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化(禅者说)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佛教文化(禅者说) > 五台山佛乐:天音长绕清凉山

印度尼泊尔朝圣

最新线路

更多>>

游记攻略

更多>>

佛旅资讯

更多>>

斯里兰卡

五台山佛乐:天音长绕清凉山

发布时间:2013/03/19 佛教文化(禅者说) 标签:五台山佛乐佛教四大名山音乐浏览次数:1721


格桑隆珠:我将尽我最大努力,把黄庙音乐发扬光大。

五台山佛教音乐是音乐艺术与宗教相结合的产物,是五台山佛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来,它是北方佛教音乐的代表,在整个北方乃至全国都有较大的影响。

  五台山佛教音乐是社会发展中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它保留了大量的古代音乐的信息,是中华民族传统音乐的“活化石”,2004年被山西省公布为首批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试点项目,2006年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此曲只应佛国有

  三国时期,佛教传入中国。当时的佛教音乐,多为印度及西域音乐。由于梵音与汉音的不同,为便于弘法,佛教徒琢磨着如何将之改创为中国化佛曲。魏陈留王曹植,“深爱音律,渔山制呗(佛教音乐也称梵呗),梵音汉咏”,被尊为中国化佛乐的先驱。

  佛教音乐的高峰期在唐朝。相传贞观年间,长安庄严寺艺僧段本善,竟被“宫中第一手”琵琶大师康昆伦拜为老师。宋元时期的佛教音乐,更是影响了中国说唱音乐及音乐演奏的发展。明清时期的佛乐日益通俗化,到了清代及清代以后,佛乐盛行于现在的全国著名道场,江苏常州天宁寺、宁波天童寺、扬州大明寺、北京智化寺及山西五台山诸寺,一直是传统佛教音乐的重要保存和发扬处所。

  五台山的佛教音乐是中国佛教音乐的一朵奇葩,在中国佛教音乐中占有很高的地位。因五台山佛教分汉传和藏传两教,其音乐也随之分为两大类,即汉传(青庙)音乐和藏传(黄庙)音乐。黄庙音乐由于受民族文化的影响,仅在五台山繁衍发展,而青庙音乐则从五台山向全国辐射。

  青庙音乐是汉传佛教寺庙中的法事音乐,按传统分类分为瑜伽焰口、唱诵、吹腔和散曲四个部分;藏传佛教即喇嘛庙中的音乐叫黄庙音乐,一般包括唱诵、吹腔、仪式音乐。青庙音乐旋律幽雅、意境深远,有远、虚、淡、静的特点;黄庙音乐旋律华丽、活跃,羽、商调式的曲调较多,既有蒙藏高原野旷之风,又有幽雅静谧佛乐风韵。这两种音乐既有颂赞经文的唱诵,又有不加经文的纯器乐曲,无论是唱诵还是吹腔,从曲目看,除民族风很强的佛曲外,还吸收了不少我国的古典乐曲和民间乐曲,因此在近两千年的岁月中,五台山佛教虽几经兴衰,但其音乐却不断发展,并形成了自己的特点。

  五台山佛教音乐有着很突出的审美价值,悠长的历史进程中,汇入五台山佛教在各个朝代各个时期的歌曲和乐曲,都是在社会上当时流行的曲调,同时它还吸收了南方佛乐的精华,具有很高的艺术性。

  五台山佛教音乐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它是艺术与宗教相结合的产物,是社会发展中的一种文化现象。五台山佛教音乐的遗存,可以使我们认识宗教与社会、宗教与生活、宗教与艺术(音乐)之间的关系,为研究艺术的创作、流传及传承,也为艺术学、宗教学以及社会学的研究提供了鲜活、生动的材料。

  走出佛门上殿堂

  1979年,台湾星云大师以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融合的创作方式,将佛教音乐结合敦煌舞蹈、国乐,甚至交响乐,成立了“佛光山梵呗赞颂团”,到世界30多个国家举办音乐弘法大会。此举不但让佛教音乐步入国际音乐的舞台,而且结合传统的梵呗音乐,与现代的佛教圣歌,配合国乐、西乐、舞蹈共同演出,让佛教界与社会大众真正体会到了音乐的天籁艺术之美。

  10年后的海峡这边,历史上只在寺院演出的五台山佛乐,于1989年3月由五台山优秀乐僧组成佛乐团,首次走出佛门,赴香港沙田大会堂进行了演出。之后的20多年来,五台山佛乐团多次到韩国、日本、澳门等国家和地区进行文化交流,每次都在当地引起极大的轰动。

  2003年11月20日,中国佛乐·道乐精粹展演在京演出,五台山佛乐团与北京佛乐团、江苏姑苏仙乐团、北京白云观道乐团、青海拉卜楞寺佛乐团、台湾佛光山梵呗赞颂团6个佛教乐团相聚中山音乐厅。古老神秘的五台山佛乐走出庙宇,登上音乐的殿堂,令观众耳目一新。更令人称奇的是,拉卜楞寺佛乐团演奏的曲目竟是300多年前从五台山流传过去的,而其在五台山当时的佛乐乐谱中却已失传。汇演结束后,五台山佛乐高僧专赴青海请回了此曲,为五台山佛乐的挖掘、整理和传承,补写了新的一曲。

  五台山佛教音乐能走出佛门登上音乐殿堂,与其文化和在中国佛教音乐中的地位密不可分。五台山佛教在历史上曾有过相当辉煌的鼎盛时期,吸引了无数信徒皈依佛门,这当中佛教音乐无疑起了积极的作用。因为音乐是一种抽象的情感表达方式,它能给心灵插上想象的双翼。为了增强对教义的深刻理解,五台山佛教音乐吸收了民间音乐精华,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理所当然地被人们尊为北派佛教音乐的代表。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五台山佛教音乐僧侣一直在为光大五台山佛教音乐而努力,这是五台山佛教音乐登上音乐殿堂的另一种推力。殊像寺在大和尚圣忠的主持下,逐渐将青庙传统的音乐恢复起来;南山寺在汇光法师的带领下成立了“五台山禅门佛事音乐培训班”,向僧人们传授演奏知识。进入21世纪,除青庙殊像寺、南山寺、黄庙菩萨顶、镇海寺外,万佛阁也在常青法师的主持下,开始继承和发扬这一宝贵的遗产。

  十八苦载难称师

  3月15日上午,记者走进菩萨顶格桑隆珠喇嘛禅房时,他正在看笔记本上一首名为“合字爬山虎”的佛曲。其手抄的工尺谱

  (中国民间传统记谱法之一,因用工、尺等字记写唱名而得名)和旁边配注的简谱,足见这是一位虔诚、认真、努力的佛教音乐信徒。菩萨顶是藏传佛教寺院,格桑隆珠在这里学习和演奏的是黄庙音乐。

  格桑隆珠喇嘛告诉记者,不论是黄庙音乐还是青庙音乐,五台山佛教音乐的学习绝不像音乐学院里学习简谱、五线谱、高级教授等,只有传统的师父口传心授。如果说有乐谱,也就是仅有少数人能看懂的工尺谱。学习时,徒弟首先要把乐器上每个字的位置记牢,然后学习唱谱。学习唱谱时,师父先依照工尺谱所提供的曲调框架,按照自己的理解或是自己的爱好和习惯,依据板眼一句一句施教,待徒弟唱会并背下之后,再拿乐器依字找音,慢慢奏出旋律。每一首乐曲的每一句都需要这样去教,所以如果没有师父的传授,徒弟仅有乐谱也是弄不出曲调的。

  学佛乐非常辛苦。五台山有“清凉山”之称,冬季最低气温可达到零下三四十摄氏度。“即便如此,也要坚持练习。不仅要掌握乐器音律,还要练习金刚舞,以前每年手、脚都会冻得脱掉一层皮。”

  格桑隆珠俗名利名,内蒙古赤峰市人,蒙古族。1994年19岁高中毕业后,经人介绍来五台山菩萨顶出家。与当时众多出家人相比,利名的文化水平要高许多,所以师父安排他在学习佛经的同时学习吹笙,为充实和壮大佛乐队伍、重振黄庙音乐储备力量。但是,由于利名先天肺活量不好,一年后被安排学镲。在黄庙音乐演奏所组成的不多种类的乐器中,镲起着把握节拍、调整起伏的作用,所以拍镲的轻重缓急关系着整个乐曲的准确和完整。“18年来我尽管勤学苦练,也带过不少的徒弟,但到现在我还不敢说自己已经修炼成了(黄庙音乐)大师。”格桑隆珠喇嘛谦虚地对记者说。

  五台县政协委员、五台山佛教协会副会长、南山寺住持汇光法师是青庙音乐大师。2006年5月20日,五台山佛乐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目前五台山保留庙堂音乐品种最全、演奏最广泛的寺庙之一,2009年6月11日,汇光法师作为五台山佛教音乐汉传(青庙)音乐的唯一代表,被确定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传承人。

  汇光法师俗名王还晟,1966年出生在西台山麓繁峙县岩头乡桦桥村一个农民家庭。1991年,他到南山寺落发,拜万富和尚为师,并由塔院寺高僧寂度大和尚亲授具足戒。与其他寺院不同的是,当时在这座气势恢宏的庙宇里,师父不但教徒弟参禅礼佛,同时还传授吟诵经文的曲牌和演奏乐器的技艺。汇光天资聪颖,勤奋好学,经过近30年的努力,终于修成了青庙佛乐大师。

  吉祥佛韵待后生

  五台山是全国唯一兼有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的佛教圣地,所以五台山佛教音乐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汉藏佛乐共同发展。

  五台山佛乐源于印度佛教音乐。唐代,由于佛教仪式的日益集体化、规范化,五台山佛乐达到繁盛,形成独唱、齐唱、轮唱等多种演唱形式。元末明初,乐器被引入五台山佛教,除为经文诵咏伴奏外,还要演奏乐曲,使五台山佛教仪式的艺术性得到很大提升。明代,五台山佛乐又有新的发展,进一步吸收了唐宋曲牌、元杂剧曲牌以及民歌、民间乐曲等的特点。西藏僧人宗喀巴创立的黄教(喇嘛教)于明代永乐年间传入五台山,并很快在五台山传播开来。清康熙以来,由于统治者特别青睐黄教,五台山佛教音乐中便又出现了黄教音乐。青、黄两庙佛教音乐,相互影响,相互融合,共同发展,形成了具有北方风格的五台山佛教音乐,并广为流传。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迁,五台山佛乐也在发生着变化。新一代僧人已开始学习简谱和五线谱及西方的乐理。同时,一些新编的佛乐则采纳了不少当代流行歌曲的乐谱,这样的佛乐更易上口,也容易深入人心。

  但是,五台山佛乐现状可谓忧喜交加。五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焦瑾琦十多年来一直关注其发展,“忧的是,过去五台山每个寺院都有佛乐队,学习佛乐也是每一个出家人的必修课,而且每年都在六月法会期间举行比赛,推选第二年的会首。能当上会首,那是庙里最大的荣耀。但现在,仅仅有菩萨顶、南山寺和殊像寺等少数寺庙保留着这一传统。”

  演奏佛乐,不是一个乐僧可为,而是需要一个配合默契的团队,一支小乐队须由8-12名僧人组成。以前,五台山的一个寺院就可以组成一支乐队来演奏佛曲,但是现在一个寺院如果想要做一次传统佛事,需要由几个寺院共同凑人,才能组成一支十数人的小规模乐队。“因为眼下五台山上真正会佛乐的僧人不过50余位。还有,在一部清宣统二年曲谱的抄本中,记有曲调200多首,而目前青、黄庙恢复的曲目仅二三十首。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是传承的困难,而培养一个能演奏乐器并会唱经的僧人要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不过令人欣喜的是,这种状况正在发生着变化。”焦瑾琦并不悲观,“早在1986年,为了抢救和保护五台山这一文化遗产,南山寺就挂牌成立了禅门佛事音乐培训班。特别是2006年5月20日,五台山佛乐被列入国家非遗名录后,作为五台山青庙音乐的唯一传承人,汇光法师更一直致力于收集整理遗存下来的曲目,并主抓佛乐培训班乐僧的训练。”

  如今,包括南山寺在内的五台山黄庙、青庙多个寺院每年都举办水陆大法会,也经常受邀赴海内外做各种佛事活动和佛乐表演,不仅为五台山佛乐创造了极好的展示机会,也为五台山佛乐发展产生了极大的推力。

  2011年3月19日,汇光法师带领的南山寺、殊像寺乐僧组成的佛乐团到上海大剧院演奏的《吉祥佛韵》,飘扬的梵音,成为“魅力三晋·山西文化艺术精品展演月”上最大的亮点,赢得满堂喝彩。

china84000@126.com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