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攻略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游记攻略 > 色拉寺:在野玫瑰盛开的地方看你辩经的身姿

印度尼泊尔朝圣

最新线路

更多>>

游记攻略

更多>>

佛旅资讯

更多>>

斯里兰卡

色拉寺:在野玫瑰盛开的地方看你辩经的身姿

发布时间:2016/03/03 游记攻略 西藏游学回顾 浏览次数:2196

编者按:西藏地区缺氧,但从不缺少信仰。飘扬的经幡、转动的经筒,静默的玛尼堆,庄严的寺庙,无一不在敬畏地诉说着虔诚。有信仰的人是幸福的,活在希望之中,平和而坚定,乐观而从容。色拉寺午后阳光下的红衣僧人坚定的背影,环绕大昭寺磕长头朝拜的信徒平和的眼神……走进神奇西藏,抛开世俗烦扰,用脚去丈量遥远,用眼去目睹圣洁,你会发现,目光从未如此的坚定,心灵从未有过的澄净,那感觉恍若转世,犹如新生。

色拉寺

色拉寺全名为色拉大乘寺,“色拉”藏语意为“野玫瑰”,因寺院所在的色拉乌孜山下长满了野玫瑰而得名。色拉寺与哲蚌寺、甘丹寺合称“拉萨三大寺”。

色拉寺之所以成为一个热门去处,是缘于它的辩经。虽然西藏的各大寺院都有辩经,但以色拉寺的辩经最负盛名,这座辩经声回响了六个世纪的高原“野玫瑰”——色拉寺。辩经的时间是每周一至周五,下午3点开始,5点结束。上午便前来,是为了在辩经开始前随着那些虔诚的身影也默默转经,拜佛,朝圣。

手持转经轮的转经者总是藏传佛教寺庙中不可缺少的风景,随着朝圣团队走过石板路,沿着转经道,拜过佛塔,来到了措钦大殿,殿内的马头明王金刚像是色拉寺内最著名的塑像,因此这里早已排起了长长的人流。在人群中,即便是像我一样很少诵经的人,也会不由自主地与朝圣者一起合掌诵读起“噢嘛尼呗美哄”六字真言。几百人的队伍很慢的前行着,一个多小时里没有过推嚷,也没有过喧哗,所有的人都静静的等候着,只为了给心中的神灵献上最真挚的祝福,给永远不灭的酥油灯添上酥油。

马头明王金刚像

历届西藏朝圣回顾:再见色拉寺 鼻头的那抹黑色

走过涂满黄色墙壁的幽暗通道,向各个佛殿的神灵鞠躬叩首,给每一盏酥油灯都添了酥油。离大殿越来越近了,心里就越来越激动了起来,捧出早已准备好的哈达,当站在佛像前的那一刻我不自主的流出了眼泪,不知道在哪立了多久,回过神来,赶忙合掌顶礼,为心中的神灵献上最真挚的祝福的同时,也献上了自己最真心的祈愿;为永不熄灭的酥油灯添上一块酥油的同时,也为自己的心灵添上了一份永不熄灭的信仰。献上哈达,躬身后退离开,以方便后面仍排着队的人们前来朝拜。现在想来,原来自己内心的容量居然这么小,连佛祖所赐的恩泽也盛不下,甚至如眼泪般的溢出来。

走出措钦大殿,辩经还有半小时才开,辩经院红色的大门紧闭,我坐在门口的石坚上等着。远处圣洁的雪山,蔚蓝的天空,雪白的云朵,满山的玛尼石刻像油画一样,我闭上眼睛,呼吸着这无处不有的纯净和光明,美景印进了心里,心中格桑花开。

辩经·佛旅网西藏游学之旅

三点整,法号响起,辩经开始,看门人打开了辩经院的两道大门,很多游人从各处直冲进辩经场,我起身进入的功夫,院子里的四周已坐满了前来观看的人群,僧人们陆续入场,散坐在院子的中间,三三两两形成不同的辩经组合,有的一对一,有的一对多,站立者发问,席地而坐者回答,辩经声四起。

辩经,是指按照因明学体系的逻辑推理方式,辩论佛教教义的学习课程。藏语称为“村尼作巴”,意为“法相”,是藏传佛教喇嘛攻读显宗经典的必经方式。

这种方式最早源自印度。公元792年,吐蕃三大法王之一的赤松德赞从印度请来莲花生、寂护等高僧,入藏弘法。当时在西藏也有不少汉僧,领头的叫大乘和尚。两派本着“一山不能容二虎”的原则,摆开了一场论战擂台,誓要一见高低。结果汉僧不敌印僧败下阵来。落败的原因,倒不是孰优孰劣、孰好孰坏,而是因为两家修炼的侧重点各有不同。汉僧习练禅宗,讲究的是心领神会的顿悟。这种注重心灵和感性思维的方法在辩论中,显然辩不过擅长逻辑思维,强调正误推判的印度佛教。这次打擂,史称“拉萨论争”,并由此开创了藏传佛教辩经的先河。也就是从那时起,激烈的辩经声在雪域高原上开始。回响了1300 多年的时间,那极具特色的辩经手势仍在被千年之后的喇嘛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在空旷的辩经场上重复着。

色拉寺与其说是一个朝拜圣地,不如说是一个佛学殿堂。色拉寺内只有一个措钦,却有三个扎仓。措钦是供奉佛像、经书和供僧侣集合的集会点,而扎仓就像是大学里的学院,是僧侣们学习佛经的场所。正是因为这浓郁的学习氛围,作为佛学学习主要手段的辩经才能在色拉寺发展、传承。

这里的每位僧人都必须参加辩经,每个人的水平在辩经场上显露无疑,学得不好的人讲不上几句就败下阵来。很多人并不清楚,任何的僧人在辩经的时候,一律平等,没有特权,无论你是多大的活佛,也要和大家坐在一起,每次辩经最少两小时。上辩经场是不可以带经书的,任何有关佛法的题目都可以拿来讨论,每一次辩经都有一个主题。参加辩经的僧人都是同一个层次,相当于我们同一个年级。这是一种富于挑战性的辩论,双方唇枪舌剑,言辞激烈。提问者紧紧重新逼问,答问者气定神闲,侃侃而谈。一动一静、一实一虚,显出藏地佛门禅机;短诵长吟、低念高唱,辩经声混成一片。

在其中,最有特色的还是辩论者那各式各样的手势和肢体动作,他们或在提问时高举手臂向下挥落,象征着用文殊菩萨之剑砍掉无知;或将手掌压下,也就压掉了自己心中的贪嗔痴;或击掌催促对方尽快回答问题;或拉动佛珠表示借助佛的力量来战胜对方。而双手相击则有三层含义,一是喻示世间一切都是众缘和合的产物;二是用掌声代表五常,说明一切都稍纵即逝;三是清脆的掌声唤醒心中的慈悲和智慧,驱走恶念。

虽然语言不通,但就是喜欢这里的氛围,喜欢看僧人们在古树参天、碎石铺就的辩经场内为了一个话题而展开辩论的场景,喜欢这里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姿势、每一个表情。因为这难以言表的一举手一投足,因为这发自内心的专注与欢笑,因为这别处难见的激烈与热情。

辩经结束,走出辩经场,朝山下走去,回头,看着一切,才更加明白,这山谷里盛放的野玫瑰。它们正以自己的心律,静静地呆在那里。不宠,不惊。默然,而又美丽。仿佛,它生就在那里等你。见到,却又不给你诧异,仿佛你早就知道应该是这样的。内心满满的,仿佛读出了这千余年的日升月落,就连岁月的沧桑也在时光中闪烁光芒。这一切无形的所得,珍藏心间,留着我一生去享用。

china84000@126.com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