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多少风景,抵不过内心的安静,干净,知足
发布时间:2020/02/24浏览次数:1398
生活有时候是这样,一眼望过去,是平展展的一块地,等到走过去,发现是个泥坑。心里是奔着简单去的,陷进去才发现是复杂。鲜美的日子,其实是一段一段的鲜美心情,氤氲,蒸腾,或者,安静,散淡。 是生活...
-
佛学中的慈悲——蝉友圈佛旅网
发布时间:2020/02/24浏览次数:1492
佛学慈悲是指常常善于关怀别人,替别人着想,并能体谅和包容别人。看见到天下所有的人,都感觉好像自己的兄弟姐妹和父母一样亲切,佛陀在《梵网经》里说:“世上一切男人是我的父老兄弟、一切女人是我的慈母...
-
什么是缘起?——蝉友圈佛旅网
发布时间:2020/02/24浏览次数:1553
缘起论是佛法的根本, 要明白佛教的义理, 就必须从缘起论开始。 佛教的各种理论和派别, 均以缘起论作为理论基础来阐释自己的宗教观和宗教实践。 缘起是佛教异于其它宗教、哲学、思想的最大特色, 也是解释...
-
佛教是不是要求人人都出家?
发布时间:2020/02/24浏览次数:1744
根据佛教教义和它的制度来说,出家应当是佛教徒中少数人的事。 第一、 出家的动机要求真纯——即确是为求解脱,决心舍弃世间贪爱而出家修道。 第二、出家后要求对教理及行持都够标准,如果有室家的欲望...
-
明生大和尚:为国泰民安除疫祈愿文
发布时间:2020/02/24浏览次数:1202
为国泰民安除疫祈愿文 皈命圆满尽十方, 一切真如大觉海。 三乘妙法解脱僧, 愿赐慈悲垂加护。 时维己亥之末,岁续庚子之初,适逢迪庆之际,却婴冠状之诛,患起虽云四大,根由实系三毒。丁兹末运,身...
-
如何礼敬三宝?有哪些注意事项?
发布时间:2020/02/22浏览次数:1490
来源《敬三宝》,弘一法师著。 三宝者,佛法僧也。其义甚广,今惟举其少分之义耳。 今言佛者,且约佛像而言,如木石等所雕塑及纸画者也。 今言法者,且约经律沦等画册而言,或印刷或书写也。 今...
-
为什么佛菩萨的塑像都是半闭着眼?
发布时间:2020/02/22浏览次数:2189
我们进寺庙进行祭拜的时候,会发现佛和菩萨的眼睛都是半睁半闭着的,这是为什么呢? 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曾经说过这么一个故事: 我母亲信佛,但并不大懂得什么佛理。我在童年的时代,有次问她:妈妈,...
-
菩萨法相千变化 大慈大悲渡众生
发布时间:2020/02/22浏览次数:1750
佛教供奉的菩萨中,知名度最高的要数美名远扬的观世音了。在观音俗世文化中,有本《鱼篮宝卷》中有一个这样版本的提篮观音故事: 据说在宋代,金沙滩村有几户人家。他们以打猎、捕鱼、屠宰与偷盗维生,不...
-
合十的意义, 你真的知道吗?
发布时间:2020/02/22浏览次数:1904
《观音义疏》云:合掌为敬,手本二边今合为一,表不敢散漫专至一心合掌是表示尊敬,手原本分为左右两边,现在合而为一,表示不敢散漫,专心一意。合掌时五支手指合并,摆在胸前正中,太高太低都不合宜。 ...
-
佛经偈语中那些令人惊艳的句子
发布时间:2020/02/22浏览次数:1871
1/10 人生八苦,生、老、病、死、行、爱别离、求不得、怨憎会。如何无我无相,无欲无求?——《法苑珠林·八苦部》 2/10 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 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
-
佛陀在中国之大乘佛教菩萨行
发布时间:2020/02/22浏览次数:1558
在古印度,对于“存在”的基本定义就是,众生在一个世界中不停地重生,本质就在于受苦受难,入涅就可以跳出轮回之苦。在某种程度上,这就是佛教徒最基本的世界观。 佛涅槃后的四、五百年间,单是印度境内的...
-
香为佛使 沁入人心
发布时间:2020/02/22浏览次数:1378
香是佛教中的“十供养”之一。 佛教中认为香与圆满的智慧相通、相契合。香于人的智慧、德性有特殊的关系,高尚的德行就像香气一样具有感染他人,使他人受益的力量。 为此,佛教中把香看作是修道的助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