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留支译师(约5、6世纪间)
发布时间:2010/10/20 佛史人物 标签:佛驮跋陀罗译师(西元359~429年)李士谦居士(西元523~588年)浏览次数:2077
菩提留支译师,一作菩提流支,意译道希,北印度人。他是大乘瑜伽系的学者,得到世亲直系的传承(依「金刚仙论」所说,留支是世亲四传弟子)。他不但深通显教,还熟悉当时流行的秘密陀罗尼法门(密宗)。北魏永平元年(公元五○八年),携带大量梵本,经过西域来到中国洛阳,受到北魏宣武帝的礼遇,住在规模宏大的永宁寺。当时受帝室供养的印度、西域僧人多到七百人,内有著名学者勒那摩提(意译宝意)、佛陀扇多(意译觉定)等;但在翻译佛典方面,留支被推尊为领导人物。
留支的翻译工作,在他到洛阳不久就开始了。其先,他和勒那等合作(由留支、勒那二人主译,扇多传语),译出一些瑜伽学系的重要著述,这就是「究竟一乘宝性论」四卷(无著造论本,坚意作释)、「法华经论」二卷(世亲造)、「十地经论」十二卷(世亲造)、「宝积经论」四卷(安慧造)。他们翻译的技巧一上来比较生硬,有些名词还用得不恰当(像器世间开头译成了盏子世间等);又因当时在译场里的助理人员所操方言有南北的不同,笔受缀文的时候也发生种种的错误(这像「宝积经论」有许多错乱的文句和声音近似的别字等等)。但是三年後译完「十地经论」,他们的翻译技术也就成熟了。「十地经论」里有处原本的字句有不同的传诵,後人因传说留支和勒那争名,没有合作到底,现存译本是两家分译完了才又合并的;但这并非事实。
留支在洛阳单独从事翻译,为时很久,最後还随著东魏的迁都到了邺城,继续工作到天平二年(公元五三五年)为止,前後将近三十年光景。他在何时去世,现已无考。至於他一生所译的书,当时就有李廓所撰「众经目录」详细记载,唐代「开元释教录」更加以刊定,总共三十部、一百零一卷。其中重要的经论有∶「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一卷、「弥勒菩萨所问经」一卷、「胜思惟梵天所问经」六卷、「深密解脱经」五卷、「入楞伽经」十卷、「大萨遮尼乾子所说经」十卷、「弥勒菩萨所问经论」五卷、「金刚般若经论」三卷、「文殊问菩提经论」二卷、「胜思惟梵天所问经论」四卷、「无量寿经论」一卷、「百字论」一卷等。此外,还有「唯识论」一卷,「开元释教录」说是瞿昙般若流支所译,但在唐代窥基的著述里仍认为菩提留支的译本。
留支所译各书偏重於介绍大乘瑜伽一系的学说,比较有系统。其中对於後来佛学开展发生影响的,有好几种。首先是「入楞伽经」。此经在刘宋时代求那跋陀罗曾译过一部略本(四卷),传播达摩禅法的一些禅师即用它做修行的参考书。但求那的翻译是相当晦涩难懂的,留支特为重翻大本,「加字混文」,力求畅达;并还为人讲说,留下了「义疏」(今佚)。这一矫正,在义解上不免有偏差的地方。像将第八种识即阿赖耶识染净两方面说成两截,便是一例。由此,留支译本显然和宋译分歧,成为北方一部分禅师异说的来源。
其次是「十地经论」。在经文中本有「三界唯心」的论点;世亲的释论更依唯识道理加以发挥,并对染净两方面缘起指出了总的根源。这很适合於当时学者研究上的要求,因而一时风行,有了一群专攻此论的「地论师」。其中跟著留支学习「地论」最有成就的是道宠。他曾听过留支三冬讲说,随听随即著疏流传;从他得法的有千馀人。他们主张阿赖耶识为诸法缘起的根本;这和勒那门下慧光一派地论师主张真如(法性)为诸法根本的有所不同,於是成了北道系,而与慧光们的南道系相对立。
再次是「金刚经论」。这在留支到洛阳的次年(公元五○九年)就独自译出了。它介绍了弥勒、世亲对於「金刚经」的解释,将经文里隐含著的疑难和解答,剥蕉似地一层层分析出来,给予研究经文的以很大启发。留支还将他所传习的世亲门人金刚仙的解脱详细为学人开演,他的纪录编成了「金刚仙论」(十卷)留传到现在。
另外,中国净土宗的祖师昙鸾,当初因要访求长生之术而遇到留支,留支授给他「观无量寿佛经」,说明长生不如解脱的道理,引导他信仰净土。同时留支又译出「无量寿经论」(通称「往生论」),介绍世亲的五种念佛法门,昙鸾为之作注,也大大发挥了净土宗的教义。
中国南北朝时代,判教之说盛行。相传留支对於判教也表示了独到的看法。他依据「涅盘经」判释一代佛法为半满两教∶在佛成道後十二年内所说的都是半字教,十二年以後所说才算满字教。北方一部分禅师又传说留支判经为一音教。此即依「维摩」等经,说佛教只是一音、一味,但以众生根性不同,随类而有异解。关於这些传说,现在已无留支自己的文献可考了。
(吕澄著)
上一篇: 僧盖尼师(西元428~492年)
下一篇: 陆法和居士(约五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