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史人物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佛史人物 > 辛替否居士(约6世纪)

印度尼泊尔朝圣

最新线路

更多>>

游记攻略

更多>>

佛旅资讯

更多>>

斯里兰卡

辛替否居士(约6世纪)

发布时间:2010/10/20 佛史人物 标签:东坡墨宝秀风采六榕寺里寻舍利浏览次数:2053

辛替否,字协时,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中宗景龙年间,官为左拾遗(负责对皇帝进行规劝,并举荐人员)。

时值中宗倡兴佛教,盛营佛寺,国家、百姓皆为之疲乏。替否上疏首先陈言了自己对佛教的理解,认为目前的大兴土木工程违背了佛教的宗旨,谏言应立即停止营造佛寺。他说∶「所谓佛者,清净慈悲,体道以济物,不利己以损人,不荣身以害教」,而现在国家却竭尽财力,大动土木,广置佛寺,「岂佛者之心乎?」说明了这和佛的慈悲济物是背道而驰的。他还说∶「臣以为减雕琢之费以 不足,是有佛之德;息穿掘之苦以全昆虫,是有佛之仁。」说明了真正的崇佛兴教是实行佛的仁德,即爱民护生。其次替否指出了佛教寺院的过度发展已危及到国家的统治,他说∶「今天下之寺无数,一寺当陛下一宫,壮丽用度尚或过之。十分天下之财而佛有七、八,陛下何有之矣,百姓何食之矣!」替否的上疏反映了唐中宗时期佛教寺院经济的过度膨胀,也反映了佛教走向追求奢侈、华丽的倾向。作为朝廷中的有识之士,他看到这种形势无论对佛教自身,还是对封建国家都是极为不利的。可惜这次上疏并未得到皇帝的采纳。

睿宗即位後,又将营建寺、观,替否再次上疏,历陈历史上的治乱得失。认为多造佛寺实是引起祸乱的根源,他说;「若无造无营,行之三年,国不富,人不安,朝廷不清,陛下不乐,则臣请杀身於朝,以令天下言事者。」这次谏言虽仍末采纳,但其赤胆忠心却深得睿宗的信赖和赞扬。

替否认为佛教徒应该信守戒法。行为清净,不当做出有辱佛门的事情。他对当时佛教内部种种不法不净的现象进行了揭露。他说∶「臣闻出家修道者,不预人事,专清其身心,..舍尘俗,离朋党,无私爱。今殖货营生,非舍尘俗;拔亲树知,非离朋党;畜妻养孥,非无私爱。是致人以毁道,非广道以求人。」要求对佛教内部进行肃整,正本清源,以维护佛教的健康发展,恢复其作为世人风范的传统。

替否为政清廉,秉公不私。任御史(执掌纠察、疑狱之事)期间,雍令刘少微恃势贪赃,替否依法将其逮捕,时有人为少微说情,替否说∶「我为宪司,惧势以纵罪,谓王法何?」将其依罪处死。对於皇帝的过失,他更是知无不言,尽守臣职。时中宗对公主宠爱有加,替否便用祸福相依的道理谏言∶「人徒见其祸,不知祸所来,所以祸者,宠过也。」「臣谓陛下乃憎之,非爱之也。」言警意切!

唐朝是中国佛教发展的鼎盛时期,曾一度影响、冲击到封建政治的稳定,当时的有识之士,目睹此情,纷纷上谏。辛替否就是其中代表之一,他从封建国家和佛教发展两方面利益出发,所言中肯切实,非忠臣居士不能为。(以上见《旧唐书》卷一○一。《新唐书》卷一一八。《居士传》传十一)

(史向前编著)

china84000@126.com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