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经典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佛教经典 > 五苦章句經

印度尼泊尔朝圣

最新线路

更多>>

游记攻略

更多>>

佛旅资讯

更多>>

斯里兰卡

五苦章句經

发布时间:2016/11/11 佛教经典 浏览次数:1418

乐山大佛

QQ图片20161110171844

(一名淨除罪蓋娛樂佛法經,一名諸天五苦經)

東晉西域沙門竺曇無蘭譯

世尊曰:「三界、五道生死不絕,凡有五苦。何謂五苦?一曰諸天苦,二曰人道苦,三曰畜生苦,四曰餓鬼苦,五曰地獄苦。

「何謂諸天苦?從第一天上至二十八天,除中阿那含天,皆是持五戒、守十善、行四禪者得生其上。無道慧意故,有生老病死,亦有不盡其天壽者,隨其先世所作故,壽命有長短。諸天有二大災:一曰命盡,二曰劫盡。劫盡有三因緣:一曰大火,二曰大風,三曰大水。命盡有七證:一曰項中光滅,二曰頭上華萎,三曰顏色為變,四曰衣上塵土,五曰腋下汗出,六曰身形損瘦,七曰蠅(yínɡ)著自然,離於本座。遭水災時,大洪水起,齊十五天,其中所有無不盡者;遭風災時,隨藍大風四起,吹須彌山及諸名山,山山相摶(tuán),令如粉塵,無不盡者;遭火災時,七日竝(bìnɡ)出,凝住不行,燒滅天地,皆如融金,欲界所有其中皆盡。最上四天,雖壽八十億四千萬劫,要當皆死,屬八惡道,是謂一苦。

「二曰人道苦。有百千種,人實為疲勞。從奴婢、下使、乞兒、賤人,中間富貴,上至帝王、轉輪聖王,皆有生老病死、飢渴寒熱、苦痛愁惱、憂患災變,或有兵賊、牢獄刑戮(lù)、火燒水溺、墜(zhuì)落堆廅(è)、塼(zhuān)石刀杖、奔車逸馬、怨家劫盜,更相傷害。其死萬端,一切眾生,未脫三界,皆共有之,是謂二苦。

「三曰畜生苦。蜎(yuān)蜚(fēi)蠕動、蚑(qí)行喘息、飛鳥走獸、上至象、龍、金翅鳥王皆是畜生,亦有飢渴寒熱、憂患勤苦,強者伏弱、更相噉食,或有屠殺、田獵、網羅,以肉供人。其變萬端,不可具說,是謂三苦。

「四曰餓鬼苦。有九種餓鬼:第一輩者,身長一由旬,頸所咽處,如一鍼(zhēn)孔。行步之時,支節骨解,如五百車聲。咽火炎出,自相燒然。若見流水,往即枯竭,不得一咽。或得一咽,化為膿血,或為沸屎,或為銅銷。咽自然大,熱爛下過,無不洞徹。罪過未畢(bì),身自然復如是。皆先時為人,治生暴逆,恐怛(dá)迫脅(xié),不以道理,慳貪獨食,故受此殃,是謂四苦。

「五曰地獄苦。鐵(tiě)城鑊(huò)湯,劍(jiàn)樹刀山,鐵柱消銅,膿血寒氷(bīng),沸屎醎(xián)水,竹葉火車,爐炭火釘,十六毒刺,烏(wū)鵲、狡(jiǎo)狗、鶉(chún)鳥(niǎo)、屈鳥,其鳥喙(huì)[口*(隹/乃)](zuǐ)純是剛鐵(tiě),飛入人口,表裏洞徹,食人五藏,東西南北,無有避處。苦毒罪獄,凡有十八。諸受罪者,不問尊卑,隨惡輕重,各自受之。或有一劫半劫畢者,不能不翅者。罪畢還生世間,受諸餘殃,是謂五苦。

「八惡處者:一曰地獄,二曰餓鬼,三曰畜生,四曰邊地,五曰長壽天,六曰雖得人身,盲聾(lónɡ)瘖(yīn)瘂(yǎ)、手足殘跛(bǒ),不能聽受,七曰雖得人身,六情完具,世智辯聰,學世經典,信邪倒見,祠祀鬼妖,或屠殺田獵,肆心放意,欺偽萬端,不信三尊。從是後身,還入地獄,從冥入冥,無有脫時。時得為人,復不信正,不奉三尊,誹謗聖道。八曰生佛故處,是謂八惡,亦謂八難。

「三惡道者,是一切眾生之家,暫得為人,暫得為天。譬如作客日少、歸家日多,學者思之,勤力精進,可得脫苦。人身難得,六情難具,口辯難中,才聰難致,壽命難獲(huò),明人難遭,直信難有,大心難發,經法難聞,如來難值。世間有樹,名優曇鉢,但有實、無有華,如來出世乃有華耳!已得人身,六情完具,口辯才聰,壽命延長,遭值明人,發菩薩心,直信不還,具聞經法,遇如來世,此皆宿行。覆福德人,從明入明,尋如來迹,累行不止,會於道場,無毀其根,忘失前功,一失道意,動有劫數。慎之,慎之!一切眾生,常在長獄,有十二重城圍之,以三重棘(jí)籬(lí)籬之,常有六拔刀賊伺之,能於其中得脫出者,甚難,甚難!

「何謂長獄?謂三界也。何謂十二重城?謂十二因緣也。何謂三重棘籬?謂三毒也。何謂六拔刀賊?謂六情也。已發道心,當具禁戒、四等大慈、六波羅蜜、安般守意、三十七品、諸禪三昧總持之門。等一切法,意無高無下,無想無願,出三脫門,得三治法,分別三向,曉三達智,無縛無解,不求諸天、人中之尊,轉輪王位不動其心,不畏罪苦,不計有勞,志在一切,無所榮冀,解三界空,不習三有,是謂得出十二長獄。知十二因緣,所起所滅,能斷癡本,是謂得出十二重城。知婬、怒、癡三垢無原,意不復著,是謂得拔三重棘籬。曉了六情,皆無本末,譬如芭蕉,意不縛愛,是謂得離六拔刀賊。

「要當先解,無我無人,都無所作;無所不作,所作功德,億劫不惓。譬如鳥飛虛空,無有足迹,作無跡行,無能見者;不與罪事、諸惡因緣,大如毛髮,是謂發菩薩心者能度苦厄。居家為牢獄,妻色、兒息、財物、珍寶為下,為是锒(lánɡ)鐺(dānɡ)杻(chǒu)械,恩愛癡著,為是重擔。」

佛告諸弟子:「一切善男子、善女人!汝已出家,為得離獄,棄捐妻子,為得脫械,如何不能放捨重擔?」

諸沙門曰:「我無所擔!」

佛言:「汝沙門著吾我人,貪身計壽,是汝重擔;專求供養,畜積所有,是汝重擔;同學不和,反親白衣,是汝重擔;自大種姓,貢高憍綺,是汝重擔;恃智慢愚,輕邈他人,是汝重擔;很(hěn)戾(lì)自用,不受人諫,是汝重擔;食無節度,飲酒貪味,是汝重擔;法服不具,著俗衣裳,是汝重擔;外似如法,內懷諛(yú)諂(chǎn),是汝重擔;不制六情,毀戒犯欲,是汝重擔;賦斂百姓,興起寺廟,是汝重擔;祠祀鬼母,祈請福願,是汝重擔;假託佛法,呪術治病,是汝重擔;違負眾祐,犯四重禁,是汝重擔;栖息無恒,不還廟房,是汝重擔。不捨擔者,後入地獄。」

佛言:「有大白象,力壯移山,壞地成澗,拔樹碎石;象力無雙,有人以髮絆繫(xì)其脚,象為之躄(bì),不能復動。」

佛告諸弟子:「當解此譬,當善思之!若有賢者,居家為道,厭世所有,苦空非身,常欲出身,為道辭家妻子,當就明師,受持法服。臨出之日,妻子戀泣,悲訴聲哀,其辭辛苦。賢者覩之,心為悵然,意即迴變,為妻子所惑,無復出家之志,是如髮繫象,不能復動,長受衰矣!」

佛言:「一切壯無過心,心是怨家,常欺誤人,心取地獄,心取餓鬼,心取畜生,心取天人,作形貌者,皆心所為,能伏心為道者,其力最多。吾與心鬪,其劫無數,今乃得佛,獨步三界,皆心所為。一切眾香,莫過栴檀;其香無量,香價貴於閻浮提金。又療(liáo)人病,人有中毒,頭痛體熱,磨栴檀屑,以塗其上,若以服之,病即除愈,一切眾生,莫不願得。有人大得栴檀香樹,束薪賣之,無買之者。佛在世時,所說經法,令人得道,無不度者。般泥洹後,十二部經留在世間,動有卷數,無人視者,亦如栴檀,束薪賣之,無有買之者也。一切臭木,莫過伊蘭,其臭毒惡,人見惡之,畏聞其氣。伊蘭栴檀生有四輩。何謂為四?一曰有栴檀樹,伊蘭遶之;二曰有伊蘭樹,栴檀圍之;三曰有栴檀,栴檀自為叢林;四曰有伊蘭,伊蘭以相圍遶。何謂栴檀伊蘭遶之?有家長者,直信為道,妻子室內不從其教,奉邪倒見,祠祀鬼妖,不從教令,是謂栴檀伊蘭繞之者也。何謂伊蘭栴檀圍之?有家長者,信邪倒見,祠祀鬼妖,妻子、兒婦、家內大小直信三尊,不失八齋,布施為德,六度不廢。長者呵止,不從其教,竊避為之,是謂伊蘭為主,栴檀圍之者也。何謂栴檀栴檀以為叢林?有家長者為道,室家眷屬,皆隨其教,不相違(wéi)戾(lì),直信三尊,心意和同,是謂栴檀栴檀以為叢林者也。何謂伊蘭伊蘭自相圍遶?有家長者,信邪倒見,具行十惡,祠(cí)祀(sì)鬼妖,闔(hé)門烹(pēnɡ)殺,意同歡喜,是謂伊蘭伊蘭自相圍繞者也。此四輩因緣,皆由宿命意行不同,故令不和。是以律經明曉因緣,獲罪福事,若祠祀家殺生,鬼飼不與從事,不食其飲食,若入山澤,見飛鳥走獸聚食,終不驚怛(dá),斷其食味。若見屠殺猪羊、網獵、刑戮罪人,不得看視,當避捨之。縱(zònɡ)不得避,當起大慈,誓願僧那:『我得佛時,使我剎(chà)中,飲食自然,無令有此諸惡因緣!』」

曰:「昔者國王夫人付香不與屠者之妻,生死作對因緣,展轉相緣,或罪緣福,或福緣罪,罪福之會,有二栽果,心以生想,為行種栽,以有根孽(niè),後受報果,此屠者之妻,為罪緣福,後相經歷,輒當過生,為種苦本,是以不與香也。

「夫父子、夫婦、兄弟、家室、知識、奴婢有五因緣。何謂為五?一曰怨家,二曰債主,三曰償債,四曰本願,五曰真友。何謂怨家?父子、夫婦、兄弟、宗親、知識、奴婢相遇相殺,是謂怨家。何謂債主?父母致財,子散用之,是謂債主。何謂償債?子主致財,供給父母,是謂償債。何謂本願?先世發意,欲為家室善心歡喜,厚相敬從,是謂本願。何謂真友?先世宿命,以道法因緣共相承事,後相經過,生則明法,精進志和,是謂真友。

「昔者阿難邠(bīn)邸(dǐ)家有五福德因緣。何謂為五?一曰時節,二曰身教,三曰口言,四曰一味,五曰和順。何謂時節?晝夜六時,不失禮敬,是謂時節。何謂身教?長者起時,室內大小無不隨者,是謂身教。何謂口言?長者欲有所作興福事時,先報家中,皆從其教,是謂口言。何謂一味?衣食平等,奴婢亦然,是謂一味。何謂和順?上下相從,不相違戾,是謂和順。以是五福,家中奴婢、牛馬六畜、蜎飛蠕動死皆生天。其有人家,宿止經歷,飛鳥走獸,過其居屋者,死皆亦生天。用長者家,合門之內,能言之屬,口誦法者,經聲不絕,其有聞音入耳中者,無不歡喜,心則是本,是故生天,亦是長者本願所致。從無數劫來,口言篤信,不欺慢人,不與諸惡,共作因緣,功德純淑大,僧那力故使其然。天地境界,遭三災時,其中所有一切皆盡,不及彼界。大劫盡時,一佛境界,其中凡有百億須彌山,百億鐵圍山,一切皆盡,不及彼佛國也。如是十方諸佛國,無極虛空,無極眾生,無極佛國,無邊虛空,無際眾生,無原大千國土,如來滿中,以億劫之壽,不說眾生有始有終,如來之智,了知一切眾生無底故,言般若波羅蜜無底,眾生無底。」

曰:「佛又說:『有四種生:一曰胎生,二曰卵生,三曰濕生,四曰化生。』此分別說耳,示語一切使知種類,三界五道眾生,一切所有皆是化生,故言一切如化、如夢、如影、如響、如水月形,無有作者。先了此意,乃可為道。道亦如化,一切無原、無造、無作、無始、無終,新學聞之,其意驚疑。諸驚疑者,有三因緣:一曰本功德少,二曰不得明師,三曰不勤於經學。自用意著於吾我,逐於名色,貪求利養,所行諛諂,無有至信,如是不能近深法忍。」

曰:「空無所有、無相、無願是道之要。慧道以空為上,學以無為為先。此三句者,不可為新學人說之。聞無所有,便曠其意,不復修戒,無所罣礙;於六德中,事事懈廢,言一切空,當何所作?口但說空,行在有中,墮四顛倒故,言無功德。菩薩不應使聞無所從生法忍。夫善知識欲教新學,稍稍以漸教,語魔事,令護魔,因緣生死罪苦,五道分明,令信罪福,事事了了,乃可語道。

「昔分和檀王與佛捔(jué)智。佛告王曰:『以海水磨墨,斫樹為筆,寫吾所知為經卷,海水竭盡,樹枝了索,吾經不盡。』所以爾者?佛有三達之智,來今往古靡不通焉!佛經眾多,以虛空為量;佛智弘深,以無造為原。經中所演,不可思議,或有反覆,難了難明。粗以六事,可知其要:一曰正道,二曰善權,三曰至教,四曰誘導,五曰福德,六曰禁戒。何謂正道?說無端緒,無造無作,虛無所有,無所從生,無行無得,自然如也,是謂正道。何謂善權?變化無方,或出或處,隨類而入,與為因緣,時宜而說,不合章句,趣化度之,是謂善權。何謂至教?指示罪福,作是得是,皆行所致,無橫與者,其事明白,是謂至教。何謂誘導?開童蒙人,有護有德,增壽益算,現世可獲,是謂誘導。何謂福德?六度無極,主治六情,制守根門,可得天人,轉輪聖王,長樂無極,是謂福德。何謂禁戒?守口攝意,身不殺、不盜、不婬、不欺,奉孝不醉,三惡趣苦,不可久處,是謂禁戒。先了此意,乃可為道。譬如捉網,先攝其綱,諸目皆正。不曉持綱,先理其目,顛倒錯亂,互相絆繞,無有解已。學亦如是,不達其要,聞經中說,不解權宜,不能分別,便相譏(jī)恃(shì),遂執所守,興起恚意,失本忘義,毀正逐邪,學者雷同,追逐音響,不相匡正,識真者少,墮落滋多。如此之輩徒載學名!」

曰:「四諦者:一曰苦諦,二曰習諦,三曰盡諦,四曰道諦。一切眾生不覺此苦,以苦為樂,於罪苦中,求欲得安。賊醫偽說,迷惑人心,便言:『所作可現世得!』學者聞之,莫不喜隨,聞中至之言,逆耳不受,故言『正言似反,誰能受者?』復不知習,知習者死,死不敢復作;復不知盡,知盡者死,死不敢復作;復不知道,知道者聞道,便能為道。一切世間人,作罪事易,為福事難;一切學士,作福事易,為道事難。為道復易,解道者難;說道者易,行之者難。故言甚難,甚難!」

曰:「如來眾經禁戒律法,凡有八億四千萬卷,為一切之良藥,治人身、口、意,療人生、老、病、死耳。教眾生有二要。何謂為二?一者,作是得是;二者,不作是不得是。如佛所說:『三界五道,罪垢苦惱,不離於作。一切無橫,非天授與,亦非鬼神,亦非帝王,亦非父母,亦非沙門、梵志授與。所作罪福,如影隨形,如響應聲,不失如毛髮者也!』」

佛言:「昔者為鹽(yán)樓王,有弘普之慈。諸墮罪獄者,王盡現之。王曰:『汝等何為是間?』罪人對曰:『我等死時,不知如行,諸惡自然,追逐送我來到是間。願王哀我,赦除罪過!』王曰:『汝等皆作何惡?』罪人對曰:『我等生時,不孝父母,殺盜、婬欺、飲酒、鬪亂、持刀強勢,侵易善人,誹謗聖道。所作眾惡,不可具說!又信惡師,祠祀鬼神,謂當有福;烹殺三生,禱賽神靈。我今自首,悔所作惡!』王曰:『汝等在世間時,吾遣五使者,案行天下,告語汝曹。汝曹何以不受其教?』諸罪人曰:『我等生時,實不見聞!』

「王曰:『諦聽,當為汝曹說!五使者:一曰世間母人,懷妊(rèn)十月,身為之病,臨(lín)當產時曰,父母怖危,既得㝃(miǎn)身,從死得生,乳哺懷抱,推燥居濕,遲得長大,憂慮萬端,汝見之不?』罪人曰:『見之!』王曰:『是吾一使者!二曰世間老人,顏色壞敗,頭白齒落,目冥耳聾,肉韁(jiānɡ)皮縮,傴(yǔ)僂(lǚ)而行。汝見之不?』罪人曰:『見之!』王曰:『是吾二使者。三曰世間病人,困劣著床,百痛普至,美食為惡,汝見之不?』罪人曰:『見之!』王曰:『是吾三使者。四曰世間死人,刀風斷脈,拔其命根,身體正直,不滿十日,肉壞血流,膖(pānɡ)脹(zhànɡ)爛(làn)臭,無可取者,生時相愛,死皆相惡。汝見之不?』罪人曰:『見之!』王曰:『是吾四使者。五曰世間犯罪,縛(fù)束送獄,桁(háng)械鞭(biān)笞(chī),五毒普至,戮(lù)之都市,或截手足,火燒鈇(fū)質(zhì),斬之梟(xiāo)拕(tuō)五刑。汝見之不?』罪人曰:『見之!』王曰:『是吾五使者。』

「王復告罪人曰:『汝見是已,當自思惟,汝身亦更生、更老、更病、更死,汝犯逆罪,亦當如彼,現受其殃。汝何不孝順父母,謙敬長老,慈仁為首,心所不欲,亦勿施人。世有賢明,當從啟受;歸命三尊,迮(zé)心奉道;節情止欲,可得度苦。自汝所作,今當受之,吾不抂(wǎng)汝!』罪人白王:『我等生時,實作苦劇(jù),不暇(xiá)得為!』王告獄卒:『汝便將去,到其劇處。』

「獄卒名傍,牛頭人手,兩脚牛蹄;力壯排山,持鋼鐵叉。叉有三股,一叉罪人數百千萬,內著鑊中。其鑊縱廣等四十里,自然制持,令不墮落。罪過未畢,故令不死。從口至底百歲,乃至從底至上,亦復百歲,是名劇處。諸罪人受罪,更苦楚毒,遍十八處,中有罪畢,當得出者。王復現之曰:『汝等今去,或當為人家作子生,當念孝順,報父母恩。曼年盛時,當忍惡為善,篤信三尊,守戒奉道,修諸功德。莫復作惡,還來入此。夫地獄者,終不呼人,善自思之!』諸罪人歡喜,皆稱:『萬歲!』」

佛言:「諸有聞法乍信乍不信、狐疑進退還入邪者,皆從地獄來出。受閻王教者,信根淺少,故令其然。雖爾,所作功德,終不唐捐;佛之弘慈,亦不遺忘。但劫數彌之耳,久後亦當度世。」

爾時佛告阿難:「受是經典,持諷、誦讀、廣為人說,疾令時遠,普法澤流布來世。」

阿難白佛言:「唯當受之!今斯經典所號?云何奉行?」

佛言:「阿難!是經名『淨除罪蓋娛樂佛法』,一名『授無思議光菩薩道決』。當奉持之!族姓子及族姓女盡其形壽,供養如來,隨之宜,從其所安。若以天華,如須彌山,用散佛上,及以名香、澤香、雜香、繒蓋、幢幡,謙敬貢上,精進不懈,不如族姓女受是經法,奉持諷誦,廣為人說,遵修法行。如是所教,功德福祐,過彼供養巨億萬倍!」

佛言:「阿難!常當以法供養如來,若欲奉敬無上大聖,當受斯經,持諷誦為他人說,及應法卷。」

佛說如是,無思議光菩薩、賢者阿難,一切眾會阿須倫、世間人民,聞佛所說,莫不歡喜,作禮而去。

天上福已盡,  墮為牛領蟲,
譬如大田家,  收入甚大豐。
但食不復種,  穀盡亦飢窮;
食福亦如是,  福盡墮罪中。
人身甚難得,  根具亦甚難,
百劫復百劫,  時乃得為人。
失戒離人本,  但坐著因緣,
不知厭足故,  受苦如彌連。
蜎飛蠕動類,  其神同一原,
坐犯不與取,  借貸無還心,
受寄而拒抵,  持頭觸突人,
展轉畜生中,  其苦難縷(lǚ)陳。
佛說餓鬼苦,  但有飢渴患,
東西求飲食,  不聞水穀聲。
軀體一由旬,  裸形髮繞身,
但坐慳獨食,  故墮黑繩城。
鐵圍兩山間,  窈窈何冥冥,
識神墮其中,  不覩日月精。
展轉不相見,  但聞叫呼聲,
一切眾惡聲,  苦痛傷人情。
既得生為人,  當受身諸殃,
盲聾瘖(yīn)瘂(yǎ)痾(kē),跛(bǒ)躄(bì)不能行。
雖有度世法,  不得聽受聞,
長夜受是苦,  宛轉如車輪。
受身雖根具,  端政辯聰明,
邪見墮顛倒,  不信有佛經;
或行屠網獵,  酒樂著情欲,
沒身見閻王,  罪至乃怖驚。
邊地無義理,  父子相噬(shì)汝,
室家更相賣,  屬人為奴虜(lǔ)。
恒畜給驅使,  動靜加杖楚,
雖得為人形,  畜生共同侶。
世間純淑善,  無有師法則,
當生長壽天,  無形但有識。
壽命雖延長,  三塗為隣側,
後作曲(qū)蟮(shàn)蟲,泥沙為飲食。
以在八難處,  難得復為人,
譬如海盲鱉(biē),欲值浮木孔。
先死墮須河,  甫(fǔ)來已過去,
值法已沒盡,  輒生佛故處。
為法船欲壞,  思惟入甘露,
精進諷為勉,  善知識為師,
精進為大力,  慧明踰日光,
甘露消諸毒,  亦能除五陰。
若人已有信,  住在佛教戒,
便道通亦利,  以開甘露門,
甘露聲已出,  三界遍分明。
已開大要道,  但當正意行,
一心向在在,  為道莫中止。
人意譬如稱,  常當攝拘牽,
思惟止與觀,  是為世間明。
叉手持頭腦,  三界皆禮佛。

五苦章句經

china84000@126.com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