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史人物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佛史人物 > 大信和尚

印度尼泊尔朝圣

最新线路

更多>>

游记攻略

更多>>

佛旅资讯

更多>>

斯里兰卡

大信和尚

发布时间:2010/06/22 佛史人物 标签:大信和尚浏览次数:1443

大信和尚(公元1907~1985年)

一九五四年五月六日,慈航法师在台湾汐止的弥勒内院示寂,第三天跏趺坐缸,藏身于弥勒内院后山墓塔。经过五年之后,于一九五九年夏季开缸,全身不坏,趺坐缸中,现「金刚不坏身」,即佛教中所称的「肉身菩萨」,或称「全身舍利」。消息传出,旬日间登山参拜者逾十万人。于是迎归内院,装金供养。十年之后,清严法师示寂,坐缸后于台北市吴兴街山中塔藏六载,一九七六年元月二十一日,当众开缸,亦呈现肉身不坏,皮肤光泽呈琥珀色,宛如生前,成为继慈航法师后修得全身舍利之又一人。而在数年之后,安徽九华山,也出现了一位修的全身舍利的和尚,就是九华山后山双溪寺的大信和尚。

释大信,字了维,俗家姓朱,名毛和,又名万全,安徽省太湖县人。清光绪三十三年(一九○七年)出生于太湖县的牛镇乡朱家村。他家世代务农,耕作所入,仅足糊口。祖父朱汉臣,是一位佛门信徒,常带他进庙烧香拜佛,所以他自幼就种下了菩提种子。七岁的时候,和邻童在村中嬉戏,为跑江湖的拐走,在外吃了不少苦头,直到两年多后,才被家人找回来。由于家境不裕,在私塾读了两年书,就跟着家人下田耕作。十馀岁的时候,跟祖父屯到溪去,那时是民国初年(一九一二年),南北政府对峙,时常发生战争,途中为军队拉去当兵。因为年纪尚小,不能拿枪作战,就跟着号目学吹号,当了一名小号兵。

在军队中,东扎西调,有时也跟着打仗,生活不得安定。如此数年,他年岁渐长,知识渐开,善根也日渐成熟,不愿再在军队中打仗,一心想到庙中出家。民国十四年(一九二五年),他十九岁,找到机会跑到九华山,误打冒撞的摸到百岁宫,遇到一位常法和尚,他向和尚说明来历和心愿,求和尚收留他出家。常法和尚慈悲,收留了他,择期为他剃度,法名大信。

九华山位于皖南清阳县境,与山西五台、四川峨嵋、浙江普陀,号称佛教四大名山,是地藏王菩萨的道场。九华方圆一百公里,山上有九十九峰,以十王峰最高,海拔一千三百多公尺。九华山奇峰峭壁,苍翠峥嵘,有「东南第一山」之称。山中寺庙星罗棋布,最盛时有寺院四百多座,其中最具规模的「四大禅林」,就是甘露寺、只园寺、东岩禅林和百岁宫。后来迭经战乱,寺院荒废,到民国年间还剩下七十多座,四大禅林只剩下三座,东岩禅林早先毁于大火。

百岁宫是个大丛林,常住众多,这个初剃度的大信沙弥,在寺中只能做挑水劈柴、担粮种菜的粗重工作。民国二十年(一九三一年),他到南京古林万寿寺,依果慧老和尚受具足戒,正式成为比丘。之后行脚参访,朝礼五台、峨嵋、普陀诸大名山。过着「一钵千家饭,芒鞋万里游」的生活。到民国二十五年(一九三六年),始回九华山万岁宫。他出外参访数年,见识增长,在修持上注重禅净双修,并且修持与劳动结合,在万岁宫自愿充当水头,每日挑水供寺众食用。挑水参禅念佛,心不旁骛。中日战争期间,他照旧担水修行,足不下九华山,世间战争与他不相干。

抗战胜利后,民国三十六年(一九四七年),他下山到青阳县城东的火炎山寺挂单,一住十年,默默修行。像他这样平平凡凡的老实禅和子,到那里也不引入特别注意。这样到了一九五八年,他又回到九华山。这一次没有回百岁宫,而是到后山的双溪寺居住。在双溪寺,仍是做些别人不愿做的粗重工作,这时他已五十多岁,别人也看不出他有什么特别修持。但是他有一项技术,会拿草药治病,每到山下村子里,便随缘给人治病,往往药到病除,不收分文,因此他在山下许多村子里人缘很好,村人都对他很尊敬。

「文化大革命」期间,九华山受到极大的冲激与破坏,但对一生吃苦耐劳,生活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大信和尚来说,并没有造成太大的影响。他又老又穷,一切随遇而安。当红卫兵解散全山寺庙,遣散全部

china84000@126.com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