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时间:2015/01/07标签:蝉友圈丨佛旅网丨佛教知识丨高僧大德浏览次数:1796
仁里禅师字尊美,俗姓王,是湖南邵阳人。他生性纯朴,求慈从善。可是,大不幸的是,当他还十分年少的时候,父母便双双亡化。这样,无依无靠的仁里就来到家乡附近的青云山,出家做了和尚。长大...
-
发布时间:2015/01/07标签:蝉友圈丨佛旅网丨佛教知识丨浏览次数:1585
为什么往生刹那,邀请法师开示助念那么重要?实际意义如何? 了生脱死,解脱轮回,顿断三界,成就佛道是每一位佛弟子最大的希望,也是终极目标。当临终之刹那,正是关键生死与解脱(梵语vimoksa)之...
-
发布时间:2015/01/07标签:蝉友圈丨佛旅网丨佛教知识丨浏览次数:1321
单独地专精修行,不是初学者所宜 常听说“宁在大庙睡觉,不在小庙办道”,也就是说个人修行不同于集体修行,在明师指导下修行和无师自修,更是大不相同。 个人修行,应该是在已经懂得了修行的方法...
-
发布时间:2015/01/07标签:蝉友圈丨佛旅网丨佛家养生丨浏览次数:1502
佛为医师,法为良方,僧为看护,众生如病人 荀子所言,“欲不可去,求可节。”意思是说,欲望不能去除,但对于欲望的追求是可以节制的,不能让欲望牵着自己的鼻子走。欲望如果失控,邪恶就会左右人们...
-
发布时间:2015/01/07标签:蝉友圈丨佛旅网丨佛教知识丨浏览次数:1744
神道设教虽有其作用,却不足以信赖 神道设教也是佛教吗? 不!不是的。但是,很多人由于神佛不分,把民间信仰视为佛教信仰的同类,而且佛教信仰中,也掺杂了民间信仰的现象,以致佛教被误为是神...
-
发布时间:2015/01/07标签:蝉友圈丨佛旅网丨佛家养生丨浏览次数:1474
乐观,是心理养生的不老丹 乐观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它可以激发人的活力和潜力,使人能逾越一切困难。巴甫洛夫说:“乐观是养生的唯一秘诀。”快乐与老年人生活质量及寿命有密切关系。所谓“爱人者人...
-
发布时间:2015/01/07标签:蝉友圈丨佛旅网丨佛教建筑丨五台山佛寺建筑浏览次数:2848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东北部,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自北魏以来,历代统治阶级崇信五台山,视其为“圣山”、“灵山”,对五台山佛寺建造予以不同程度的扶植,遂使五台山形成规模庞大的佛教建筑群。目前五台...
-
发布时间:2015/01/07标签:蝉友圈丨佛旅网丨佛教知识丨高僧大德浏览次数:2077
无来禅师俗姓谭,字恒志,是清朝后半叶时衡山(今湖南衡山)人氏。他的父亲叫谭安禅,母亲姓陈。 出家前无来曾为附近的一座寺庙耕种田地,前后长...
-
发布时间:2015/01/07标签:蝉友圈丨佛旅网丨佛教知识丨浏览次数:1707
立往生牌位仅为纪念历代祖先血脉相传不尽之意 既然命终后,快则刹那即随业投胎转世去,慢则四十九天即投胎转世去了,还须要立亡者的牌位给子孙供奉祭拜吗?有何意义? 佛语不虚,亡者神识既然构...
-
发布时间:2015/01/07标签:蝉友圈丨佛旅网丨佛家养生丨浏览次数:1269
善良是养生的营养素 佛教提倡“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诸恶莫作就是一切恶不做,众善奉行就是一切善去奉行,人称“善良是养生的营养素”。心地善良的人,就会献爱心,就会乐于助人,你做善事,必然会得...
-
明海大和尚:佛制僧人托钵的奥秘 降服傲慢
发布时间:2015/01/07标签:托钵的奥秘明海大和尚浏览次数:3075
佛教僧人托砵乞食 蝉友圈·佛旅网讯 今天上午“生活禅夏令营”的活动是上街托钵。我在这里先就出家人托钵乞食的内涵给大家介绍一下。释迦牟尼佛出世说法之后,有很多人跟他出家修道,他们放弃了世俗的...
-
发布时间:2015/01/07标签:蝉友圈丨佛旅网丨佛家养生丨浏览次数:1409
每天晨走,休闲养生 提到佛家高僧,人们的脑中大多会浮现这样一个形象:白髯飘飘、满面红光,可谓长寿之典范。而现实生活中,虽说未必各个高僧都能如此矍铄,但佛家养生之法却颇有些道理。其中,佛...