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养生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佛教养生 > 修习禅定与身心健康

印度尼泊尔朝圣

最新线路

更多>>

游记攻略

更多>>

佛旅资讯

更多>>

斯里兰卡

修习禅定与身心健康

发布时间:2015/10/12 佛教养生 标签:禅定与身心健康浏览次数:2061

 

佛旅网讯 在生活中,我们有句俗语叫做“着急上火”。其实很形象地说明了心理状态与身体疾病的关系。“着急”即内心不安定的一种表现。生活中难免危急事情的发生,急事已经发生,就应该坦然处之,忙而不乱。可是,正如我们曾经谈到过的某些现代人,他们心神散乱,静不下来,于是不是那么着急的事情也能令他们焦虑不安,其结果就是身体“上火”。中医称之为“燥热”。上火的表现是脸部发生痤疮,口舌生出溃疡,牙龈肿痛,还时常伴有便秘的症状,这些虽不是什么大病,但也影响了我们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内心的着急是因,身体的上火是果,要驱除火气,单单依靠吃些清火的食物还不是根本办法,最主要的是要恢复内心的平静。静心是一种能力,需要人们有意识地去锻炼和培养。实质上,禅定的核心正是主静和专一,用以对治心念的躁动和散乱。通过一步步驱除杂念,我们的内心便最终平静下来,不为外界的纷纷扰扰所动摇。同时,修习禅定也是一个有意识的收摄心念的过程。从四禅来看,修习者从最初的心猿意马,到最后进入“心一性境”,显然就是从多到一,从杂到专的进程。从四定来看,最初头脑中尚存空念,最后进入“非想非非想”的自由状态,也是如此。可以说,修习禅定时,我们的心理活动始终在我们有意识的控制之中。“非想非非想”的自由境界,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使佛祖赐予的,而是要靠修行着自己修习得来。

禅定的主静与心念专一状态,与我国传统的中医理论极其契合。中医很强调静心对于健康的重要意义,比如《黄帝内经·素问》中多有这方面的记载,如:“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这是说人只要内心恬淡虚无,没有牵挂,真气就会产生,人只要精神能够自守一端,疾病便很难入侵。又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气之所以会入侵,是因为体内的正气已经虚弱了。假如心内正气充沛,邪气就无从入侵了。这里的“正气”,就是真气,不仅仅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抵抗力、免疫力,还包括宁静的精神世界。

通过禅定的修习,做到心境恬淡虚无,精神内守专一,从而调动人体的自我调节能力、再生能力与免疫能力,就不容易产生痤疮、口腔溃疡、牙疼等上火的症状了。

从现代心理学与医学的角度看,修习禅定也具有促进人体健康的作用。日本心身医学创始人、九州大学教授池见酉次郎在《自我分析》一书中说:“近年来,欧美的心理疗法学者和专家们关心重视起东方宗教的祈祷、参禅等活动的医疗价值,把佛教的慈悲、智慧及‘无心’的锻炼引入心身疗法。”通过现代科学方法和仪器的监测,人在参禅时脑电波、脑血流以及心电图的变化,发现与“入静”状态极为相似,表明心态十分平静。近代心身医学家们设计的多种心身疗法,如精神分析疗法、自我暗示疗法、渐进松弛疗法、自律训练法、森田疗法、形象控制疗法等,都是提供一种有效调控自心的技术,即所谓“御心之术”。锻炼人们对生活的心理适应和承受能力,以一种明智的态度积极主动地应付生活中不可回避的矛盾,从放松身体、调息、观想某种形象入手,其原理和方法大多脱胎于佛教禅定。

同时,在修习禅定之中,即使不能达到最后的至高境界,也会体验到一种独特的喜悦,即“禅悦”。《清净道论》说进入初禅时的喜以“身心喜乐为味,或充满喜乐为味,雀跃为现起”,“善能吞没或掘除内心的苦恼”,“以愉悦为相”。禅定所带来的这种愉悦,与满足世俗欲望的愉悦不同。当我们得到金钱,满足口腹之欲、消费之乐,得到异性,耽于床笫之乐时,我们的快乐几乎都是生理上的,而且是短暂的,美味佳肴入口,固然带来味觉的享受,但不可能永久地拥有这种快乐,佳人在侧相伴,固然赏心悦目,可图鱼水之欢,但这些生理欲望的满足,所带来的快乐和幸福的感觉,都无法停留多久。据《经济观察报》2006年 2月 18日的报道,美国哈佛大学的社会心理学家威廉·麦克德盖尔研究后认为,幸福感有两种:感官幸福感和价值幸福感。感官幸福感,顾名思义是由感官产生的快感引起的。它是由收益递减率支配的,快感很快消失。这种快乐一般最多只能持续几个小时。而价值幸福感则是说在人们生存价值和目标实现后,或者在实现过程中才能够体会到。它代表了一种来源于深层价值的精神满足。由此可见,相对于感官上的快乐,价值幸福感更为是长久的。修禅定的目的,是想从欲望的罗网中解脱出来,实现清净涅槃的目标,因此,修禅定的过程正是价值幸福感实现的过程,人最后得到的“禅悦”是极高层次的精神满足。

《续传灯录》载有宋代性空妙普禅师作的一首禅偈:

学道犹如守禁城,昼防六贼夜惺惺,中军主将能行令,不动干戈治太平。

这首偈,形象地用军队守城比喻禅家学道。禁城就好比人的身体,常常被眼、耳、鼻、舌、身、意这六个盗贼(六根)所扰乱,其中心是主将,如果心念能够守摄得住,即使面对无穷的烦恼与欲望的诱惑,也就能安住心性,正当生活,仿佛干戈平息,天下太平。这首诗偈道出了禅宗修心的真实效用,值得我们细细回味。

(编辑:蝉友圈•佛旅网 清风)

标签:蝉友圈 蝉友素猫 佛旅网 佛教旅游 佛教文化旅游 禅定与养生

蝉友圈素猫 佛旅网www.china84000.com 印度朝圣 印度佛教旅游 印度尼泊尔佛教旅游 西藏游学 西藏佛教旅游 五台山佛教旅游 峨眉山佛教旅游 普陀山佛教旅游 九华山佛教旅游 梵净山佛教旅游 终南山佛教旅游 鸡足山佛教旅游 南华寺云门寺佛教旅

china84000@126.com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