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史人物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佛史人物 > 玄奘——佛经翻译家

印度尼泊尔朝圣

最新线路

更多>>

游记攻略

更多>>

佛旅资讯

更多>>

斯里兰卡

玄奘——佛经翻译家

发布时间:2010/10/20 佛史人物 标签:玄奘浏览次数:2099

        世人大都知道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里所写的 “唐僧”的原型就是玄奘法师,所以一提到他,人们联想到的就会是《西游记》中的那位胆怯懦弱、人妖不分、是非难辨的糊涂和尚。而其实史实记载的玄奘法师,不仅精通佛法,虔心求学,而且胆识过人,是位大智大勇的高僧。
       玄奘法师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他不仅是我国佛教学界负有崇高声望的大师,而且是中国古代最优秀的翻译家。他还是中国历史上最富于冒险的、勇于克服困难的、在沟通中印文化上最有贡献的一个人。玄奘是一位集翻译家、旅行家和佛教哲学家为一体的大家,他的卓越活动在历史上曾为沟通中印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中外联系和中西交通的发展,起过重要的作用,大大丰富了中国古代的文化。他所创立的法相唯识宗,是隋唐主要佛教宗派之一,体系完整、结构严密,对此后的中国哲学有一定影响。他是世界历史上屈指可数的伟大哲学家之一,鲁迅先生曾称他是中国人的“脊梁”。

玄奘生平
玄奘(六0二~六六四年),俗姓陈,洛州缑氏(今河南偃师)人。玄奘少时因家境困难,跟着二兄长捷法师,住洛阳净土寺学习佛经,十一岁就熟习《法华》、《维摩》。十三岁时洛阳度僧,得以破格入选,其后又习《涅槃》、《摄论》。隋末中原大乱,名僧多聚蜀地,遂往成都求学,三五年间,究通者部,声誉大著。二十二岁时沿长江东下游学,讲《摄论》、《杂心》,使淮海一带名僧大德闻风来聚,执礼甚恭。
  六二七年(唐贞观元年)玄奘来到长安,从道岳、法常、僧辩、玄会诸师钻研,很快穷尽各家学说,声誉满京师,被誉为”释门千里驹”。但玄奘觉得多年来在各地讲筵所闻,异说不一,特别是当时流行的《摄论》、《地论》有关法相之说不能统一,很想得到总赅三乘学说的《瑜伽师地论》,乃立誓往印度求法。那时出国之禁很严,玄奘正式上表要求赴印,未得许可;六二九年(唐贞观三年)因北方连遭灾害,朝廷准道俗四出就食,才得以西行。

西行取经
         玄奘从长安出发,经兰州、凉州、瓜州,一路结伴而行,但自夜渡瓠(瓜+卢)河之后,其他人或亡或逃,玄奘只身越过玉门关,跋涉五烽,进入了莫贺延碛大沙漠,在四百公里鸟 兽绝迹的大沙漠中迷了路,水尽粮断,几乎丧生。玄奘到达高昌,国王挽留他做国师,玄奘坚持西行,甚至绝食相拒。继续西行,历经艰难险阻,经过西域十国,越大雪山,直到邻北印度的迦毕试国,从此东行,进入北印度境内。当时印度或五天竺,大小七十多个王国。玄奘遍游五印度,广学诸派经论,如此且行且学,终于到达目的地那烂陀寺,时为六三三年(唐贞观七年)。

那烂陀寺弘法
那烂陀寺规模宏大,常住僧四千多,加上客居僧俗,共逾万人,当时由德业超卓的戒贤法师主持。玄奘入寺时,那烂陀寺四大德出面欢迎,二百余僧众和千余施主手捧幢盖华香,赞叹围绕迎引。玄奘拜戒贤为师,戒贤对玄奘格外器重,相见恨晚。高龄的戒贤已多年不讲法了,但应玄奘之请特为开讲《瑜伽师地论》,同听者数千人,前后十五个月才讲完。
  玄奘在那烂陀寺学习大小乘各种经典以及婆罗门教典籍,可谓于学无所不窥。以后,玄奘又到印度各国求法巡礼,还独得印度天才的佛教大师护法菩萨的秘传之作。回那烂陀寺后,戒贤深知玄奘已经学有成就,便命他给众僧

china84000@126.com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