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养生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佛教养生 > 喇嘛的养生理念

印度尼泊尔朝圣

最新线路

更多>>

游记攻略

更多>>

佛旅资讯

更多>>

斯里兰卡

喇嘛的养生理念

发布时间:2012/08/29 佛教养生 标签:养生理念喇嘛浏览次数:1726

     1.修行可防病延年 
     佛教认为生命无常,人必然有生老病死等痛苦,任何人都不可能长生不老。因此佛教反对对身体的贪恋执著、过分的关照,认为应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学佛修道,解决造成人生痛苦的根本原因———贪瞋痴等烦恼,以自利利他,广度众生。另一方面,佛教认为“人身难得”,应倍加珍惜。若病痛缠身,即无法安心修道,成就弘法利生事业,死后还可能堕入畜生、饿鬼、地狱三恶道而失去人身。所以学佛人为“藉假修真”,应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尽可能长的寿命。佛教虽然不追求长生不老,但认为长寿———有限生命的延长———是可争取的,甚至凭着愿力和禅定力可“住寿一劫”,一劫相当于一千六百万年。

     佛教认为,疾病是人生必有的“生老病死”四大苦之一,分为两种,一种是身病,一种是心病,其中大部分的身病都与错误的思想和行为有关,因此它们都可以通过修行来预防和治疗。佛经中常赞叹佛陀有三十二种大人相,八十种随形好,所以我们在佛教寺院中看到的佛像或菩萨像,不仅身形健硕、相貌庄严,而且神情愉悦、慈祥,这实际上反映了佛教对于健康的一种最高理念:在生理上,眼耳鼻舌身五官端正,健壮、和谐;在心理上,坚毅安详,充满智慧。只要努力修行,就可以达到这样一种身心和谐的健康状态。事实上,佛教僧团对于新出家或求受比丘戒者也有五官端正、身心健康的要求。

     能否健康、长寿,与人类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条件是密切相关的,但佛教更强调人自身的思想行为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佛教徒的大量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佛教传入中国以来,历代高僧大德积极实践着佛陀的教导,大都健康、长寿。

     自古以来,养生之道尽管有种种不同,但其原则是一致的。如果一个人能坚持实行“常运动,常劳动,慎行动,节淫欲,慎饮食,从医嘱,避灾厄,远凶戏”,长寿是不难的。而佛教的四众律仪正好都贯彻了这些原则,所以最低限度可以使虔诚奉行的僧俗信徒基本上都能“乐其天年而不中夭”了。

     2.清规戒律有利于养生

     作为一个僧人或佛教徒是有戒规要求的,也就是说要遵循一定的行为规范,其目的虽不在于养生,但与人的健康、长寿有着密切的关系,普通人从中也可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佛教的戒律甚多,规定非常细,涉及人的衣、食、住、行乃至起心动念。据律典载:比丘戒广则无量,中则三千威仪,八万细行,略则二百五十戒;比尼戒广则无量,中则八万威仪,十二万细行,略则三百四十八戒。对于广大的在家佛教徒,一般要求能遵循佛教基本的行为规范,即守五戒,行十善。

     五戒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十善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不瞋、不痴。

     藏传佛教还规定了十四根本戒,即:

     (1)不批评毁谤上师;

     (2)不违犯世尊教法;

     (3)不对金刚兄弟起怨诤,不挑拨是非;

     (4)不对众生忘失慈悲心;

     (5)不畏困难救度众生,不退失菩提心;

     (6)不毁谤显密经典及非佛说,不毁谤自他宗派;

     (7)于因缘未成熟者,不得轻易说密法;

     (8)自身为五方佛五智之本质,不可伤毁;

     (9)不偏废“空”“有”,不怀疑诸自性法;

     (10)不与毁谤上师、佛、法、僧的人为友作伴;

     (11)不于诸真实法中自行分别、不起信解;

     (12)不破坏具善根善信之人,应对真心学密者说真实法;

     (13)依已得之三昧耶备妥法器及密法所需物品;

     (14)不轻视毁谤女性,不怀疑女性能即身成佛。

     佛教的清规戒律有利于养生,比如五戒可以促进生理和心理的健康。

     (1)不杀生戒:表现在行为上,不得故意杀害生命,包括不自杀、不助人杀、不杀害他人,不仅如此,还应爱护生命,做放生善行;表现在饮食上,吃三净肉(未见杀、未闻杀、非专门为我杀),甚至完全素食;表现在精神上,须培养慈悲心,消除瞋恨,修习忍辱。生命存续为一切之本,尊重、关爱其他生命,即是关爱自己。瞋恨、生气,极易在身中积累毒素,也易毒化人际关系,从而对身心造成实质性危害。素食易于消化,能净化血液,减少疾病,有益健康,已为当代大量的研究证实。所以忍辱柔和、慈心不杀为养生第一要务。古人总结说“仁者寿”,是很有道理的。

     (2)不偷盗戒:表现在行为上,是非予不取;表现在精神上是清心寡欲,不贪非分之财。财物是人的第二“生命”,若行偷盗、贪污等,贪心不足,行为诡异,不仅有违国法,毒化社会环境,亦会破坏自己的声誉,甚至会损害自己的身体,实是得小便宜吃大亏。

     (3)不邪淫戒:表现在行为上,不乱搞男女关系;表现在精神上,不痴心纵欲,沉迷于女色。藏地僧人,虽然并不像汉地佛教那样要求完全禁欲,但仍然将淫欲视为修道的最大障碍。纵情色欲、乱搞男女关系,不仅破坏家庭,危害社会,亦为传播性病、爱滋病,戕身害命的首要祸乱之源,古往今来,各国法院或各地临床的案例不胜枚举。此戒正是要从源头上杜绝这种种危害。

     (4)不妄语戒:就是不要说假话,不可欺骗、误导他人以谋取私利。妄语不仅有违社会公德,损害个人的信誉,而且久而久之,也会使人生理、心理出现紊乱。同样,两舌(挑拨离间)、恶口(骂人)、绮语(说低级趣味的话)等,也会祸从口生,所以都应戒除。

     (5)不饮酒

china84000@126.com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