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坚 的所有帖子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找到标签

印度尼泊尔朝圣

最新线路

更多>>

游记攻略

更多>>

佛旅资讯

更多>>

斯里兰卡

  • 佛学中的慈悲——蝉友圈佛旅网

    佛学中的慈悲——蝉友圈佛旅网

    发布时间:2020/02/24浏览次数:1473

    佛学慈悲是指常常善于关怀别人,替别人着想,并能体谅和包容别人。看见到天下所有的人,都感觉好像自己的兄弟姐妹和父母一样亲切,佛陀在《梵网经》里说:“世上一切男人是我的父老兄弟、一切女人是我的慈母...

  • 什么是缘起?——蝉友圈佛旅网

    什么是缘起?——蝉友圈佛旅网

    发布时间:2020/02/24浏览次数:1540

    缘起论是佛法的根本, 要明白佛教的义理, 就必须从缘起论开始。 佛教的各种理论和派别, 均以缘起论作为理论基础来阐释自己的宗教观和宗教实践。 缘起是佛教异于其它宗教、哲学、思想的最大特色, 也是解释...

  • 佛教是不是要求人人都出家?

    佛教是不是要求人人都出家?

    发布时间:2020/02/24浏览次数:1719

    根据佛教教义和它的制度来说,出家应当是佛教徒中少数人的事。 第一、 出家的动机要求真纯——即确是为求解脱,决心舍弃世间贪爱而出家修道。 第二、出家后要求对教理及行持都够标准,如果有室家的欲望...

  • 明生大和尚:为国泰民安除疫祈愿文

    明生大和尚:为国泰民安除疫祈愿文

    发布时间:2020/02/24浏览次数:1185

    为国泰民安除疫祈愿文 皈命圆满尽十方, 一切真如大觉海。 三乘妙法解脱僧, 愿赐慈悲垂加护。 时维己亥之末,岁续庚子之初,适逢迪庆之际,却婴冠状之诛,患起虽云四大,根由实系三毒。丁兹末运,身...

  • 如何礼敬三宝?有哪些注意事项?

    如何礼敬三宝?有哪些注意事项?

    发布时间:2020/02/22浏览次数:1473

    来源《敬三宝》,弘一法师著。 三宝者,佛法僧也。其义甚广,今惟举其少分之义耳。 今言佛者,且约佛像而言,如木石等所雕塑及纸画者也。 今言法者,且约经律沦等画册而言,或印刷或书写也。 今...

  • 为什么佛菩萨的塑像都是半闭着眼?

    为什么佛菩萨的塑像都是半闭着眼?

    发布时间:2020/02/22浏览次数:2167

    我们进寺庙进行祭拜的时候,会发现佛和菩萨的眼睛都是半睁半闭着的,这是为什么呢? 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曾经说过这么一个故事: 我母亲信佛,但并不大懂得什么佛理。我在童年的时代,有次问她:妈妈,...

  • 菩萨法相千变化 大慈大悲渡众生

    菩萨法相千变化 大慈大悲渡众生

    发布时间:2020/02/22浏览次数:1725

    佛教供奉的菩萨中,知名度最高的要数美名远扬的观世音了。在观音俗世文化中,有本《鱼篮宝卷》中有一个这样版本的提篮观音故事: 据说在宋代,金沙滩村有几户人家。他们以打猎、捕鱼、屠宰与偷盗维生,不...

  • 合十的意义, 你真的知道吗?

    合十的意义, 你真的知道吗?

    发布时间:2020/02/22浏览次数:1889

    《观音义疏》云:合掌为敬,手本二边今合为一,表不敢散漫专至一心合掌是表示尊敬,手原本分为左右两边,现在合而为一,表示不敢散漫,专心一意。合掌时五支手指合并,摆在胸前正中,太高太低都不合宜。 ...

  • 佛经偈语中那些令人惊艳的句子

    佛经偈语中那些令人惊艳的句子

    发布时间:2020/02/22浏览次数:1859

    1/10 人生八苦,生、老、病、死、行、爱别离、求不得、怨憎会。如何无我无相,无欲无求?——《法苑珠林·八苦部》 2/10 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 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

  • 佛陀在中国之大乘佛教菩萨行

    佛陀在中国之大乘佛教菩萨行

    发布时间:2020/02/22浏览次数:1537

    在古印度,对于“存在”的基本定义就是,众生在一个世界中不停地重生,本质就在于受苦受难,入涅就可以跳出轮回之苦。在某种程度上,这就是佛教徒最基本的世界观。 佛涅槃后的四、五百年间,单是印度境内的...

  • 香为佛使 沁入人心

    香为佛使 沁入人心

    发布时间:2020/02/22浏览次数:1368

    香是佛教中的“十供养”之一。 佛教中认为香与圆满的智慧相通、相契合。香于人的智慧、德性有特殊的关系,高尚的德行就像香气一样具有感染他人,使他人受益的力量。 为此,佛教中把香看作是修道的助缘,...

  • 《心经》说色即是空 但色非情欲 空非放下!

    《心经》说色即是空 但色非情欲 空非放下!

    发布时间:2020/02/22浏览次数:1474

    佛教中谈论到色与空二个字比较多,特别是《心经》里面讲到“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那么色与空究竟是什么概念?这和我们现代在讲的色与空字又有什么区别,这是需...

china84000@126.com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