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史人物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佛史人物 > 王金钰居士

印度尼泊尔朝圣

最新线路

更多>>

游记攻略

更多>>

佛旅资讯

更多>>

斯里兰卡

王金钰居士

发布时间:2010/06/22 佛史人物 标签:王金钰居士浏览次数:3053

王金钰居士(公元1884~1951年)

佛门人士常说∶学佛的目,在于看破、放下,因系缚解脱而得自在。这几句话,说起来简单,做得到的可真难。所谓「看破容易放下难」,放不下,如何能得自在呢?于此我们且看一位叱 风云的将军,本已看破世情,颇有意于修学佛法,但因他接触过的出家人中,话总不投机者多,有的一身烟火习气,专门注重世法应酬,因此他不愿再和出家人接近。但因缘成熟,一旦遇到高僧,便他衷心顷服,继看破之后,说放下就放下,放下功名、利禄、财产,获得心灵的自在。这位看破、放下、自在的人,就是民国二十年(一九三一年)前后,官高爵显,名震一时的王金钰将军。

王金钰,字湘亭,又字湘汀,山东省武城县人,清光绪十年(一八八四年)出生。自幼循序就学,受传统教育,光绪末年留学日本,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骑兵科第九期,宣统二年(一九一○年)毕业。返国后服务军旅,民国初年(一九一二年),曾任陆军第十八师参谋长,暂编第二旅旅长。民国十一年(一九二二年)元月,升任陆军少将衔。民国十三年(一九二四年),在「五省联军总司令」孙传芳的地盘内,任两浙监运使。民国十六年(一九二七年),东北张作霖入关,任安国军大元帅,金钰任安国第一方面军团参议。

国民革命军北伐成功,东北易帜,全国统一,金钰先后任第四十七师长,讨逆军第九军军长,讨逆军第十四路总司令,以及湘鄂赣边区「剿共」清乡督办。民国十九年(一九三○年)元月,出任安徽省政府委员兼主席,数月去职,翌年复出任国民革命军第五路总指挥,年馀后调任国民政府军事参议院参议,此后不再带兵及出仕,住在山东省青岛市做寓公。

民国二十一年(一九三二年), 虚法师受佛教大护法叶恭绰居士的支援,在青岛创建湛山寺。翌年,在青岛市区内的民众教育馆,开讲《楞严经》,金钰以听经的因缘,认识了 虚老和尚。他二位相识,有一段戏剧性的经过。 老在《影尘回忆录》一书中,介绍王居士称∶

青岛湛山寺的大殿,和市里的湛山精舍,都是王金钰(湘汀)居士一人的力量修起来的,现在说说我和他之间的一段因缘。王湘汀是山东武城人,在外做官多年,后鉴于军政场合,变幻无常;且当政人物,喧吓一时,莫不冷落下场,无好结果,困对宦海沈浮,非常冷寞。晚年潜心学佛,对楞严经、大乘起信论,致力颇多。但有好些地方研究不过去,也曾到南方、到日本,访明人参学过,结果还是有弄不通的地方,以后回青岛赋闲。

王金钰居士对官场的灰心,不仅只是「做官人莫不下场冷落」,而是他自清末民初开始带兵,身经百战,以至于建节开府,在军阀混战期间,他亲历所谓「攻城以战,杀人盈城;略野以战,杀人盈野」,尤其是在「五次围剿」期间,上峰命令要他「血洗赤区」,他不忍生灵涂炭,不予执行,因而被解除兵柄,这才是他潜心学佛的原因。

 虚老和尚在青岛讲经,同时策划建庙的事。据他在回忆录中的记述说∶一天有位居士对他说∶「法师,我们修庙,现在有一个好机会。」

「什么好机会」,法师问。

「你不知道吗?现在靳总理(指北洋政府时代的国务总理靳云鹏)和王军长两人来青岛避璁,你去拜访他们一次,来点缘法,好修庙。」

 虚老和尚说∶「我平常不认识人家,怎好去拜访?我们出家人只负责说法度生,平素好好修行,有感自然有应,到了因缘成熟,佛菩萨加被,缘法自然来,用不着去往外攀缘法。」

 老说的是老实话,那位居士听来不入耳,有点生气的走了。事实上, 老在青岛讲经,王金钰居士早就知道,但他没有去听。何以不去听呢, 老在影尘回忆录中说的很实在,他说∶

据王居士的朋友事后述说当时的情形说∶我在民众教育馆讲经时,王居士老早就听说了,不过最初他没去听经,也没设想和我见面。原因是他过去在外做官时,曾访问过南北的不少位出家人,可是说话总不投机。有的一身烟火习气,专门注重世法应酬,因此他败兴不愿再多给出家人接近了。本来在家人对出家人所尊重、所仰望的,是道德、修行,如果当法师的无论和任何人见面,不谈佛法专谈世法,什么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时事长短如何..一大套,专门迎合人的心理,以为自已的学识丰富,这未免有失出家人的本分了。其实,谈这些事情,出家人和在家人比,相差太远了。因为在家人从小到老以此为职业,对各部门都是专门的,如果出家人跟他谈这些事,那简直是班门弄斧。在家人至至诚诚,跑很远的路,去拜访一位法师,为的久在名利场中挣扎,想去找一位法师谈谈佛法,恬静自己的心理,解脱自己的烦恼。如果当法师不能观机逗教开示一顿,未免使人大失所望,仍然没离开那个烦恼圈子;也引不起人的信心来。像王居土他过去所遇到的情形,就是这样,所以当时我在民众教育馆讲经时,他并不欣然去听。

实情确是如此,但是后来王居士还是去听了。因为他有些亲友去听的,常在他面前赞叹 虚法师,终于有一天,他悄悄的到民众教育馆,混迹在大众人丛里听讲,听的很投机,以后他就每天去听了。有一天, 老讲经之后,回到甘肃路临时下榻之所休息,这时外面有人拜访。 老回忆录中说∶远瞧这个人挺文明的,像一个老念书的人,很洒脱的走到门口,往里看了一眼,看样像要进屋的样子。 老在屋内先开口说∶

「请屋里坐吧,先生。」

访客点点头,很沈稳的走进来,一边说∶「不客气」。

 老问∶「台甫」。

访客随手掏出一张名片。 老接过一看,印的是「王金钰」三个字。 老在回忆录中记述他二人见面的经过∶

我平素对他也很闻名,在我心里以他既然是个当将官的,应当长的胖大魁伟,像一个武官样子;现在不是那样,却是一个文人气派。我怀疑,或许是其秘书拿名片来有事,所以我看完名片之后,又问了一句∶「您就是王先生吗?」,意思是如果他说是的话,就知道这是他本人,如果说不是的话,那就是另一个人了,他点点头说「是」。

我们见面之后因时问短促,并没正式多谈谈佛法,先谈了谈来青岛讲经及修庙的事,他向我说∶「法师学佛有什么心得?」我说∶「 虚苦恼,学佛这么多年,可以说一点心得都没有,不过以我的苯理想,从佛法中体验出来有六个字的一句话,就是「看破、放下、自在!」他听了破颜微笑,直点头,末了临走他说∶「请法师明天赏个脸,到万佛临吃顿素饭!」未成佛道,先结人缘,我答应了。

当时于之昌居土在座,我给介绍,王居士让他明天也一同到万佛临去。

这是他们两位相识之始,第二天 虚法师和于居士同到万佛临素餐馆,在座的有胶济铁路委员长葛光庭,还有其它几位有名的人,席间于居士谈起修庙的事,王湘汀居士很是赞成。第二天, 虚法师和于居士,同去金口三路回拜王居士,王居士迎接他们二位们到客厅谈话,王居士还把他夫人叫出来和法师见面,还有一个小女孩才四岁,名叫含光,也让她来拜见法师,为的是让他们与三宝结结辉担灾稚聘?span lang=en-us>

民国二十三年(一九三四年),王金钰居士出资买了一块土地,兴建一处道场,命名曰∶「湛山精舍」,捐施给 虚老和尚,供老和尚在市内讲经之用。 老在精舍内成立了「青岛佛学会」,举办居士聚会共修活动。 老在青岛修建的湛山寺,位于青岛郊区太平山麓,租领得土地一百五十亩,于民国二十三年(一九三四年)四月动工。因为限于经费,首期工程,仅建后殿、僧寮、围墙。第二期工程要兴建大殿,估计最少要五六万元--那时法币与银元同值,五六万元是一个鉅大的数字,这笔钱完全没有着落。二十五年(一九三六年)四、五月间, 虚老和尚去东北长春般若寺传戒,青岛拍去电报,告知说王金钰居士预备舍住宅修大殿。在 老口述的《影尘回忆录》中,叙述了王居士舍宅建寺的经过∶

王居士,无论办什么事,都很慷慨,很痛快!二十三年(一九三四年)时,自己拿钱,修起湛山精舍,成立佛学会。以后鉴于修大殿,筹款困难,遥遥无期,乃将自己的住屋施舍,作为修大殿之用。他那所房子,是在青岛金口三路,当初是他正做官时,他的盟侄给他经营建筑的。共费七万五千元,里面修的相当阔,上下三层楼,浴室、卧室、会客室、厨房、电灯、电话、自来水,应有尽有。他的意思,是想把房子及汽车用具等,完全卖出去,用这笔钱来修大殿。头一次,他想给铁路局,不知因什么没说妥,以后又想给葛委员长,因那时他自己有房子,都没成功。以后乃把文书、契据、汽车、及全部家具等,交湛山寺处理,自己什么事不问。据他自己说,过去在军政场合里挣扎若干年,手里积蓄了几个钱,那时只知贪图名利,不知修福。晚年来学佛,只要自己吃住不成问题就可以,不必讲什么积蓄,增长自己的贪心。既然学佛,应当多做护持三宝的事,行布施,学修福,去贪心,据说当他一到这房子里来住时,心里就有些过意不去。...他曾和我说∶「住这种房子太折福,将来年头有变转,说不定要惹祸!学佛的人,不要折福,应当修福。关于后辈子孙,自有他的福报,不需给多留产业;能够把他教育成人,送入社会,就算自已尽到责任了。留产业多,养成依赖性大,万一不幸走下流,不但把产业荡尽,还给丢脸!

王金钰居士把他的房屋契据交给湛山寺处理,湛山寺后来以发行「湛山寺福田奖券」的方式,印了两万张奖券,每张五元出售,后来经许多护法居士帮忙推销,总共卖了七万五千元,这是王居士建筑时的数字,也正好建起了湛山寺的大殿。 老在《影尘回忆录》一书中,记述王居士对他说∶「住这房子太折福」那段话之后,说出他对这件事的看法∶

像这些话,都是看破、放下的话、我在各处读经讲开示,常以六个字劝人,就是看破、放下、自在!世间上的苦恼,都是因人看不破,看不破就放不下,放不下就不得自在。能看的破,就能放的下,能放的下,就得自在。无论任何人,也无论任何事,都是这样。看破了就放下了,放下了就自在了。看破就是般若德,放下就是解脱德,自在就是法身德。众生之所以为众生,是因众生有执迷;有执迷就是看不破,看不破就放不下,放不下就整天烦烦恼恼,是是非非,不得自在。佛之所以为佛,也并不是他另外有一个佛性,就因为他对任何事理没有执迷,没有执就是看的破,看的破就放的下,因种种都放不下,所以佛能随缘不变,不变随缘的自在。用功的方法不在多,如果你拿这一句话--看破、放下、自在--来作一个尺度,在每做一件事或想一件事时,用它来测量一下,那些无明烦恼,自然就少。如果你能把所有的一切执迷看的破,成佛都有馀。只是你对目前的境界打不开,让无明烦恼缠缚着,所以才轮迥于生死之中。不过这种事情,说容易也极容易,说难也极难,要在寻常日用中去锻链。如王居士,就算锻链得有相当功夫,把自己一大片房产物业交出来,好坏自己什么事都不问,任人支配,这一方面是因对事理认识清楚,另方面对一个人,也有深切的认识,如果对人没认识,也绝不会这样办。所以在社会上做事,对认识人也是件难事。

王金钰居士捐出房屋后,一家人迁到北平去,他在北平仍亲近高僧,潜心学佛。民国二十五年(一九三六年)春,原在福州法海寺办「法界学院」的慈舟法师,受湛山寺 虚老和尚之请,到湛山寺佛学院讲《比丘戒相》。慈师乃函招先前常熟兴福寺法界学院的学生道源法师,到福州来代他上课,他自已买轮北上,到青岛在湛山寺讲《比丘戎相》,并在湛山寺领导学生结夏安居,佛学院的教风为之一振。这时王金钰居士在北平闻知,慈舟法师是「教弘贤首,律持四分,行宗净土」的高僧,他和 虚老和尚联络,礼请慈舟法师到北平出任净莲寺住持。是年冬慈师受请北上,到北平净莲寺晋山,并将福州法海寺法界学院的学生也迁到北平。以后慈舟法师在北平弘化二十馀年,一九五八年在北京安养精舍示寂。

现在美国约纽弘法,曾创办「美国佛教会」的乐渡法师,民国三十年(一九四一年)前后,他在湛山寺 虚老和尚身边。他曾见过王金钰居士多次,据他说,王居士是一位儒者的样子,没有一点官架子。王居士有一个儿子后来出家,法名道仁。王老居士一九五一年在北京逝世,享年六十八岁。

(于凌波着)

china84000@126.com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