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史人物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佛史人物 > 昙无谶译师(西元385~433年)

印度尼泊尔朝圣

最新线路

更多>>

游记攻略

更多>>

佛旅资讯

更多>>

斯里兰卡

昙无谶译师(西元385~433年)

发布时间:2010/10/20 佛史人物 标签:东坡墨宝秀风采六榕寺里寻舍利浏览次数:2022

昙无谶译师(意译法护),中天竺人。六岁丧父,跟著母亲做织工过活。他母亲看到沙门达摩耶舍受人崇拜,得到丰厚的供养,很为羡慕,就叫他去做达摩耶舍的弟子。十岁学念经,聪明特出,记忆力强,一天能背三百多颂。他本学小乘,後来遇到白头禅师,辩论了一百天,难不倒禅师。禅师便给他树皮的写本「涅盘经」,他读了以後,便专攻大乘。到二十岁时,已熟习大小乘经典六万多颂。他受到「涅盘经」的启发才改小归大,後来他弘扬佛教即以「涅盘经」为主。

昙无谶的从兄是善调象的,无意间把国王所乘的白耳大象弄死了,被王所杀。国王命令不准亲属去看,独有谶来哭他并将他埋葬了。国王发怒要杀谶。谶很从容地说∶「您因他犯法而杀他,我因他是亲属而葬他,这并没有什麽不合理,您何必生气呢?」国王惊讶他的气概,便款留他加以供养。他懂得密法,颇灵验,在西域有大咒师之称,因此国王很优待他,但不久就淡薄了。後来,他因事触犯了国王,很害怕,就带了「大涅盘经」前分十二卷和「菩萨戒经」等,逃到龟 。那里的人都学小乘,不信「涅盘」,他只好又去敦煌,停留了几年(这是依「涅盘经序」及「记」所说。「魏书」卷九十九说他曾到鄯善,因犯了错误逃去凉州,「录」和「高僧传」又说他从龟 径到姑臧,都不可靠)。他在那里开始译经,现在「菩萨戒本」一卷就是当时的译品。

大约在北凉玄始十年(四二一年),河西王沮渠蒙逊占领了敦煌地方,迎接他到姑臧(这也是根据「涅盘经序」及「记」之说)。十月间,河西王就请他翻译「大涅盘经」。(「高僧传」误以玄始十年为译「涅盘经」完毕之时,而说开始翻译於玄始三年,不可信)。那时沙门慧嵩和道朗都是河西的杰出人物,对他很推重,帮助翻译而由慧嵩笔受。谶曾对人说∶「『涅盘经』的梵本有三万五千颂,译成汉文大约百万言;现在所译的只有一万多颂,经本品数不全。」他於是回国访求经本(当时他的母亲病死)。大约过了一年多,在于阗得到完整的梵本,又回到姑臧继续翻译,足成三十六卷(当时有智猛法师也曾去印度取得「涅盘经」梵本,回国在凉州译出二十卷。後人常常将他的梵本、译本和昙无谶的混为一谈;实际智猛回中国远在昙无谶译经几年之後,他们之间无甚关系)。

昙无谶所译的经,除去上面所说的二部以外,又还应嵩、朗等的请求,译出「方等大集经」三十卷、「悲华经」十卷、「方等大云经」六卷、「金光明经」四卷、「优婆塞戒经」七卷、「佛本行经」五卷、「菩萨地持经」十卷(以上都现存),「海龙王经」四卷(缺本)、「菩萨戒优婆塞戒坛文」一卷(缺本)。总计所译现存本和缺本一共十一部一百一十二卷。这些翻译文词华丽,尤其是他所译的「大涅盘经」和「佛本行经」富於文藻。且能婉转表达出本旨,不曾走样,所以道朗的「涅盘经序」说他「临译谨慎,殆无遗隐,搜研本正,务存经旨」。此外,「法上录」说「大方广三界经」是他所译;「长房录」说「腹中女听经」、「文陀竭王经」和缺本「胜 经」、「罗摩伽经」、「楞伽经」、「须真天子经」、「功德宝光菩萨经」也都是他所译;但前种译本风格不像昙无谶的,後五种翻译的原始记录不明,都不可信。至於他译经的年月,除「大涅盘经」以外,只有「优婆塞戒经」依据经记说是玄始十五年(四二六年)四月河西王沮渠兴国与诸优婆塞等五百馀人请译,七月译完,另外就无可考了。南宋以来的「僧录」刻本,对於昙无谶的译经,很多都注出年月,来历不明,难以轻信。

後来北魏主拓跋焘听到昙无谶会种种技术,派人到北凉迎索昙无谶。蒙逊既怕魏国强大不能拒绝,又怕谶去魏国之後,对他不利,阴谋除谶。恰恰谶当时有再去西域求「涅盘」後分之意。他赞助谶出发暗中派刺客在路上杀害了他。时为义和三年(四三三年),谶年四十九岁。

昙无谶所传的涅盘学说,在中国佛学上曾发生过重大影响。他所译的「涅盘经」中,发挥一切众生都具备能自觉成佛的佛性因素,乃至断了善根的一阐提也不例外。这引起当时佛教界里的激烈争论,而开创了义学上涅盘师的一派。「高僧传」说他译经当时道俗几百人,疑难交加,谶随极释滞,清辩若流。又说竺道生在谶译「大涅盘经」未到之前,看到略本六卷「泥洹」,就分析入微,说一阐提人都能成佛,因而遭到保守派学者的反对并被驱逐。但他仍很自信地说,如果他的主张不违真理,愿得死在讲座之上。後来昙无谶所译「大涅盘经」传到南方,果与道生所说相符。道生就在庐山开讲,讲毕真的死在讲座之上。这一故事,反映出当时佛教界里在佛性问题上争论的激烈,以及对谶译大本「涅盘」是如何重视。此经译出後,在凉州即有道朗作序和注疏(见隋吉藏「大乘玄论」);智嵩是译时笔受者,他也用新译经论在凉土教授,辩论深义,著成「涅盘义记」(「魏书·释老志」)。经本传到江南,又由慧严、慧观和谢灵运等重加修订成南本「涅盘经」。从此南北各大家,都提倡「涅盘」,讲疏竞出,直到唐初不衰。唐代慧均僧正的「大乘四论玄义」卷七讲「涅盘经」讨论正因佛性的有本三家末十家,可见其学说发展的一斑。

其次,印度大乘佛教的戒律,到了「瑜伽师地论」的「菩萨地」,才把散见各经有关大乘戒律总集起来成为一个整体。昙无谶首先把它译为中文。他初到敦煌就重视这戒律的翻译工作。译本与後来唐玄奘所译比较大致相同,只缺少善开性罪一条。因为条文里有反对专制的说法,避免引起纠纷而删除了。他又译出「优婆塞戒经」和「菩萨戒优婆塞戒坛文」等一系列有关大乘戒的典籍,又译出「瑜伽菩萨地」的同本「菩萨地持经」。「法苑珠林」卷八十九说,谶带「菩萨戒本」来时,沙门道进弛往敦煌亲自接受,以後从进受戒的有三千人,辗转传授迄至於唐,都是他遗留下来的规范。另外,大乘佛教重要经典,像「大集经」、「金光明经」以及佛传的重要作品「佛本行经」,都经昙无谶译出流行,对後来大乘佛教有相当的影响。

(李安著)

china84000@126.com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