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史人物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佛史人物 > 黄念祖居士

印度尼泊尔朝圣

最新线路

更多>>

游记攻略

更多>>

佛旅资讯

更多>>

斯里兰卡

黄念祖居士

发布时间:2010/06/22 佛史人物 标签:黄念祖居士浏览次数:2122

黄念祖居士(公元1913~1992年)

近年来,在台湾、美国、加拿大,以至于东南亚各国的佛教界,有一部《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十分风行,广为佛门善信所读诵。此书的注解者,是弘扬净土的大德黄念祖居士。由于《无量寿经解》的广为流通,黄念祖居士,也为海外佛教界所熟知。

黄念祖居士,法号龙尊,又字乐生、心示,别号老念、不退翁。念祖籍贯何处,以资料欠缺,不得而知,而自幼寄籍北京,一生也大半在北京活动。念祖于民国二年(一九一三年)岁次癸丑的三月初六日出生,早孤,由母亲梅太夫人抚养成人。梅太夫人隶籍江西南昌,是民国初年(一九一二年)唯识学大家梅光羲的胞妹。光羲字撷芸,清光绪六年(一八八○年)生,光绪二十四年(一八九八年)戊戌科举人,留学日本,归国后为湖广总督张之洞所赏识,任湖北提法使,助张之洞推行新政。民国肇建(一九一二年),在北京任职于司法、教育等部。他是深柳大师杨仁山的入室弟子,精于法相唯识之学。念祖之母梅太夫人亦笃信佛教,修持念佛法门,念祖自幼在慈母及舅氏陶冶下,听经闻法,参谒耆宿大德,八识田中早种下菩提种子。

念祖自幼循序就读,民国二十年(一九三一年),考入北京大学工学院。在校期间成绩优异,性喜运动,长于排球及滑冰,功课馀暇,研读佛经不辍。某年夜间读《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句,受大震动,自思以凡夫心欲达此境,唯有修持念佛法门,「自净其意」,始可奏效。自此开始修持净土。民国二十四年(一九三五年),念祖二十三岁,自北京大学毕业,服务于开滦煤矿,学以致用,工作胜任愉快。并于此段时间内,与萧农华女士结婚。农华系佛教大居士萧方骏长者之女,亦笃信佛教,与念祖堪称为净侣。

未几「七七事变」,抗战开始,念祖携妻转赴后方工作,侨寓重庆。此期间,他曾皈依禅宗大德虚云老和尚,又依西藏红教诺那上师嫡传弟子莲花正觉王上师、白教大德贡噶活佛学密。后来于一九五九年受莲花精舍金刚阿 黎位。一九四五年抗战胜利,翌年念祖由后方回到北京,任北京广播电台台长。是时,莲宗大德夏莲居老居士在北京宣扬净土法门,念祖以舅父梅光羲居士函介,拜谒夏老居士,深蒙奖掖,成为老居士入室弟子。自此随侍老居士二十年,深得法要。

夏莲居居士(一八八三年~一九六五年),山东郓城人,少读诗书,博贯群籍,穷究性理之学,中年潜修内典,由宗而教,由显而密,圆融无碍,最后会归净土。民国初年(一九一二年)曾出任服官,历长州县。民国十四年(一九二五年),北洋军阀张宗昌督鲁,横征暴敛,以莫须有之罪名相加,而籍没其财产,且下令通缉。莲居避祸日本,逾年归国,寄寓天津,居一丈室,唯供阿弥陀佛像,一心虔持圣号,冥心绝虑,专精行道。如是十年,感应道交,屡见瑞征。中日战前,应北京缁素之请,迁居北京,锐志潜修之馀,尽心弘化,宣扬净土法门,诲人不倦,数十年如一日。念祖是于胜利复员之后,列于老居士门下的。

老居士有感于《无量寿经》译本五种,互有详略,出入甚巨。而王龙舒、彭绍升、魏承贯等之会集本,有率自增文之弊,为使此净土大经破尘生光,饶益众生,乃闭关三年,重予会集,数益其稿,题名为《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先由宗教俱通的慧明老法师鉴定;继由律宗大德慈舟老法师科判,并亲予宣讲;复由时正重庆的梅光羲老居士,在中央广播电台播讲,称此为「最善之本」。光羲于一九四六年撰〈重印无量寿经五种原译会集序〉一文中称∶

无量寿经者,如来称性之极谈,众生本具之化仪;一乘之了义,万善之总门,净土群经百数十部之纲要,一大藏教之指归也。...会集此经非易事也,一须教眼圆明,照真达俗。二须淹贯群籍,深于文字。三须于净宗法门,有久修专功。四须于五本原译,了然胸次。五须于王彭魏三家节会之本,洞鉴得失。六须于宋明迄清,南北各藏及中外刊本,详审校勘,始可着笔。具此六者,唯吾学佛老友夏莲居师兄庶可当之无愧。

莲公会集此经,煞费苦心。以〈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一节而言,五种译本中,汉吴两译为二十四愿,魏唐两译为四十八愿,宋译为三十六愿。梅光羲序文称∶

莲公会集此章,累月未决,寝食俱减,而余与慧老法师恰于此时先后北来,遇诸莲公寓中,于是三人共同参详,又复拈香佛前,始行定议。

故光羲于文中赞莲公∶

至其力摒万缘,掩关十载,于净宗要旨穷深极微,发前人未发之隐,艰苦卓绝,为法忘身,实有足令人惊叹敬佩者。

至于光羲与莲公之关系,亦见之于序文中∶

余与莲公同官十稔,共学三十年,同受皈戒,同参叩于宗门耆宿,同受灌顶于密宗大德,同于慧老法师座下得受印证,生平友朋,深于儒佛两教者首推莲公,实吾之挚友,亦吾之畏友也。

由于上述的友谊,命他的外甥黄念祖及两个女儿同列于莲公门下。序文中说∶「并遣一甥两女,就学其门,听受此经要义。」

民国三十五年(一九四六年),念祖之母梅太夫人六十寿辰,念祖印此会集本之《无量寿经》两千部为慈母祝寿,梅光羲居士的序文,即印在此经的前面。念祖亦有序文曰∶

丙戌之冬,家慈梅太夫人寿辰,念祖敬承慈命,重印吾师莲公夏老居士所会集之无量寿经两千部,深愿各界闻风兴起,印者无量,发心获益者无量,以广法施而回劫运。

莲公在世之日,曾以注解此经的大事,嘱咐于念祖。念祖恒以注解会集本之《无量寿经》为职志。一九六六年之前,念祖曾写出注解此经的纲要,未几,十年动乱开始,原稿就荡然无存了。

一九四九年,念祖失业,赋闲家居,依莲公听经学法。一九五三年,念祖任教于天津大学,课馀读经修法,日有进益。一日触机成偈,呈夏老居士鉴定,老居士肯定其开悟,许为「唯一心许弟子」;复呈王上师及贡噶上师,获得二位的印可。

一九六六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他以曾担任国民政府公职,及广播电台台长的背景,首先遭到冲击,十年之间,历经种种磨难,而在逆境中更激励他向道之心,他在苦难环境中默默修行,勇猛精进,无间无懈,所获真实利益不可胜计。他在〈悬记〉一文中称∶「唯艰难困苦备尝之矣,方可成就。」在这段时间中,受折磨数濒于死,他将生死置之度外,持诵佛号,竟安然度过。

撑过十年的苦难岁月,回到北京时,已六十馀岁,超过了工作年龄。以微薄的退休工资,过着极其清苦的生活。他不以此而颓丧其志,藉此摒除俗务,闭门读经。广集经论,苦心参究,为注解《无量寿经》作准备,如此数年,一九八一年开始,专心注解莲公五种会集本的《无量寿经》。其问经过,见于《无量寿经解》的「后记」一文中∶

注经甫毕,再申数言,念祖障深福薄,浮生数十年,于烦恼堆里,颠沛流离,幸蒙慈光照沐,得休歇处。故感恩图报,拚死注经。于己未之岁(一九七九年),摒除俗务,广集中外经论,苦心参研,构思酝酿,经历二载。乃于辛酉(一九八一年)掩门谢客,一心注解。该年竣初稿,次年竣二稿。连岁带病工作,体不能任。血压过高(一二○至二二○),心脏间歇,出现死脉。于是于癸亥(一九八三年)辍笔,闭门潜修。每日念佛修法,并持咒数万。甲子(公元一九八四年)春,医仍警告,应注意休息。但鉴于无常迅速,时不我待。

故宁可书成而失命,不愿辍着以自保。于是奋笔修成三稿。时经六载,方告粗成。智浅力拙,必多错误。故先油印,广求教正。以便修改,期能略显经旨,用报佛恩。

注解竣稿,由江西庐山东林寺果一法师倡导印行,初印五千部,在国内流通。

《无量寿经解》发行后,台湾净宗学会会长净空法师,于一九八八年倡导在海外印行,此中因缘及经过,见之于净空法师的〈黄念祖居士大经解序〉一文∶

丙寅(一九八六年)之秋,余于美国东西两岸弘法,历十大城市,侨胞中颇有能信弥陀净土、且发愿依教奉行者,喜悦无量,知其善根福德不可称量也。道经洛杉机,遇故人翟氏兄妹云∶家严八秩庆,印经以为寿,如何?余曰是纯孝也,其善于亲友称觞远矣,盖能以此寿乎众,是得无量寿也。且告之曰∶雪师今年西归(按∶净空法师之业师雪庐老人李炳南居士,于是年四月以九十七岁高龄往生),余为报师法乳之恩,拟讲夏莲居大士会集之《无量寿经》...翟氏兄妹发心姿印二千部,余任八千部,并许悉力宣扬,结万人生西之胜缘也。

此次所印的,仍是莲公老居士的《无量寿经》会集本。一九八七年春,此经印成,普赠海内外善信。至于念祖的《无量寿经解》在海外印行,是另一种因缘所促成。原来在一九八八年间,念祖受美国佛门善信之请,去了一趟华盛顿,且与净空法师见面,他以大陆出版的《无量寿经解》相赠,净师序文中称∶

丁卯年春,寿经印成...四月初华府佛教会成立,诸莲友推余首任会长,为说寿经大意。莲华精舍同人来告,礼请念公来美弘法,余称善,曰∶是莲大士之传人也,此土何幸感得善友瑞应,极怂恿之,并嘱善师事之,冀其珍此希有之胜缘也。...(余)九月飞台北弘大经,行前承念公惠以巨著,启视之,乃寿经会本解也,悉其备历艰辛方成斯着,携归快读,竟之,掩卷太息曰∶正法式微久矣,提倡无人故耳...于是毅然任流通之责,请梓行万部,以为首倡。

一九八八年,净空法师在台湾印《无量寿经解》万册,大部分运到美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地普赠佛教社团及善信。而台湾方面的佛教社团,首先响应的是台中雾峰护持会游博文居士,台北慧炬出版社张泰隆、刘胜钦居士,各印数千册赠人,其它社团也相继跟进,于是此《无量寿经解》一书,就在海外广为流行了。

念祖于《无量寿经解》完成后,继而撰着《净土资粮》、《谷响集》、《心声录》、《华严念佛三昧论讲记》等。在撰着期间,同时在北京中国佛学院、佛教居士林、广化寺等处,开设净宗讲座,弘扬念佛法门。

念祖于十年动乱期间,下放劳改,健康受到损害,故于晚年多种疾病缠身,本应多加调护休养,但他为法忘身,一九九一年于撰写《心声录》一书脱稿后,复着手撰写《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白话解》,经常废寝忘食,工作不懈。终于一九九二年三月病重,于二十七日凌晨往生。临终前欲言而不能,但洒脱一笑而逝,全无牵挂,享年八十岁。四月七日荼毗,获五色舍利百馀粒。遗有《大经白话解》稿尚未完成。

一九九一年春,念祖于撰写《心声录》时,曾写「七十九龄自述偈」一首,录之如下,以见其晚年的「心声」∶

浮世沧桑幻梦中,皤然需发一耄翁,

虚名哗众惭实德,弱灯无罩惧微风。

掩扉闹市堪藏拙,舍智如愚始大通,

报恩无术仍思报,试演心声应远钟。

(于凌波着)

china84000@126.com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