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史人物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佛史人物 > 谭嗣同居士

印度尼泊尔朝圣

最新线路

更多>>

游记攻略

更多>>

佛旅资讯

更多>>

斯里兰卡

谭嗣同居士

发布时间:2010/06/22 佛史人物 标签:谭嗣同居士浏览次数:1349

谭嗣同居士(公元1866~1898年)

谭嗣同,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生于清同治五年(一八六六年)。父名继洵,字敬甫,咸丰九年已未科进士,在京师任郎曹十馀年,故嗣同幼年在北京出生成长。母徐太夫人,讳五缘,浏阳国子监生韶春之女。嗣同述《先妣徐夫人逸事状》中称∶

先夫人性慧而肃,训不肖等谆谆然。自一步一趋至植身接物,无不委曲详尽。又喜道往时贫苦事,使知衣食之不易。居平正襟危坐,略不倾倚,或终日不一言笑;不肖等过失,折(苔+木)操笞不少假贷,故嗣同诵书,窃疑师说,以为父慈而母严也···光禄公起家寒 ,先夫人佐以勤慎作苦,鸡鸣兴,泛扫浣涤,纫绩至夜分不得息。

读此,可知嗣同之成为近代重要人物,得之母教者深远。嗣同有二兄、二姊,友爱甚笃。光绪二年(一九一三年),北京发生大瘟疫,嗣同时年十二,死三日而复苏,因此他父亲字他曰「复生」。而他的母亲和伯兄嗣贻、仲姊嗣淑,先后五天内在这次瘟疫中丧命,这是他幼年受刺激最重要的一件事。

母亲死后,他「为父妾所虐,备极孤孽之苦,故操心危,虑患深,而德慧术智日增焉。」(见梁任公《谭嗣同传》)。后来他在《仁学》一书中,对中国伦常观念有不少过激的想法,可能与童年的生活环境有关。

嗣同五岁启蒙,聪颖异于常儿,十岁从名师欧阳中鹄读(中鹄同治十二年癸酉科举人,官至广西按察使),学业大进。十二岁后博览群书,鄙视八股文。从武师大刀王五(名王正谊、字子彬)、通臂猿胡七(名胡致廷)学击技剑术,他之喜言任侠自此始。

十三岁时,他的父亲继洵公外放甘肃巩秦阶道(后来升甘肃布政使),他随父返乡修墓,留乡数月,结识了同年岁的唐才常,两人志趣相投,结为「刎颈交」。

光绪四年,嗣同十四岁,随父赴甘肃任所。此后十数年,他不时往来于湖南与西北各省之间。光绪十六年,继洵公升任湖北巡抚,他更漫游长江各省,考察各地风土人情。在致友人沈小沂书中,谈到他的漫游生活。

嗣同弱娴技击,身手尚便;长弄弧矢,尤乐驰骋,往客河西,尝于隆冬朔雪,挟一骑兵,间道疾驰,凡七昼夜,行千六百里,岩谷深阻,都无人迹,载饥载渴,斧冰作糜。比达,髀肉狼藉,濡染 裆。此同辈所目骇神战,而嗣同殊不觉。

由此看来,他并不是一个文弱书生,他后来能成仁取义,与这种任侠性格当也有关。

他曾赴过乡试,但不曾中举——当然与他鄙视八股文有关。但他的诗和古文辞却造诣甚深。光绪十二、三年间,曾到新疆游历,谒新疆巡抚刘锦棠,刘一见惊为奇才,便把他留在幕中一段时间。

嗣同十九岁结婚,夫人李闰,是长沙李篁仙之女。二十五岁时,他的二兄嗣襄在台湾病故。两兄先后早死,使他十分伤心。

光绪二十年,中国败于甲午之战,对嗣同刺激颇深。这时他正在湖南,因愤于中国的积弱不振,非变法无以图存。他忧国如焚的

china84000@126.com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