。现在在他们周围,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学习佛法,有时间坐在一起交流心得,成了他们生活的常态。

 

在佛教的智慧里,他们看到了什么?他们悟到了什么?我们知道在这个日益喧嚣和多元化的时代和世界中,还有这样一种人,还有这样一种方式,在寻求正知、正见、正信与正行,去叩开通向自在和无碍的大门。

china84000@126.com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