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史人物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佛史人物 > 支遁大师(西元314~366年)

印度尼泊尔朝圣

最新线路

更多>>

游记攻略

更多>>

佛旅资讯

更多>>

斯里兰卡

支遁大师(西元314~366年)

发布时间:2010/10/20 佛史人物 标签:东坡墨宝秀风采六榕寺里寻舍利浏览次数:1669

支遁大师,是晋朝名僧,号道林,俗姓关,陈留人。亦说河东林虑人。约晋愍帝建兴二年(三一四年),他出生在一个佛教徒的家庭里。幼年时期即流寓江南。在京城建康时,他同一些名士如王蒙、殷融等有来往,并备受赏识。在馀杭山隐居时,他研究「道行般若」等经典。二十五岁出家。其後他回到吴地建立了支山寺。後来他去剡地(今浙江嵊县)经会稽郡时,与王羲之晤面,王请他住在灵嘉寺。以後移到石城山,立栖光寺。晋哀帝即位(三六二年)以後,曾屡次派人徵请。他於是又到建康,住在东安寺。在晋京停留将近三年,上书请求回山,哀帝应允并给了他很优厚的馈赠和照顾。太和元年(三六六年)去世,年五十三岁。

魏晋时代老庄的玄学极盛行,佛教僧侣有的也加入了清谈的行列,佛经也成了名士们的清谈之资,而支遁几乎是这种风气的代表人物。因而支遁一生交往的名士很多,名士也喜欢和他来往,并且非常推崇他。在以记载清谈家言行为主的「世说新语」中,关於支遁的记载就有四十多条。支遁是一位典型的具有清谈家条件杂揉老释的僧人,他对於清谈家最为宗奉的典籍「庄子」更有独到的见释。对於「庄子」的「逍遥游」篇尤能独抒己见,曾为当时名士王羲之等所欣赏。

他的生平习好,也带著当时名士所共同具有的风趣。「世说新语」记载他曾养马养鹤,他擅长草书隶书,诗也写得不错。「广弘明集」收录他的古诗二十多首,其中有些也带著浓厚的老庄气味。

支遁在内典之中,对「般若经」下的功夫最深。他在出家以前,就曾研究过「般若」。後来又经常辩论、讲诵「般若」。他所著的论文中可视为支遁般若义的代表作是「即色游玄论」。此论已经亡佚,在慧达「肇论疏」中有所证引∶「吾以为即色是空,非绝灭空,此斯言至矣。何者,夫色之性,色虽色而空。如知不自知,虽知而恒寂也。」「中论疏记」引「山门玄义」,文字上稍有不同∶「夫色之性,色不自色。不自,虽色而空。知不自知,虽知而寂。」其义又见於「支遁集·妙观章」∶「夫色之性也,不自有色。色不自有,虽有而空。故曰色即为空,色复异空」(「世说新语·文学篇」注引)。他这些话的大意是∶所谓色不自色者,即明色法无有自性。亦即谓其色虽有,而自性无有,亦即是空。无体,故曰∶「色复异空」。非别有空,故曰∶「色即是空」。既主色无礼,无自性,则非色象灭坏之後,乃发现空无之本体,故曰∶「非色灭空」。後人对即色义虽有不同的看法,但支公所论要不失为一家之言。

他又著有「释即色本无义」、「道行指归」(并见「出三藏记集」卷十二)。原书已经亡佚,但由书名推测,一定也是解释「般若」的作品。此处还有「圣不辩知论」、「辩三乘论」、「释蒙论」等,也都亡佚。他又曾就大小品「般若」之异同,加以研讨,作「大小品对比要钞」。但原书也不存在了。「出三藏记集」卷八还保存著这部书的序。

此外,他也曾注意过禅学,撰写过「安般经注」及「本起四禅序」。又曾致力於「本业经」,「出三藏记集」收录他的「本业略例」、「本业经注序」。又曾讲过「维摩诘经」和「首楞严经」。

他又是主张顿悟的一个人,南齐刘(1)「无量义经序」论顿悟说∶「寻得旨之匠,起自支安。」「世说新语·文学篇」注引「支法师传」∶「法师研十地,则知顿悟於七住。」由於他主张到第七地生起顿悟,七地以上尚须进修,因此又称为「小顿悟」。如慧达「肇论疏」说∶「第二小顿悟者,支道林师云,『七地始见无生』。」

(1=虫乩(占不要)ㄑㄧㄡ)

他的集子「隋书·经籍志」著录八卷,加注说∶「梁十三卷。」「唐书·艺文志」作十卷。可是到了清初的「读书敏求记」和「述古堂书目」就都作两卷了,可见此书缺佚已久。现存的清光绪年邵武徐氏刊本「支遁集」有两卷,附补遗一卷。

(张建木著)

china84000@126.com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