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史人物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佛史人物 > 圆音法师

印度尼泊尔朝圣

最新线路

更多>>

游记攻略

更多>>

佛旅资讯

更多>>

斯里兰卡

圆音法师

发布时间:2010/06/22 佛史人物 标签:圆音法师浏览次数:2093

圆音法师(公元1865~1930年)

金陵天印庵,是清末民初时代南京的一座庵堂。它座落于南京延龄巷金陵刻经处的附近,住持这所庵堂的,是深柳大师杨文会老居士的女儿,法名圆音的老比丘尼。杨老居士的女儿怎会出家呢?这要由杨文会老居士的家庭说起。

杨文会老居士(一八三七~一九一一年)字仁山,是安徽省石埭县人,他于二十六岁时因读《大乘起信论》而学佛,这时正是当太平天国之乱时代,太平军所到之处∶「..所过郡县,先毁庙宇,即忠臣义士如关帝、岳王之凛凛,亦皆污其宫室,残其身首,以至佛寺道院,城隍社坛,无庙不焚,无像不灭..。」经过这一番大动乱之后,江南文物摧毁殆尽,也使佛教受到无情的摧毁。所以清末咸丰、同治年间,佛教不绝如缕,几濒于灭亡的境地。以致在社会上求觅一本佛经而不可得,以此,杨仁山居士发愿刻板印经,流通佛书,续佛慧命。

清同治四年(一八六五年),杨文会奉曾公国藩檄委,董江宁工程局,负责南京战后的修复工程。同治五年(一八六六年),他与工程局同事王梅叔,南京学佛人士魏刚己、张浦斋、曹镜初、郑学川等,共议筹设刻经处,印经流通,未几郑学川剃度出家,法名妙空,先在扬州砖桥设立了江北刻经处;而杨仁山等在南京创立的金陵刻经处也继之成立。仁山终生致力于刻经事业,在他有生之年,刻印出佛经两千馀卷,流通佛书百余万册,佛像十余万幅,对中国近代佛教复兴有重大影响。美国哈佛大学东亚研究中心的学者唯慈(holmeswelch),称杨文会为「中国佛教复兴之父」,由此可见他在佛教中的历史地位。

杨仁山老居士有五子二女,圆音是老居士的幼女。他于清同治四年(一八六五年),出生于安徽故乡,后来成长于南京。他上有二兄、一姐,下有三弟。他生长于佛教家庭,以受到父亲的影响,自幼即知在佛前礼拜。十四岁时能诵短部经,此后即持斋茹素。到他年龄稍长,他的两个侄女──他大哥杨自新的长女和次女,另外还有一个表侄女,这三个女孩子都以当时婚姻制度不良,决心终身不嫁,要求随姑姑学佛。杨仁山思想开明,在君主专制时代,他没有力量改革当时的婚姻制度,但他也不勉强女儿、甥女们去做不良婚姻制度下的牺牲品。于是在光绪年间有一段时间中,仁山老居士家中有四个带发修行的少女。

光绪十一年(一八八五年),圆音二十一岁,他感于在家修行,难免于俗务的干扰,决心剃度出家。他征求父母的同意,杨仁山老居士学佛以来,亦有出家之志,唯以家累所牵,不能如愿。如今女儿决心出家,他自然不加劝阻。圆音的母亲苏氏夫人,虽不愿女儿出家,而圆音意志坚决,母亲亦无可奈何,亦只有点头同意了。据民国早年,京口夹山寺震华法师所撰的《续比丘尼传》所载,谓圆音出家的剃度师,是扬州砖桥法藏寺的妙空长老。但俗名郑学川,出家后法名妙空子,又号刻经僧的的那一位妙空,同治五年(一八六六年)出家,十五年后,于光绪六年(一八八○年),五十五岁时已圆寂了。而圆音二十一岁出家之年,是光绪十一年(一八八五年),也许,法藏寺的妙空长老,不是俗名郑学川的那位妙空法师吧!

圆音出家后,先住在扬州圆觉精舍,第二年到京口焦山受具足戒,这时他的祖母──杨仁山的母亲孙太夫人,思念孙女心切,乃在家中设立佛堂,另置静室,接圆音回家修行。圆音不忍拂老人之意,回到家中。他日常礼佛诵经,做早晚课,研究教理。他曾刺血写经,写出《佛说阿弥陀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佛遗教经》各一卷,以期上报佛恩,下济三途。圆音精于绘事,他于礼佛诵经之馀,精绘佛、菩萨圣像,分赠远近佛门信士供养。

杨仁山老居士一家人,原住南京花牌楼的一所大宅子中,光绪二十五年(一八九九年),老居士在南京延龄巷新建了一所大住宅(土地面积二十馀亩,房屋一百馀间,后来捐给了金陵刻经处做为公产)。迁到新店后未几,圆音的祖母孙太夫人逝世,他母亲苏夫人已经逝世多年。圆音感于此时已没有住在家中的必要,他就在延龄巷附近买了一方基地,建造了一所庵堂,额标「天印庵」。他迁居庵中,虽说为自己朝墓自修,实在也以天印庵在刻经处附近,一来可以就近照应年迈的老父,再则也可以常到刻经处协助校勘经籍,以分担弘化之任。

圆音住持天印庵,有一些沙弥尼依他修行。圆音戒行严谨∶修持精勤,每届结夏安居,敬礼《华严》、《法华》诸经,自课极严,以此远近敬仰,教化一方,他的父亲杨仁山老居士,有旧友沈雪峰居士,有女闻圆音弘化之名,曾欲投座下出家,沈雪峰致书杨仁山曰∶「..今有疑义未能释念,不远千里就高明证之。长女二十一岁,幼时听父母讲求因果,即戒杀放生,稍长闻有议婚者,辄涕泣不食,问其志,云∶『俟经义稍通,愿至金陵,投圆音比丘尼祝发..。』」(见《等不等观杂录》卷五)可惜这位姑娘尚未完成出家之愿,二十一岁之年就夭逝了。

宣统三年(一九一一年)秋,杨仁山老居士以到城外巡视水灾,归而罹病,延至中秋节后之二日,即辛亥年八月十七日逝世。圆音哀恸之馀,发愿要继承他父亲的遗志,把他父亲手订的《大藏辑要》刻印完成。他曾撰写了一篇〈募刻全藏缘起〉,辞旨恳切,感发人心。

于此还有一段轶事与圆音有关,颇值一述者,杨仁山老居士于辛亥年(一九一二年)夏历八月十七日逝世,正是西历十月八日,两天之后,武昌起义,奠定了中华民国诞生的基础。在杨仁山老居士病重之时,他外地的子孙都赶了回来,其中还有由日本回来的孙子。这些年轻人思想进步,有四个都剪了辫子。还有仁山老居士的孙女杨步伟(后来适婚语言学家赵元任博士),曾经加入同盟会。这时武昌起义,南京城大捕革命党。在那时看来,剪了辫子的年轻人都算是革命党。正在杨家惶惶不安的时候,率军守南京的清廷提督张勋,闻知杨仁山老居士逝世,他亲到杨家吊丧来了。他在灵堂中行过礼,慰问家属的时候,杨家的人抓住机会提出了请求说∶「我家的几个青年妇女怕打仗,还有我们二姑姑的天印庵中,几个小徒弟也都是大户人家的小姐,这些大师您是知道的。他们都想到上海去,不知督署后面的小火车站能不能上车?」

张大师马上接口说∶「可以、可以、那好办。」他为了卖交情,再加上一句∶「我叫一个卫兵来招呼他们,你们也可以带几苹箱子走。」杨家打出了圆音的招牌,居然轻松的渡过了难关。原来张勋的内眷,也正是天印庵的护法呢!

入民国(一九一二年)后,圆音法师一直在南京弘化,他也到刻经处校勘经典。经他亲手点刊的书有∶《西方发愿文注》、《集诸经礼忏仪》、《十二门文心解》、《大日经疏义释》、《维摩天台疏》等。民国十九年(一九三○年)九月初二,圆音老法师在天印庵无疾而逝,世寿六十五岁。

(于凌波着)

china84000@126.com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