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史人物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佛史人物 > 陈裕时居士

印度尼泊尔朝圣

最新线路

更多>>

游记攻略

更多>>

佛旅资讯

更多>>

斯里兰卡

陈裕时居士

发布时间:2010/06/22 佛史人物 标签:陈裕时居士浏览次数:1783

陈裕时居士(公元1877~1940年)

陈裕时居士,原名陈裕大,字符伯。后皈依佛门,法号元白。湖北宜昌三斗坪人,幼年胸怀志,青年时参军,在汉阳兵工厂工防营当兵,被送到武备学堂读书,只因读《鉴略》颖悟过人,受到张之洞的重视,被其送往日本深造。

一九○三年(二十六岁)七月到达东京,进入振武陆军士官学堂读书,因其在校阅读、宣传革命书刊被开除学籍,继而转学法政,后结识孙中山与黄兴,与宜昌人黄恺元、高冈、全敬存、陈吉甫、杨征祥一道入同盟会。三十二岁回国,与蔡锷、赵恒惕、唐继尧去广西,担任龙州讲武堂监督兼龙州新军邑龙统带一职。

辛亥武昌起义后,极力游说桂军抚王芝祥、总兵陆荣廷,宣布独立,对抗清政府,组建了北伐军第三军,任三军参谋长兼邑龙标首长,与王、陆等人分几路驰援湖北、江苏,各省纷纷回应起义,当时到达南京的北伐军有十万馀人。孙中山先生的临时政府,粮草不足,各路人马鱼龙混杂,江西、安徽两省援军,抢劫财务,发动叛乱,均被第三军弹压下去。

平息叛乱后,曾建议孙中山、黄兴∶由于这些援军是临时拉起来的队伍,军事素质差,如果要对付袁世凯经过正规训练的军队,很难打胜仗。为此,北伐军应该吸收广大革命同志参加,整编几支精锐之师,打败强敌。并推荐精通军事的冯国璋之婿陈之骥担任要职。陈是陈裕时的留日同学,讲信用,重义气,可以利用他与冯国璋的关系,保证粮饷,保存和发展军事力量。

孙中山、黄兴采纳了这条建议,以广西革命军为基本力量,以同盟会员为班底,集中优良装备,整编成南京陆军第八师,黄兴任命陈之骥为八师师长。这时,陈裕时任十五旅旅长兼第九混成旅旅长。

窃国大盗袁世凯当上大总统,相继约见孙中山、黄兴、陈裕时。陈裕时与袁世凯长谈时事,不欢而散,陈对袁的印象是「权变有馀,忠厚不足」。袁世凯对这位革命军中实权派人物怀恨在心,派人跟踪,意欲加害。陈裕时不得已,化名及泉,得到日本友人的帮助,到日本避难数月始回。袁暗害不成,又按月送银元三万元收买,美其名曰「代表旅费」。在日期间,陈裕时曾邀请黄恺元等人密商对策,拟定以八师为基础,扩编三个师,分别驻南京、石家庄、武昌,以便三足鼎立,再举义旗,并在袁所送南京代表旅费中,每月抽出一万元支持八师。从日本回国后,为发展八师实力,毅然辞去旅长职务,以南京代表身份,往来于北京、南京之间,从事讨袁的筹划活动。

一九一三年三月二十日,革命党人宋教仁在上海被赵秉钧所杀,全国哗然。孙中山主张起兵讨伐袁世凯,陈裕时与八师战友则认为实力不足,应该谨慎行事。一班激进派,以金钱怂恿八师基层军官,宣告独立。箭在弦上,不得不发,黄兴在八师军官兵邀请下,到南京组织独立,讨伐袁世凯。革命军在利国驿一战,获得大胜利,陈裕时无比欣喜,亲赴利国驿慰问。不料这时上海、江西的讨袁军却出师不利,均遭失败,八师三面受敌,孤掌难鸣,只得退还南京,准备与冯国璋谈判,恢复和平。而党内的激进派何海鸣深表不满,遂煽动八师基层士兵,索饷闹事,枪杀副团长李浚,八师将士骇然离去,陈之骥见大事已去,宣布八师解散。

时在上海的陈裕时得到消息,火速赴南京解决问题,激进党人却在南京城门设下埋伏,准备陈进城时暗杀。陈的妹夫何遂探知此事,发密电相告,陈裕时及时回到上海。

同年八月,与黄恺元再次东渡扶桑,又转赴英国考察,随身备有中

china84000@126.com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