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史人物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佛史人物 > 余了翁居士

印度尼泊尔朝圣

最新线路

更多>>

游记攻略

更多>>

佛旅资讯

更多>>

斯里兰卡

余了翁居士

发布时间:2010/06/22 佛史人物 标签:余了翁居士浏览次数:1791

余了翁居士(公元1873~1941年)

余了翁,名霖,字揖北,号了翁,又号歇庵。祖籍安徽休宁县,上一代侨寓浙江嘉兴,故他与清同治十二年(一八七三年)在嘉兴出生。幼年受传统教育,读私塾,攻八股文。十八岁入学成为嘉兴县学生员-即是中了秀才。二十六岁到湖北游幕,前后三年,于光绪二十八年返回嘉兴,参加壬寅科乡试,中式举人。光绪三十四年(一九○八年)参加「大挑」,以盐大使分发两淮盐运使署任用。

大挑,是科举时代的名词,具有举人身分或考进士不第者,参加大挑,挑中一等以知县任用。挑中二等以教官或相等官职任用。

了翁在两淮盐署,历任监印官、文案委员。宣统三年(一九一一年)辛亥,武昌起义,各省响应,他辞职还乡,自此不再出仕。

民国初年(一九一二年),他参加续修《浙江省通志》的工作,沈子培负责主修,了翁担任收掌及编纂。《浙江省通志》完成,又协助金甸丞修《秀水县志》,担任分纂。此后,他曾撰写《梅里备志》八卷,刻印传世。

了翁国学基础深厚,早年尝习训诂之学,善古文辞。后来传览泰西译着,又醉心西学。中年以后,阅世既深,始悟欧美功利之学远不及中国的孔孟之道。故而舍弃西学,而穷究儒术,后来因与沈子培交游,受到沈的影响转而学佛,开始诵读佛经。他于佛门古德,最敬仰莲池大师。他奉行大师遗教,专志净土,注重修持,每日念佛不辍。晚年寓居上海,参加世界佛教居士林的活动。民国十八年(一九二九年)起,并以世界佛教居士林为家。后来,上海热心佛教人士王一亭、李经纬等发起筹组佛学书局,出版佛教经籍图书,由范古农与余了翁担任编辑。未几,了翁又兼任《佛学半月刊》主编,自此即以编辑佛学书刊为职志,前后工作十馀年之久。

佛学书局创办民国十八年(一九二九年),以后业务日益扩大,并承印《海潮音杂》及影印宋版《碛砂藏》,对佛教文化的发扬,有相当大的贡献,《佛学半月刊》亦为佛学书局附设的刊物。了翁担任书局及杂两方面的编务,他个人的生活克勤克俭,对工作则任劳任怨,甚为上海佛教界人士所敬重。

民国二十六年(一九三七年),中日战争爆发,继之上海沦陷,了翁以年迈家贫,无力逃难,仍居留上海。民国三十年(一九四一年)病逝,享年六十九岁。遗留的著作,有《歇庵诗存》一卷、《梅里备志》八卷、《二袁尺牍》一卷。其它佛学文字未结集行世。

了翁的佛学文字,平时散见于各种佛学杂。晚年常为佛书作序跋。如高鹤年居士《名山游访记》,有了翁序文一篇,录之如下,以见其文采∶

中华山水之胜,自康乐柳州以后,俊游寂寥,至明末乃有徐霞客,其游踪最远,记载亦独富。谢柳皆由儒入佛,世尽知之。霞客虽不以佛著名,而西参大宝法王,负禅侣静闻之骨以葬于迦叶道场,则固行佛之行者矣。用是知惟学佛者为能游,游为不虚。彼骚人墨客,尘声俗轨,纵有济胜之具,皆即入宝山而空回者也。

鹤年居士,早发道心,严事石埭杨先生。虽无谢柳之文,而抖擞迈往,足迹遍名山,不让于霞客;所为游记,曾略载于《佛学丛报》;顾丛报至癸丑年即止,首尾为一载,而居士行脚,则有赵州八十未休之概,积稿未刊者居大半,以此嘤求之切,始料简付刊。居士尝语余,谓「初愿未及此,山行野宿中,每草促不及为,多追忆而补纪焉!岁月光景,已在梦痕缘影中,且游而不记及三四,至而仅记一二者甚伙,今付阙如,即存者苦不文,惧不足以示人。」予谓在道不在文,此记足为后学导,且近世所未有也。去年,居士以其稿就质于江西许止净先生,先生为之点定,今年秋,乃挟以示予,属略叙其由而付手民,予以校丛报中所刊之少分,则微有异同,承居士意为次第焉。

予少读康乐子厚诗文,心辄慕之,饥驱四方,五岳之愿未酬,而吾衰已甚,故于居士此记,不能赞一辞。惟读其匡卢游记,有归时东主子培长者摩尼院一段法缘。辄念先辈为道之殷,而东林白社之清风高躅,尤萦绕于梦寐间,未获一履其地而徘徊之,顾瞻身世,唐丧放逸,资粮未具,愧居士多矣!甲戌冬月嘉兴余了翁拜序。

了翁逝世,圆瑛法师写了一篇〈颂余了翁居士生西感言〉,文曰∶

了翁居士,身列茂才,富于文学,晚年信佛,归心净土,解行相应,道学双优。主持《佛学半月刊》,曾经十稔,不好奇而立异,不偏袒而徇私,命笔措词,一味平实。当此世事日非,益厌娑婆之浊恶,愈慕极乐而思归。忽闻灵岩印光大师,一代净宗尊宿,预知时至,蒙佛接引,即欲步厥后尘,一一遗嘱分明,身后要从火葬,免占人间土地,遂一心念佛,吉祥而逝,堪为居士界立一模规!谨为颂曰∶

闻道灵岩印大师,预知时至赴莲池,

追踪芳迹留遗训,撒手西归也太奇。

(于凌波着)

china84000@126.com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