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人在印度】为什么乔布斯选择印度?
发布时间:2017/08/01浏览次数:2003
17岁那年,穷小子乔布斯一厢情愿的选择了一所学费高昂的“贵族”大学--里德大学来为自己的人生铺路。 但是进入大学之后他才发现,教授们教给他的知识并不能满足他对于未来的好奇心,他经常自问--他是谁,他将...
-
朝圣,佛陀仍可见
发布时间:2017/08/01浏览次数:1880
在印度,大街上不难见到悠闲散步的牛,水果摊上不乏自在飞舞的苍蝇,地上也随处可见各种垃圾,甚至你还会遇到好多乞讨的妇女和孩子围着你要食物……然而这些都远远阻止不了众多追求心灵深度的人坚定的脚步,因为那...
-
印度朝圣的功德意义!
发布时间:2017/08/01浏览次数:2365
在印度佛教遗迹中,素有「八大圣地」之说,佛陀一生行化、慈悲度众,所在八大处所,后人建立八大灵塔,此八处记载于《八大灵塔名号经》及《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一》 佛教信众前往印度朝圣,八大圣迹几乎是...
-
回到佛陀的印度——恒河之畔的生死轮回
发布时间:2017/08/01浏览次数:2112
菩提迦耶是佛陀证悟之地,在佛教徒心目中,地位犹如精神故乡。它是古老印度的今日幻影,它属于全世界的佛子们。 在德里街头,每逢周末总能看到乞丐们成群结队接受布施的场景。行乞在印度并不是一种见...
-
印度佛教故事—曲女城法会(玄奘法师)
发布时间:2017/07/08浏览次数:2846
玄奘法师在印度求学时,戒日王是印度各邦国的盟主。当时印度境内教派林立,大乘佛教流行的同时,信仰小乘佛教、婆罗门教等其他教派的人数也很不少。戒日王是个佛教徒,信奉的是大乘一派。他亲任大乘最高学府...
-
印度佛教故事—清辨欲见弥勒(清辨比丘)
发布时间:2017/07/08浏览次数:3568
龙树的中观思想经提婆传至罗(目++侯)罗,後来的线索便不清楚了。据估计,中观学此後可能逐渐衰微下来,极少有人研习,尤其是到公元四、五世纪无著、世亲的唯识学说发展起来之後。然而,到了公元六世纪时,中...
-
印度佛教故事—俱舍之雹(世亲菩萨)
发布时间:2017/07/08浏览次数:3288
世亲论师早年是小乘佛教说一切有部的学者,曾著《阿毗达磨俱舍论》,弘通此派的教义学说。当时,说一切有部的教理已经落後於时代,在其他教派的攻击批判之下,经常是纰漏百出,矛盾难通之处屡见不鲜。这使说...
-
印度佛教故事—提婆之死(提婆菩萨)
发布时间:2017/07/08浏览次数:5746
提婆是龙树门下高足,继龙树之後继续於南印度传播大乘佛教。据说,他曾像龙树一样,也感化过一位南印度国王,使之皈依敬重佛法。 有一次,这位国王为了佛教的事业,於都城中建立了一座法坛,请提婆端坐其...
-
印度佛教故事—点石成金(龙树菩萨)
发布时间:2017/07/08浏览次数:2889
古印度 萨罗国西南三百馀里,有一座黑峰山,拔地而起,耸立云端,峰岩峭立,气势磅礴。此山中有一座佛教寺院,长廊回绕,重阁高台。依山势而建,每阁分作五层,每层各有四院,皆铸纯金佛像,饰以重宝。设计...
-
印度佛教故事—身爱难尽(优婆逑多)
发布时间:2017/07/08浏览次数:2400
佛教提倡四大皆空,目的是要使人身心都能得到超脱,不为俗务所累。然而要真正做到四大皆空,却是件非常困难的事。首先遇到的困难便是对身体的爱著。人只有一具肉身,死後便将化作泥土,谁不会对之加以细心的...
-
印度佛教故事—赤幡前行(佛陀蜜多)
发布时间:2017/07/08浏览次数:2401
佛陀蜜多是印度佛教史上有名的高僧大德,中国禅宗将之奉为西天第九祖,天台宗亦以之为自家的印度祖师。据说此人修行功力极为深厚,传法布道经常是随机而发,富於变化,不拘一格。他的这类故事有许多流传下来...
-
印度佛教故事—一言屈敌(马鸣菩萨)
发布时间:2017/07/08浏览次数:2834
关於马鸣皈依佛教的原因,佛教史籍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说是受富那奢的感化,另一说是受胁尊者的感化。细推起来,当以後一说法为准。 马鸣出生在中印度,原学婆罗门教,据说非常聪明,善於辩论,在中印度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